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原苏区农民文化教育模式探究

2022-05-15 16:06靳靖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农民

作者简介:靳靖(1986-),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摘 要:目前文化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建设的关键。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教育在赣南乡村革命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的发展到全面普及为赣南这片红色大地播种下农民文化翻身的火种。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乡村普遍得到解放,乡政府着手开始建立新政权,但赣南原苏区乡村新组织起来的基层政权还不稳固,经济依然萧条、农民思想观念落后,要恢复经济首要任务是要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政治和生产当中,由此,赣南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农民教育的大政方针,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情况,开始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广大农民的教育工作。本文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原苏区农民文化教育模式,对当前乡村文化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原苏区;农民;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11

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乡村的农民教育随着政策的改进和学校的发展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前反动派对赣南劳动人民采取愚民政策,给农民灌输他们是“天生奴才”的思想,劳动人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对农民的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50年开始,乡村里开展了冬学运动,仅南康县1950年就“动员了五万人参加学习”,1951年增加到十二万人。各乡村的冬学都结合了土地改革教育,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和学习热情。

民校的建立为贫雇农、妇女、青年积极分子提供了另一种学习机会。1951年,南康县就有三万多人农民参加了民校,并转到参加常年学习。除此,还设立了速成识字班,农民通过在速成识字班学习极大程度的消减了文盲。冬学、民校、速成识字班都是农民翻身的武器,这三大模式下的文化教育主要由时事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技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妇女问题教育组成,除此之外,赣南乡村还设立了文化馆、文化站、农村图书馆和农村业余剧团,这些都影响原苏区乡村农民的文化教育。

1 时事政策教育的开展

赣南原苏区在未开展土改前,农民群众的觉悟不高,学习要求低,即使参加学习农民群众思想顾虑也较多,怕因学习而耽误生产,认为还是吃饭要紧。有的农民认为“过去几十年都没有学习都过去了。”有的农民认为“政府规定的,不得不学。”有些乡干部说:“中心工作忙,无时间学习。”这正是缺乏对时事政策的了解。因此,1950年在赣南乡村开始了以贯彻“时事政治教育为主,文化学习为辅”的冬学教育。

冬学教育过程中,除了学习冬学课本内容,课前还安排半小时读报时间用于及时了解时事政策,同时冬学教师针对读报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冬学期间时事政策的学习,提高了农民学员的政治觉悟,大部分学员懂得了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为什么要土地改革、为什么要增产节约,为什么要镇压反革命的道理,使广大赣南农民在土改、支前、反镇、征粮等工作上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时事政策宣传当中主要运用了四种宣传方式,有黑板报宣传,大字报宣传、图片展览宣传和幻灯放映宣传。1951年在赣南乡村基层干部培训班中许多乡村利用学习墙报进行了时事政策教育宣传,1952年10月南康唐江成立了黑板报委员会,“逢墟日出刊,全年计划出刊58次”,光南康全乡镇就共有38块黑板报,用于刊登最新形势政策与通俗的时事材料。每逢纪念节日以及中心任务,赣南各乡村会针对节日和主要任务进行专项时事政策宣传。同时,通过全年开展大小型展览对村民进行教育宣传,仅“南康1951年共展出文字图片十一次,受教育农村对象达9278人。”同时还利用农民闲暇时间放映时事政策类幻灯片直观地增强了时事政策教育,南康全年“放映了十八次,受教育的乡民达6200余人。”多样且丰富多彩的时事政策教育使老人、儿童、妇女、干部都积极融入学习的氛围当中,通过文化教育进行了“文化翻身”。

2 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就在赣南人民热火朝天地进行土改和经济恢复时,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爆发了,殃及我国东北边境,为此中共中央于当年8月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原苏区赣南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但是仍然有些农民、干部看不清当前形势,对抗美援朝没有信心,深表怀疑,“有些群众却还有很多顾虑,怕三次大战,怕美国的飞机、原子弹、怕动员参军”。在这紧要關头,如何唤醒赣南乡村农民的爱国热情,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成为赣南原苏区乡村维护政权的重要任务。

江西省政府按照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迅速在赣南各乡村建立宣传网,指出“坚持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和蔑视的态度。”此时,爱国主义教育呼之欲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鼓励号召赣南各县、区、乡踊跃参军参战,始终坚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旨,各乡村干部利用广播向农民宣传英雄事迹、党的方针政策等,激发农民的爱国情怀,使其积极投入参军队伍。就赣县各乡参军报名人数超过农民总人数的90%,规模之壮大。同时,赣南乡村显现出一批“送子参军的妻子和母亲”,这些都突显了赣南乡村爱国教育宣传力度的时效性和执行力。

第二,教育农民积极投入爱国增产捐献运动中。在赣南各乡村组建的宣传队中,宣传员根据中共中央要求认真做好对农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并带头一起进行爱国生产运动。宣传员利用口头宣传、文字宣传、采茶戏、山歌、黑板报等方式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宣讲简单易懂,能把宣传资料揭示清楚,农民群众不但接受得快而且能相信。如“瑞金九堡的15个乡有13个乡建立宣传员、宣传小组,宣传员112人(男84人、女28人),凡报纸《江西日报》《赣西南日报》有重要消息,区宣传员就召集各乡村宣传员统一布置,由乡村宣传员回去领导读报、讲解,收效很大。”在爱国捐献中,妇女老少都参与进来,妇女的爱国意识空前高涨,积极开展捐献活动。如茅店区田心乡妇代主任郭华英,捐出了自己做嫁妆的两块银圆;桃江区王母乡万淑珍,捐献了一只金戒指。

第三,开展和平签名、游行示威、订立爱国公约。在1950年,赣南各乡村就陆续开展和平签名运动,通过签名营造爱国氛围,深化生产爱国的思想教育。运动中通过民校重点宣传中韩关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行大小控诉会激发了农民的仇恨心理并加强抗美援朝的决心。不仅如此赣南不少乡村还组织了游行示威,控诉美日蒋的罪行活动,并在各乡村学校、工商团体订立“爱国公约”,其中公约内容多半是“不买美国货”。

围绕抗美援朝在赣南乡村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成功的,赣南原苏区乡村人民的爱国民族自尊心和建设家园的热情更加高涨,这对各乡农民积极投身土地革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 职业技能教育的开展

就全国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类农业研究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并且组建了很多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队伍。农业合作化开始后,合作社内部普遍在农民教育中设置了农业技术技能的相关课程。毛泽东建议在农业合作社内部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并将学习技术技能和扫盲工作统一起来进行。同时,在每年的冬学教育中也有农业技术技能课程。

为了改变赣南农民职业技能的匮乏,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要求逐步开展了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在1951年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求有计划地训练县、区、村三级干部,使他们在掌握农业技术的前提下领导农业生产。同时,组织技术座谈会、技术研究会、技术推广网等,使农民相互交流,传授技术。”赣南乡村中通过冬学“帮助少技术的妇女学习技术,使他们具备参加劳动教育生产和社会工作的条件。”在劳动互助中,对农民开展了生产技术的学习培训。土地改革期间,赣南乡村内的学习热度逐步高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愿望更加迫切,通过学习在农作物的耕作、栽培,保护牲畜,改良农具及品种,如何增加肥料,预防水旱灾害和病虫害,如何兴修水利的技能上都大有提升,提升了农民在农业生产效率和田间作业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进一步的发展,逐步改变了赣南农民靠天吃饭的封建思想。

4 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拉开帷幕。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私有者,因此,动员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必须克服它们作为私有者的小生产分散经营的思想观念,树立社会主义集体化观念。而为了使农民树立这一观念,展开了针对农民的集体化教育。首先,向农民进行新旧两条道路的教育,使农民群众提高对组织合作互助的思想认识,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其次,开展爱国主义增产竞赛运动,通过这个运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再次,召开互助组代表会议,举办互助组骨干培训班,接受集体化的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赣南原苏区乡村,集体化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如爱国主义增产竞赛运动,赣南地区就有多个互助组和合作社参与了这项运动,通过竞赛评比,充分显示出组织起来生产比单干的优越性,使农民受到直接的教育和启发。而且,赣南还出现了不少信用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程度,也使集体、合作的观念进一步渗透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之中。的确,赣南原苏区乡村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农民群众逐渐冲破了封建小农意识的束缚,开始形成初步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

5 妇女问题教育的开展

1949年前夕,赣南乡村同样对妇女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极少,对社会上歧视、束缚、迫害妇女的思想批判不够,除了对反抗政府男女平等政策法令的行为没有大胆进行批判外,对妇女本身内心存在的封建思想也缺少批判。这极大程度的说明对妇女问题的重视性不够以及对妇女宣传教育工作的战斗性不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新宣布妇女的相关政策法令,江西省委响应号召在各县、各鄉积极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其中文化教育最为突出。由于乡村妇女群众文盲多且文化水平不高,起初在进行文化教育时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宣教,如“字大、图多、故事性强、切合实际生活”的方式,同时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赣南农村妇女联合会开始了扫盲运动,借助各代表大会、座谈会、学习小组、冬学、民校、速成识字班组织妇女农民积极参加,特别是识字班和夜校,劳动妇女全部在晚上和农闲时间组织一起学习认字,妇女参加学习的热情一直不减,扫盲运动的开展使赣南乡村妇女眼界开阔了、胸襟宽广,使她们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柴米油盐走向万千世界,高涨了生产和生活的热情,打破了“妇女不行”的错误观点。

起初,妇女学习有顾虑,且自身存在封建思想和旧有习俗,怕学不会、怕自己的孩子没人带而影响学习。在冬学、民校中鼓励乡村妇女开展文化诉苦,打破妇女的封建传统思想,激发妇女的学习情绪。教师用通俗化的形式教学,帮助不识字的妇女识字,通过学习识字水平大大提高,“在文化程度上,一般参加了冬学的男女学员能认得一百多个字,唱十五首以上的红色歌曲,有的能认三百个字,唱三十几首歌,并能写信看报。”除此之外,赣南乡村劳动妇女还利用业余时间上“速成识字班”,南康县第七区太和乡七村四组速成识字班学员袁凤英学习后能读能写,在给李县长写的信中能体会到她因读书获得思想和文化上的翻身无比激动喜悦的心情。

亲爱的李县长,我给您一封信

您的身体健康吗?您的工作很忙吗?我来告诉您,共产党和毛主席来解放我们,大家过好日子,又提高了我们的文化水平,过去女人没有书读,受了很多的痛苦,大小字都不认识当了多年文盲。

现在毛主席领导男女平等,又发展了速成识字法,真好的。现在我村里办了速成识字班,最好的很快进步了。我也参加了,老师最有决心,教我们大家要思想集中,才能学好,我们听了就学到很多字,可以读了4册的书本,看报也能懂得,国家的事情也能搞懂,我现在真高兴,我梦里都不曾想到现实有这好的机会来学好文化,我今后争取更加努力,学好文化,替国家干工作,为人民服务来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

此致 敬礼

学员 袁凤英

结合“婚姻法、家庭民主、妇女卫生、儿童福利”等特殊教育的学习,明确妇女必须参加劳动生产和政治、社会活动。对于有文化的妇女则要求进一步提高,乡里“与出版社商定出一些适合妇女的各种通俗读物和课本。有关妇女问题理论、妇女政策、妇女史料、国际妇女等通俗著作”。赣南原苏区各乡村在文娱活动中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解决了妇女问题教育,无形中激发了妇女的解放意识。如某剧团编排了舞台剧,其中包含了关于结婚、美满婚姻、选郎的内容,对妇女深受影响,鼓励广大乡村妇女正视封建制度下的陋俗,做一名勇于与旧思想作斗争的新知识乡村妇女。

6 结论

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乡村农民文化教育模式已呈现多样化,不但创新了农村教育的新样态,更是打破了封建思想和传统道德束缚,激发了赣南农民的革命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方法,总体提升了赣南农村文化水平。随着赣南原苏区乡村教育的发展,社会风气和传统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新中国成立后的赣南乡村焕然一新。当前,新时代乡村建设下更应该借鉴历史经验,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了解乡村农民真正所需,正如马克思利益论中提道:“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新时代乡村发展中,也需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因地适宜的寻求创新文化教育模式来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口袋富起来很重要,脑袋富起来更为关键”,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赣南乡村中逐渐形成以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乡村教育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南康县三年来文化教育工作情况[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A034-1952C-021-001.

[2]南康第七区四十天的冬学工作总结[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A74-1952C-029-001.

[3]南康县唐江文化站一九五三年工作总结[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A129-1953Y-008-041.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关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普及提高提出几点意见[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 A016-1951c-003-004.

[6]张宏卿.乡土社会与国家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改为中心的考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7]高斐.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文化重建与新农民塑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1).

[8]基层干部学习班[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A014-1951C-001-148.

[9]全国妇联举行第一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通过关于妇女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A016-1951C-002-014.

[10]关于学习文化问题[Z].南康档案馆藏,档号:A041-1953C-001-47.

[11]全国妇联举行第一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通过关于妇女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Z].南康檔案馆藏,档号:A016-1951C-002-014.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