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锦城学院校级课题项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2021JCKY0072)成果。
作者简介:周芸(1989-),女,汉族,江苏溧阳人,成都锦城学院讲师。
摘 要: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与手段也应该与新时代的背景相适应。高校思政课是让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中国新时代思维的直观渠道,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要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营造浓郁的学习和爱国氛围,传承信仰。
关键词:思政;改革;创新;高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61
1 高校思政课的发展
我国的思政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便开始了新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思政课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我国每一个阶段的国情和教育特点以及哲学理念深度的挖掘,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被探寻改革。每一次的调整和变革都遵循着一定的历史规律,有着特定的发展方向,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和教育的需求,也形成了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特色,并在中国新时代、新背景、新技术的形势下还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2 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和教育方式
2.1 思政教育的内涵
思政教育的内涵就是传递国家意志,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传承中国精神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2.2 思政教育的类型
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中基本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政策与明德教育1-6》《军事理论》等课程。
另外则是针对思政教育改革的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融入专业课设计中,有计划地融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中,以达到渗入学生生活的目的。至于融入的方法就是专业课教师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但要追求最佳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成都锦城学院艺术学院表演专业《表演基础-2》的专业课程设计中,结合献礼建党100周年主题进行教学创新改革,通过结合思政教育进行红色原创剧目的创作,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2.3 教育方式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就是爱国主义。”而青年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就在于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重大,将有力支撑爱国作为其关键的要素。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有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种方式;线上上课的方式有微课、慕课、直播等方式,线下课程有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课下活动等。这些方式可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趣味性,并渗透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有助于形成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3 国内高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3.1 教育现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要”的需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高校应该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调整和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创新发展,协调打通部分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学生创作、学生演出的方式,通过举办演讲、辩论、组织观看红色电影、组织相关红色展演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加认真学习党史,接受红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2 教育困境
由于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教育发展处在积极改革之中,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意义。但是也需要发现的是一些高校的思政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各自为政,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有机衔接与配合,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系统地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对自身的塑造改变,有时各门课程之间甚至会出现冲突,部分学生上课态度不主动、不积极,甚至出现逃课和挂科情况。
另外受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限制,改革创新方式不够新穎,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进行有趣互动,课堂氛围不够热烈,面对新青年难以形成有效地吸引。这些问题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应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3.3 成因
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青年大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和网络十分发达的时代,距离革命年代已经久远,脑海里对于中华民族所走过漫长的历史征程已经模糊。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多样性造就现在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且网络信息的纷繁混杂,他们会受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引导,导致某些学生爱国的思想会动摇,自身对于思政课没有那么重视,特别是现在关于网络流量明星的新闻,大力充斥着网络,导致大学生中也大有追星现象存在,反倒替代了去崇拜我们的英雄人物。现在的大学生被学界称为“后大学生”,研究“后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在学术界已经成为重要的话题。其次,一些高校思政课的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对于时事的分析和讲解没有独到深入的研究和见解,对于课堂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思考和设计,缺乏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没有提前做好教学反馈,导致上课内容单调乏味,老生常谈,无法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吸引和教育。
4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可行性应用措施
4.1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就是将爱国主义内化为道德的自律、行动的自觉,要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传承红色精神,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将个人与国家的梦想联系在一起,践行中国梦。
4.2 专业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补充
在高校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重视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协调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专业教育的补充。以本学期笔者的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为例,在进行表演专业课程《表演基础-2》的设计时,让学生结合献礼建党100周年进行红色原创剧目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主认真学习党史,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资料,把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创作,写成剧本。然后通过翻转课堂和高阶教学结合课下自主排练以及课堂上老师的指导。最后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展现在舞台上。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学生深入那个年代,体验英雄人物的情感,自己也被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信仰所感动。这种学习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他们将自己的感悟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传递给了观众,也是自我的提升。课程结束后,学生反馈这次红色原创话剧的创作让他们感受无数革命先烈如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作为青年大学生要与榜样对标,与家国同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精神,艰苦奋斗,争取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传递中国精神。
例如,今年许多艺术院校进行声乐课程设计时,通过举办献礼建党100周年红色歌曲合唱的形式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演唱红色曲目,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方式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从一首首经历过时间沉淀保留下来的经典歌曲中感受到了爱国的热情。又例如另外一些工科专业,老师在传授专业技术的同时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用专业技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因此,高校专业老师可以通过专业教育来补充爱国主义教育,让高校部分专业课程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补充,让学生在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提升正义感和爱国情怀,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和品性,使他们走得更远。
4.3 专业学习如何体现爱国思政教育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学习中体现爱国思政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有效地渗透进专业课程中,并围绕教学改革呈现相应的教学成果。例如,本学期成都锦城学院艺术学院表演系于2021年6月8日晚19:00在锦城大礼堂举办了锦城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综合汇报,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表演专业声乐、台词、形体、表演专业各个老师在开学后就积极进行课程的改革,围绕红色革命进行艺术地创作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既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即便老师不强调,学生在从事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的过程中,不自觉得会接收爱国主义内涵的影响。最后通过晚会指导进行专业的大融合,所有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晚会进行指导和排练,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在校园中形成辐射力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爱国主义不仅要在课堂上体现,还要融合到课下的活动,例如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段,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公眾平台发布爱国主义的新闻、评论、视频、微电影、游戏、竞赛、辩论、音乐等,让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更趋向年轻化、普及化,充盈网络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影响,参与到爱国主义活动中来。
4.4 如何做好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馈
高校教师要提前根据教学计划做好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馈。在新媒体媒介的影响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刻做好教学反馈,反馈的方式也要新颖,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在听取意见后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暴露问题及时总结,大胆尝试,果断改进,确保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教学成果的稳定性。并要经常和其它老师进行教学和学术探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同时推广好的教学成果,营造积极向上的爱国氛围和教学氛围。
5 总结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它的内容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思政课是高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提高其理论水平及认识程度,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又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是迫切,且特别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需要通过创新途径丰富大学生思政课程,深入挖掘展示宣传教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得学生可以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时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系列文艺作品。增强庆祝活动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校园环境中不断发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正式出版[N].人民日报,2015-10-20(001).
[2]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01).
[3]冯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