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材料类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0JGYB2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裔荣(1982-),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博士,湖南工业大学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副教授,从事新能源材料研究与教学。
摘 要:目前的材料类研究生培养存在重守旧、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等问题,无法满足新时代和新形势对材料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构建“双一流”材料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注重综合能力的跨学科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协同创新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材料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30
0 引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新型复合型材料不断出现,对材料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着力改进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传统的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双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本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现有的研究生培养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对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材料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 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许多专家学者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诸多见解。刘军伟等(2017)提出“三双—三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双基地”“双导师”“双评价”的“三双”培养方法和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元“融合”。徐岚和陶涛(2018)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创新模式,认为要加强跨学科课程与教学、跨学科合作项目以及跨学科研究生指导。胡仁东(2019)提出“嵌套五结合”培养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学术沙龙”与“游学践行”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周益春等(2020)提出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导师团队、构筑学科为后盾的工程科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现有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仍需进一步研究。第一,“双一流”建设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也提升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传统的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第二,目前有诸多新的培养理念、教学理论和方法,究竟哪种理论符合“双一流”学科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实践。第三,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现有的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缺乏跨学科的培养,只侧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外语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2 材料类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发现目前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重守旧、轻创新。材料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助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然而,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没有适应新形势进行改革创新,存在偏离社会人才需求以及缺乏创新性和全面性等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而推动学科飞速发展,但教材的编写仍然相对滞后。当前大部分材料类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仍然以中文课本为主,因此学生很难在课堂学到最新的材料类学科理论和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前沿研究现状,不利于“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材料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没有融入最新的教学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综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没有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融入课堂,采用微课、微信公众号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质量。
第二,重理论、轻实践。材料类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工程硕士两种类型,但依据对笔者所在高校的调查,材料类研究生的培养仍以学术型为主,应用型为辅,从而导致材料类研究生工程化实践能力薄弱。材料类研究生一般在導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没有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多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校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是“学术型”,而“双师型”和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导师较少,有些高校并没有邀请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开展讲座或参与专业课的教学,从而影响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重专业、轻综合。材料类研究生培养仍然以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主,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英语能力薄弱。材料类研究生目前只开设了64个学时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没有开设材料类的专业英语课程,不利于英语能力的培养。研究生需要阅读国外英文文献,了解国内外前沿研究动态和趋势,获取国际学术资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发表SCI英语论文。然而,部分研究生英语基础薄弱,很难读懂全英文的文献,撰写的英文论文存在中国式英语以及语法和用词错误,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其次,综合素养欠缺。材料类研究生的课程仍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指导思想,将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人文素养培养等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课程的设置很少涉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而研究生导师一般也只关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研究生在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材料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 材料类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
当前的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无法满足新形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依据现有的研究和培养现状调查,笔者认为应构建“双一流”材料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具体如下方面。
3.1 注重综合能力的跨学科培养
“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材料类学院应打破学科的壁垒,与其它交叉型学科和外语学科所在学院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材料学科人才。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材料类研究生所在学院可以与外国语学院合作,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外语能力,如开设《材料学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英语论文写作》《跨文化交际》等语言综合技能和交际能力课程等。可增设几个学分要求研究生选修学校公选课中的人文素养课程,从而弥补相关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此外,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法、依托项目学习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技能、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3.2 注重实践能力的协同创新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当今社会工程技术的发展与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息息相关,材料类学院应该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做好顶层设计,设置好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材料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协同创新培养。首先,建设面向材料类职业需求的实践课程。高校应去相关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类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重,要求学生完成课程实验、认识实习、基地实践等一定量的实践任务。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材料类研究生所在学院应加强校企合作,多建立和充分利用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让研究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工程意识,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校内导师可以去企业交流和锻炼,融入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培养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与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沟通,探讨研究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行业导师可以走进高校课堂,为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和讲授部分的实践课程,校内校外双导师协同育人,综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随着“双一流”建设进程的推进,材料学科专业必然会受到重点打造和培育。现有的材料类研究生培养仍存在重守旧、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等问题,应构建“双一流”材料学科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注重综合能力的跨学科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协同创新培养,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高尚道德品质,较高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创新复合型材料类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7/content_5316809.htm.2018-08-27/2021-04-06.
[2]刘军伟,刘静,吕勇,等.以“三双-三融”模式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武汉科技大学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9):25-30.
[3]徐岚,陶涛.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以能力和身份认同为核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65-74.
[4]胡仁東,张欣,刘林,等.地方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三嵌套五结合”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8):47-52.
[5]周益春,唐明华,杨丽,等.基于钱学森工程科学理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0,(04):59-62.
[6]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 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2015-10-24/2021-03-12.
[7]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2020-09-21/2021-04-18.
[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2020-09-30/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