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课堂: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2022-05-15 01:09陶进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色花笔者母亲

陶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上出精彩、生动的好课,使自己的课堂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的追求。因此,“好课”也就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关于其标准的设立,则可谓“见仁见智”。笔者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三度”,即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温度,以教师引导为主线的厚度,以融合生活为根本的宽度,注重课堂上生成、引导、延伸这“三部曲”,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单元《金色花》课堂教学片段为例,加以剖析。

一、温度,以学生主体为中心

在讲授七年级《金色花》一文时,遇到了一次课堂“意外”,而这次“意外”却成就了一堂好课。当时在分析课文,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分析人物形象。学生最初的回答和之前的预设完全一致,直到有个男生的回答打破了这份“和谐”。

这个男生犹豫而小声地说:“我读到了一个不关心孩子的妈妈”,他的回答让笔者心中一怔,完全没有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结论,追问他:“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男生满脸通红,大声地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孩子都变成金色花很长时间了,到黄昏才变回来,可是他的母親呢,却一点也不着急,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不关心孩子的母亲。”男孩分析完后,笔者扫视了一下教室,不少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男生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大家都心有存疑:“妈妈真的是不担心吗?”对于这样的疑惑决不能放过或简单地予以解答,因为文本所体现出的“矛盾”正是挖掘其教学价值的重要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悟。于是,笔者抛出了后面的种种预设和流程,顺势提出:“感谢这位同学的发现,我们就来帮他解决这个困惑,诗中的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淡定?”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一段精彩的课堂由此生成。

生1:“我认为母亲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孩子经常会这样跟母亲‘躲猫猫’玩,所以他的母亲习惯了,并不着急。”笔者顺势将书上旁批的问题抛给学生,请问孩子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只是因为好玩吗?生2:“我感觉这不是好玩,因为变成金色花之后,孩子一直黏着妈妈,母亲工作,孩子在看;母亲读书,孩子默默陪伴,还在书页上投下了影子。孩子悄悄地张开花瓣,让香气在母亲身旁萦绕。孩子送去了花香,挡住了射向母亲的阳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

基于此,笔者作出总结,虽然孩子变成了金色花,但却并没有离开母亲太远,这“金色花”一直陪伴在母亲身旁,一言以蔽之:顽皮是假,依恋是真。有着这样一个依恋自己的孩子,母亲自然不需要担心孩子会失踪不见了。同学们听完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山东青岛李付堂老师曾说过,一堂好课的温度应该是36.5度,人的温度”。也就是说,要始终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的理念,是一堂好课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因此在此次课程中笔者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给课堂生成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思考、各抒己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厚度,以教师引导为主线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双向对话中心教学”,不仅要有学生的各抒己见,还要有老师的适时引导,才能将课堂升华,加深课堂的厚度。

在解决完同学对《金色花》中的母亲是否关心自己的孩子这一困惑后,笔者将孩子视线引到作者泰戈尔的写作目的上。笔者以投影方式让学生明白金色花的象征意义:金色花,在印度人心目中是神圣、高洁的,只有心灵澄澈的人才能拥有。文中的男孩变成金色花,说明他的品质是高尚、无邪的,那就是对母亲的爱,男孩一直陪伴、关切、守候自己的母亲。这种“反哺之爱”是伟大的,所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了金色花。

生3读完后,若有所悟地说:“老师,我认为诗中的母亲不担心孩子,不仅是因为她知道孩子对自己的依恋,更是因为她的内心是有信仰的。你看她沐浴、湿发披肩、祷告、读《罗摩衍那》……这些都说明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信徒,这样的人内心是很善良、慈悲、平静、平和的,所以她不会因孩子的一时不见而着急、担心。”生4补充道:“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深受宗教影响的国度,诗歌中的母亲沐浴后再去做祷告,可见她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因而她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也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感化。”

学生精彩的分析也感染了笔者,笔者动情地引导学生,正是因为孩子深深地依恋着母亲,而母亲又无比信任着孩子,所以当孩子再次出现在母亲眼前时,母亲脱口而出的是“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责怪声里饱含着母亲的关怀,表达了母亲的信任,这种责怪是温柔的,是母亲知道孩子故意与自己“捉迷藏”重新出现在眼前时的“明知故问”的喜悦。这喜悦的背后是母子之间的和谐融洽,是母子之间的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同学们,说到这,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问题上,你们觉得诗中的母亲究竟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她是一个好妈妈还是坏妈妈呢?全体同学齐声回答:“爱,是个好妈妈!”

至此,这堂课的“意外”在笔者恰当的引导下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无所事事,教师要发挥出自己的“导”,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力,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汲取更多的知识,课堂深度到位,学生思考更加深入,这是成就一堂好课的核心条件。

三、宽度,以融合生活为根本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好的课堂不能局限于课堂本身,要将课堂所学延伸到日常生活,让学生真正留下“学”的痕迹,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去发现、感悟、影响生活。在这节课的最后,笔者根据课堂生成增加了两个练习。

练习一:想象训练,“假如你在突然之间拥有了这个小男孩的变化神力,你打算变成什么去表达你对母亲的爱?”这个联系是为了启发学生想象。

练习二:课后练笔,请课后认真回忆一下,你和母亲相处有没有你们今天课上发现的“矛盾点”,把它记录下来。这个练习是想让学生去体悟自己和母亲之间爱的默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要具有在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思维,将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这是一堂好课的核心价值。 《金色花》一课以学生的一个小小的疑问为起点,探寻源头。在不断的质疑探究中,进入生成妙悟的境地,教师高效引导,适当延伸,竟有意外的收获。笔者认为有温度、有厚度、有宽度的“三度课堂”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学而延”,这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中学

猜你喜欢
金色花笔者母亲
金色花
蒲公英
伴着汽笛穿越“金色花海”
蒲公英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