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是薪火相传的崇高事业

2022-05-15 12:15杜学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

杜学文

摘要:文艺评论需要老中青之间互相传帮带,薛晋文教授带出了一支年轻的评论队伍,为山西省的文艺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晋文教授文艺评论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敏锐,又敢于说真话并公开发表,批评的切入点抓得很精准,他能敏感地捕捉到现实创作中急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批判观点与新锐思想,包括提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概念,比较典型的就是“晋派影视艺术”这一学术概念,体现了晋文教授的学术见识和胆略。

关键词:文艺评论 精准批评 “晋派影视艺术”

先谈一下为什么要给薛晋文教授开研讨会。第一个原因:大家知道,薛晋文是从事文学与影视研究的中青年评论家。他这些年非常努力,成果也比较多,在全国的影响也比较大。他不仅在影视评论方面具有领军意义,是我国家新一代影视评论界的重要代表,而且在影视创作、教学科研、散文写作等方面都有成就。给晋文教授这样的评论家举办研讨会,既是对他的研究、评论的回顾总结,也是对山西省文艺评论工作的推动。第二个原因:中宣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与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意见,在业内反响很大,也成为评论界的热点话题。如何通过加强与改进评论工作来推动我们的创作进一步坚持正确的导向,更加生动深刻地表现我们的时代,是目前需要努力的重要工作。省委宣传部也印发了相关的文件,省作协也召开了相关的会议,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开展了一些工作。如与相关报刊联合开设评论专栏,与《映像》合作开设的“百年山西文脉”已经刊发了三期研究文章。再如组织“推动新时代山西文学评论系列研讨会”,也陆续举办。今天的会议就是这个系列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省作协一直致力于建设我省的文艺评论队伍。刚才省作协副主席李骏虎同志也介绍说,省作协在加强文艺评论,实施评论家制度,争取资金扶持评论家出书,组织评论家和作家之间一对一的对话以及网络文学的研究等,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晋文教授就是我们签约评论家中的翘楚。现在他有著作问世,也是我省文艺评论工作的最新收获。

前段时间,由晋文教授作为带头人的集体著作《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战略研究》已经出版。这一著作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紧,有相应的理论深度和学术高度。当时就考虑开个研讨会,这样对他个人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晋文教授一直要等《晋派影视艺术创作管窥》这部著作的出版。我也是刚刚知道晋文教授等这部著作出版后再开研讨会的原因。他主要是为了能把从事文化研究、艺术评论的年轻人,特别是从事影视和文学评论的年轻人带出来,能够让他们得到专家和社会关注。太原师范学院除了一些年长的学者从事文学与艺术的研究评论外,还有很多中青年学人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晋文教授更希望他的学生与团队的年轻人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进入我们的工作行列,所以晋文教授的这种做法非常让人感动的。我觉得这是山西文艺界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年长的人帮助年轻的人,有影响的人帮助刚起步的人,大家都是没有功利目的的。

另外,就是希望在座的各位,还是要继续努力,也希望我们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只有张三和李四,然后回头一看后面荒无人烟。这对山西的文化建设和国家的文艺评论来说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年轻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成果,省作协也愿意为大家提供服务。

关于晋文教授《晋派影视艺术创作管窥》的评论,大家讲了很多。我以为对他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读了这部著作后感到了解得还是不够深入。

首先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部著作的基础工作做得很好,很扎实。比如我省的牛建荣导演,他导演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特别是在我国农村题材影视的创作方面很有影响,具有代表性。我认为我对牛导也很熟悉了,但看了这本书对牛导的研究后发现,我完全不熟悉他。他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上学的,从哪里去哪里参军的,然后又在什么地方工作多少年,哪一年拍摄了什么,获了什么奖,等等,我看即便牛导自己也不一定记得很清楚。但是晋文教授的研究团队真的是下了很大功夫,在基础资料方面做了非常翔实细致的工作,这是非常好的学术品格。我们不是敷衍潦草为了凑成一个文章,基础史料的功夫是我们做好学术非常重要的起点。这些好的学术品格在这部著作中体现得还是很突出的,当然肯定与晋文教授作为带头人的学术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的阎秋霞教授带研究生做了许多网络文学研究的工作,我感到很高兴。中国网络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非常大。我们有这样一种文学形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阵,但是如果要进行研究就很费劲。我认为,有那么多的网络作品,我哪怕读完一部都是很发愁的事。可是我们就有一部分研究人员在做这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这是十分不容易的,是要下苦功的。如果这部分研究人员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学术品格就会逐渐形成,等到学术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占据学术的制高点。

第二,我认为晋文教授是比较敏锐的一个人。他能敏锐地感受到现实创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思想,包括具有学术价值的概念。今天我们研究“晋派影视艺术”,其实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晋地影视创作有没有影响,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这个概念在学术上是不是完备,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能不能敏锐地关注晋地的影视創作,并提出这个概念,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否感受到,能不能提出是很重要的,这是需要学术胆识和学术眼光的。一、我们对目前的创作是不是敏感?二、这个创作是只考虑自己的问题,还是在一个区域范围里考虑问题,还是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整体格局上考虑问题?这都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连一个口号都提不出来,连一个概念都没有,连一个理想都确立不起来,我认为非常不好。但比较高兴的就是,我们的作家也好,评论家也好,一直在进行艰苦的探索。

我记得多年前省作协就好几次专门开会,主要讨论研究在“山药蛋派”作家与“文学晋军”之后,山西的文学创作有没有某种可以概括的现象?我们的作家很多,作品受关注度也比较高,可是有没有共同性,能不能用一个概念来概括,大家也尝试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关注。如“后赵树理时代”,“新乡土小说”,老一辈作家的“衰年变法”,山西文学的报告文学现象等,但是都叫得不太响。去年刘媛媛教授也在做“晋派评论”的系列访谈,最近还在山西文学院的公众号发了一些文章,《太原日报》也刊发了一些相关的讨论,在山西内部大家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我也看到晋文教授对“晋派评论”是非常支持的。当然让我说这个概念到底能不能成立,我不好回答。为什么呢?第一,如果说成立,肯定会有学术上的质疑;第二,本来大家在积极地提出一个概念,并希望继续进行梳理研究,如果说不成立,势必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但是我们的研究者、创作者,关注文学与艺术的同志能提出一个概念,不论学术上是不是完善,是很有想法的,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现象。所以我说晋文教授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敏锐和大胆的。我看《晋派影视艺术创作管窥》这部著作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在学术归纳上是不是完善,那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问题。我认为大家也说得很对,还有很多地方在这本著作里没有体现,但可以在另外的成果当中继续体现或者完善,这是下一步要做的事儿。晋文教授也表态,他要立志一直从事影视艺术方面的研究,并带动更多的年轻学人参与其中。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晋文教授的敏锐性也包括他敢说真话。2011年,在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很红的时候,晋文作为一个年轻的评论家,能在《人民日报》发文批评“赵本山现象”,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这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他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因为“赵本山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个时代的审美现象,这种审美现象对中国的审美是有影响的,所以他的批评抓得很准,说理、论述也是在学理的层面进行的,把握得还是好的。

第三,晋文教授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勤奋。虽然他在高校工作的压力很大,但他还是抓紧时间跟踪创作,继续坚持从事研究与评论,可以说成果迭出。所以说,我们年轻人不要找任何理由说没时间做研究、写文章。只要有点兴趣,有点责任感,有点使命感,再忙都会挤出时间来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年轻的同志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准自己的学术方向,更多地从事相关的研究。

山西的文脉源远流长,山西的文学和艺术在中华文明的整个结构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今天中国整体的文化格局来看,我们对山西文学艺术的影响和位置还缺乏准确的全面的认知。比如对赵树理的研究,可能有的同志会以为这是一个老话题,其实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与可能性;再如对刘慈欣,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至于对目前新生的一代山西作家,实际上也缺少深入的研究。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更多的阐释。而我们的年轻一代学人,学术训练、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都与年长者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很宝贵,是我们开辟新路径、涌现新成果极为重要的基础与可能性。

所以我特别想对年轻同志讲,这个历史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了,我们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准备交棒的人,都是还凭着最后的一点热爱,最后的一点事业心,最后的一点责任感,最后的一点人生残余的能力来做这个事情。当我们回首一看,后起之秀,青出于蓝,我们会感到很欣慰,人生暮年的努力也很有意义,否则,我们会非常失望。所以年轻的同志们,我认为你们能为社会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虚度年华。尽管在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不会太受关注,或者一辈子也没有写出什么太有分量的文章,但是你们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可以告慰自己的。

我们文脉的传承、文化的发展,确实是要靠我们年轻的同志来完成的。当年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年龄才多大?马烽、西戎写《吕梁英雄传》的时候年龄才多大?“文学晋军”崛起的时候,那些今天被大家视为“老作家”的,他們的年龄才多大?实际上历史已经把大家推向了潮头。晋文教授开这个研讨会的目的,我们现在很清楚了,说明他内心是很执着的。所以我很感慨,希望年轻的同志真的要更加努力。

从山西的文学创作来看,今天我们60岁以上的作家基本上是气贯如虹,作品不断。比如蒋韵,她只要写出一个作品来,就会被出版,就会进入排行榜,就会引起关注,但她还在反思,这个作品怎么最近讨论的人不多,有什么问题。比如王祥夫的小说频频发表,还频频获奖。比如赵瑜的《白居易传》出版以后反响很大,但他还在找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哪些标点符号用得不对,然后再进行一一修订。据说作家出版社即将再版《白居易传》

我们在座的年龄稍长的评论家,不仅自己一直在从事研究,追踪创作,非常严谨,非常敬业,对年轻后学也是充满期待,倾力相助。所以希望我们的年轻人,紧握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开创我们山西以及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