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例贫血待查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回顾分析

2022-05-14 10:24彭文丽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性贫血缺铁性

陈 卉 彭文丽

贫血(anemia)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亦是可以出现于多种疾病的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受贫血严重程度的影响[1]。在国内贫血属高发疾病之一,鉴别诊治不及时会引起诸多不利结局,其诊治工作一直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骨髓细胞学检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与2016年2月-2020年2月两个时间段1954例首诊为贫血待查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了解贫血疾病谱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2020年因贫血在本院进行首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1954例骨髓穿刺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2年1月-2016年1月433例,2016年2月-2020年2月1521例;男性886例,女性1068例,年龄11~75岁,平均年龄(35.83±10.16)岁。患者病历显示患者有头昏、耳鸣、乏力、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面色苍白,连续两次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均低于90 g/L。

1.2 方法

1.2.1 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1954例贫血待查患者的骨髓穿刺标本,均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进行瑞氏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选取理想的骨髓片膜段,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选用仪器:OLYMPUS-BX53显微镜及MCTS-2050成像系统。

1.2.2 疾病确诊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组检测指标,同时结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5]给出骨髓细胞学鉴别诊断结果。根据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b)值将其分为轻度贫血(Hb<120 g/L)、中度贫血(Hb<90 g/L)、重度贫血(Hb<60 g/L)[6]。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软件保存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1954例骨髓穿刺标本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2012年1月-2016年1月与2016年2月-2020年2月连续两个4年间1954例骨髓穿刺标本,感染性贫血17份,骨髓细胞学形态显示不同程度感染,另有描述性诊断骨髓象259份,骨髓细胞学形态未见典型改变,余1678份为淋巴组织和造血疾病:①急性白血病463份,骨髓细胞学形态呈现有核细胞明显增生和增生、红细胞减低,铁染色显示细胞内铁减少、外铁正常。②缺铁性贫血284份,骨髓细胞学形态呈现有核细胞、红细胞明显增生和增生,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③多发性骨髓瘤314份、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06份、再生障碍性贫血181份、溶血性贫血6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8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6份。见表1、表2。

表1 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例)

表2 1954份骨髓穿刺标本骨髓增生及铁染色情况

2.2 两个4年间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2012年1月-2016年1月与2016年2月-2020年2月两个四年间病例数呈增加趋势,并且急性白血病病例数明显增加,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两个时间段的描述性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的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感染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2年1月-2016年1月与2016年2月-2020年2月间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 例(%)

3 讨 论

贫血指机体外周循环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及溶血等[7]。尽管血常规检查可以确定缺铁性贫血但无法鉴定患者具体增生状态、内外铁情况,并且无法确定其他类型贫血病因(除基因检测可以检查出地中海贫血外)。本研究分析的首次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的1954例贫血待查患者,感染性贫血17份,急性白血病463份,缺铁性贫血284份,多发性骨髓瘤314份、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06份、再生障碍性贫血181份、溶血性贫血6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8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6份。并观察到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而从传统的外周血涂片可以找到原始、幼红等细胞,但无法确定贫血类型和病因,而根据诊断标准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确诊贫血患者为造血还是淋巴组织疾病,这就说明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病因鉴别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缺铁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几种主要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等导致铁缺乏,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致使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进而导致红细胞铁缺乏。2016年2月-2020年2月与2012年1月-2016年1月相比较,缺铁性贫血病例数明显减少。这说明在近几年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加深,从饮食调理、自护、宣教、治疗等方面的有效干预大幅降低了儿童发病率。其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例数也呈明显降低趋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机体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进而引起脱氧核苷酸(DNA)合成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贫血[8],本研究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尽管目前老龄化问题凸显,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膳食结构、营养均衡的重视、叶酸/维生素B12补充及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多种病因(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等)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其对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均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更甚者有脑出血风险[9-10],本研究两个4年间病例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药物因素、电离辐射因素的有效控制有关。

本研究,病例数由2012年1月-2016年1月的433例增加至2016年2月-2020年2月的1522例,其中增长最为明显的是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与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如苯及其同类物)、其他血液病、基因改变等密切相关[11];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愈发严重,装修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故而儿童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苯、苯类衍生物等)过量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下都极有可能增加急性白血病患病率。此外,在临床上感染是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头号杀手,故而临床上应对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予以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何种类型贫血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同时加重个人和社会负担,及时确定贫血类型和病因对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对造血系统疾病(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流式分析或基因检测均无法替代骨髓细胞学检查,并且对患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骨髓细胞学检查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应用时间较短,操作结束后患者便可自由活动,对其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总之,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确定患者贫血病因、病症,对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本地区疾病类型确诊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意义显著,与此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此外,两个4年间比较发现急性白血病病例数增加特别显著,临床上应格外重视诱发因素的确定、防治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性贫血缺铁性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