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5-14 12:18邹连玉郑丽维方晓鸿饶玉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程颈椎颈椎病

邹连玉 郑丽维 陈 舜 方晓鸿 饶玉莲

1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122;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退化及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1],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慢性顽固性疾病[2]。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年轻一族工作压力增大,颈椎病患病率持续攀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颈椎病有反复发作和周期性长的特点,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90%~95%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即可得到有效缓解或治愈[3],其中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运动以促进颈椎康复,改善长期预后和减少复发,是不可或缺的保守治疗方案[1,4-6]。但有研究报道,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佳,锻炼依从性差[7-8],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患者运动行为转变,提高依从性是颈椎病患者自我康复尚需解决的问题。跨理论模型(The trans theoretical model,TTM)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型,它认为个体的行为改变是由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构成的连续过程[9],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改变领域[10]。因此本研究以TTM为理论框架, 探讨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运动行为阶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行为转变提供借鉴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8月期间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53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制定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岁;(3)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的读写和沟通能力;(4)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肺等脏器功能衰竭及恶性肿瘤;(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急性期或伴有严重神经根受压、脊髓压迫及椎体滑脱等并发症;(4)病情达到手术治疗指征。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情况和运动有关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颈椎疼痛程度、平时是否规律运动等。

1.2.2 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变化量表:参考尹博学者[11]汉化与修订的中文版运动行为阶段变化量表(ESC),将颈椎运动行为分为5个阶段,见表1。

表1 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变化量表

1.2.3 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采用Lee等[12]学者翻译与修订的中文版量表,共计9个条目,每个条目以0~10计分,最终以平均分计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0。

1.2.4 Herth希望量表(HHI):采用赵海平等[13]汉化的中文版量表,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3个维度,共计12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方法,其中条目3和6采用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由研究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介绍调查内容及目的,征得其同意后进行发放问卷,研究者对于患者存在疑问的条目予以解释,但不使用暗示性语言。当患者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并检查问卷有效性,一旦发现问题或存在疑惑及时与患者核实。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1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其中男66例,女87例,男女比例约为1∶1.32;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4.13±13.67)岁,具体颈椎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资料的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的差异比较[n(%)]

2.2 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153例颈椎病患者中,27例(17.6%)处于前意向阶段,37例(24.2%)处于意向阶段,57例(37.3%)处于准备阶段,22例(14.4%)处于行动阶段,10例(6.5%)处于维持阶段。

2.3 影响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居住地、病程、是否多临床表现、平时是否规律运动、运动自我效能、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在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3 不同颈椎运动行为阶段的患者一般资料和各问卷得分比较[M(P25,P75)]

2.4 影响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的多因素分析 以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运动行为阶段作为因变量,将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有关变量赋值见表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运动自我效能、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是影响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的因素,见表5。

表4 不同变量的赋值情况

表5 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现状 颈椎运动已被公认为是颈椎病重要的保守治疗方案之一,与其他保守方法相比,颈椎病的运动康复更省时、省力、省钱,且兼并着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4]。但本研究结果显示,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运动行为现状不容乐观,高达79.1%的患者仍处于行为前阶段(意识前阶段、意识阶段、准备阶段),仅有20.9%的颈椎病患者处于行为后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说明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还较薄弱。这可能与本调查研究的对象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该年龄段的人群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其主要生活精力集中在家庭责任的重担上,进而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进行颈椎病运动健康教育时应避免传统的健康知识灌输,注重鼓励和指导中青年颈椎病患者在繁忙的工作或家务活中学会有效利用时间进行颈椎康复,以帮助患者完成颈椎运动行为的转变。

3.2 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影响因素

3.2.1 病程: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5年的患者较病程≥5年的患者处于较低颈椎运动行为阶段的可能性更大,这与其他慢性病的研究结果一致[14]。分析原因可能为病程越久,患者对于该疾病有关知识学习更多,对规律颈椎运动在颈椎保养或康复中的重要性认识更高,对恢复颈椎健康的欲望更为强烈。本研究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以颈椎病病程为切入点,把病程较短的患者纳入重点教育对象,实施更全面、详细的健康宣教。同时,医院作为最主要的健康教育场所,可加强开展颈椎疾病的科普或经验分享讲座,借鉴同伴教育模式,充分发挥规律运动患者的正面示范和教育作用,借此激励未建立健康意识的患者重视颈椎运动,共同维护颈椎健康。

3.2.2 运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人行为改变的强大预测因子,通过提高与健康行为相关的自我效能,将有助于促进健康行为养成[15]。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椎病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随着颈椎运动行为阶段的递增而递增。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运动自我效能是影响颈椎病患者颈椎运动行为阶段分布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可促进患者颈椎运动行为向更高阶段转变,这与牛莹等[7]研究结论相符。因此,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进行颈椎病运动指导时,应该结合患者所处的运动行为阶段,重视运动自我效能的激励作用,进而针对制定有效干预策略以提高颈椎病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促进患者养成规律颈椎运动的健康行为。

3.2.3 希望水平:希望水平是一种内在的信念和力量,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为、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HHI量表包含的三个维度均是颈椎病患者进行规律颈椎运动的增益因素,即希望水平越高,患者进行规律颈椎运动的可能性越大,这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有关研究结论类似[16]。究其原因可能为,颈椎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通过颈椎运动要改善颈椎一系列症状,并达到长期巩固疗效,需要维持较长时间的规律运动才能获益[17]。而希望水平较高的颈椎病患者,拥有积极的行为和态度,能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进而能够更好地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对长期规律颈椎运动益处的感知能力也更强[18], 最终有助于增强患者的颈椎运动自我康复意识及执行力。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帮助颈椎病患者养成规律的颈椎运动行为也要考虑从患者的希望水平角度出发,可结合共享决策的干预方式[19],鼓励和支持患者参与到自己诊疗方案的讨论选择中,以增强患者的积极效益感知能力,提高希望水平,实现自我康复护理。

猜你喜欢
病程颈椎颈椎病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