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呈现的有别于社会主导文化的一种次生文化、从属文化。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青年人是网络剧的主要消费群体和目标受众。网络剧的出现和发展为青年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叙事,是青年人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在文化产品上的体现。其风格化的特征体现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抵抗,满足了青年人多样复杂的文化需求。本文以《传闻中的陈芊芊》为例,从借玩世与戏谑跳脱现实和“爽文化”,这两种青年亚文化视角对古装网络剧热播的原因进行探析。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古装网络剧;玩世与戏谑;爽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5.081
亚文化,是由特定的群体发明并推广的一种独特的价值,指那些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文化现象,其中“亚”是边缘或次之的意思。亚文化的价值与观念,既有自己独有的部分,也有也有与主文化相通的层面。青年亚文化是亚文化的一支,是对成年人社会秩序的仪式性抵抗,指主要由青年群体创造的、与父辈文化以及主导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具有对帮助青年人想象性,建立差异以构建自我认同等意义。
网络剧作为数字媒体时代新兴的叙事形式,同时具有传统影视剧中所缺少的活力,正因如此,网络剧自然而然地与青年人结合,使得网络剧中呈现出众多青年亚文化特点。无论是青年人在网络中表现出来的叛逆状态,还是青年人群的身份认同焦虑等等,都在网络剧中有所体现,因此,在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对网络剧的研究尤为重要。
自2020年5月18日开播以来,古装网络剧《传闻中的陈芊芊》迅速成为现象级的热剧,根据6月22日统计的数据来看,短短一个月时间,这部剧的网络播放量达到了17.7亿,“传闻中的陈芊芊”这一微博话题点击量竟高达93.3亿,豆瓣评分人数超19万,热度和口碑兼收,博得甜宠剧集热度第一。这部没有大制作、没有流量明星参与、也没有特效大场面的古装网络剧是如何成功出圈的,是大家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剧在网络上热播的深层魅力在于其折射出的青年亚文化这一元素,与网络中青年这一最大的受众群体文化不谋而合。
1. 玩世与戏谑:跳脱现实
“玩世”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东方朔传赞》中的“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意思是指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玩世”一词仍然适用且贴切,青年具有叛逆精神,他们对严肃呆板的现实生活感到厌倦和反感,便用不严肃的态度面对循规蹈矩的生活,以满足反叛传统、嘲弄权威、不屑世俗的心理需求与快感。戏谑,是指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它渗透在青年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日常的各个方面,青年借戏谑的行为,满足情感宣泄以及抵抗传统文化等精神需求。
玩世与戏谑的目的和初衷是为了打破原有中规中矩的生活,从而摆脱现实生活中传统、规范、秩序、禁令等的束缚,满足青年人内心对新奇、多变、自由以及个性生活的向往。《传闻中的陈芊芊》中的情节与语言一反以往的古装剧拘泥于讲历史、或者篡改历史等紧张悬疑的宫斗情节,选择了极其“不严肃”穿越的设定,现实里的编剧陈小千没日没夜地改剧本,疲劳过度做梦进入自己的剧本中,“穿书”变成了剧中的角色,这一设定使得陈芊芊以“预言家”身份生活在剧中世界,自带“上帝视角”的光环,全剧只有陈芊芊知道整个的剧情的发展脉络与人物关系,本来只有三集寿命的陈芊芊,作为编剧的自己不想早早结束剧本中的生活,硬生生借助“预言家”身份把自己魔改成了女主角,这样陈芊芊既能够身在剧情其中“体验”剧中生活,又能够跳脱出角色次元之外掌控剧情全局脉络。
玩世与戏谑风格主要通过杂糅与戏仿实现。当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多元复杂、文化杂糅的世界之中,网络剧制作方为满足受众猎奇心理以及感官快感,多采用杂糅、戏仿等有悖常理的行为去创造戏剧冲突,从而建立起青年亚文化典型的风格与特征。
戏仿是指对他人作品的借用与戏谑,是二次创作的一种,也是以一种游戏化态度对另一事物进行模仿。《传闻中的陈芊芊》这部剧中存在大量的杂糅与戏仿元素,譬如戏仿网络流行语,给人带来感官的愉悦体验,剧中诙谐搞笑的台词“你家守宫砂日抛的呀”便是结合了当下年轻人中流行的“美瞳”或者“隐形眼镜”的使用期限而制定的,臺词的戏仿大多加入“恶搞”“夸大”等无厘头元素,通过天马行空、夸张变形的语言表现而形成爆笑风格。在古装网络剧《传闻中的陈芊芊》中还戏仿其他影视作品中经典台词,女主角陈芊芊的一句“汝甚骚”更是把洪世贤那句经典的台词进行了“文言文”化,戏仿影视剧与杂糅文言文相结合,便能把爆笑“无厘头”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剧的后半部分还戏仿了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意思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而在《传闻中的陈芊芊》当中,便设计了外表看起来气势汹汹、高大威猛,但实际上是十分搞笑的人物——威猛山大当家孟过,剧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冲突,最终被陈芊芊七擒七纵后收服,“正经调侃,严肃戏谑”,为剧情增加了不少亮点。
2. 畅快淋漓:爽文化
提到“爽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爽文”,它是各大小说网站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网文类型,爽文的特点是主角从小说开始到故事结尾都一帆风顺,升级神速。它们以“爽点”为支撑,宣泄读者的情绪,在阅读体验上给读者一种畅快淋漓之感。
据考据,“爽文”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潇湘书院”连载的言情小说《宝贝,别哭》,而2018年《延禧攻略》的热播,让网文中流行已久的“爽文化”真正从小说走向影视剧,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了“爽文化”,打破了青年亚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作为一种以“怒怼”、“开挂升级”等“爽文化”元素为叙事模式的影视剧,该剧一开始就开启了大快人心的“怒怼”模式。女主魏璎珞以宫女身份进宫给亲姐姐复仇,面对刁难,便直接一桶水泼上去,然后慢速放出“我,魏璎珞,天生脾气不好惹,谁要是再叽叽歪歪,有的是法子对付她。”之类的狠话。在之后的剧情中,女主更是在一路“怼”中“开挂”、“升级”。正是这种以“怼”为“爽”情绪表达效果,在网络中使得受众营造出一种狂欢景观。
“爽文化”这一流行文化,特征是给人心理带来爽快的体验感。在影视剧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主角“金手指”一挥,一路“打怪”升级,很顺利的完成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或者是剧情节奏快,开局就有高甜剧情;抑或是剧中以“怼”为主,与以往传统影视剧中推崇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观念不同,一些年轻人在生活或职场中遇到不爽的事情,比如被欺负时,更欣赏的是直接“怼”回去的做法。如今,在青年中流行起来的“爽文化”,实则是迎合了青年受众群体的一种“爽”心理,在网络剧中的“爽剧”刚好迎合了青年群体在传统影视剧中匮乏的“爽心理”这一需求,爽剧引起的“爽心理”正是移情和情绪宣泄。
“爽文化”之所以能在古装网络剧对观众产生吸引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因为青年人不满平淡的现状,但在现实中相对理想的生活模式难以实现,便转向寄托于能够带来畅快体验的影视作品宣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浮躁,压力太大又缺少有效的发泄途径,而“爽文化”是当前网络剧中一种常见的文化表达特征和表达需求,可以有效的让观众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相同的话语表达权和信息接收权。一些学者则认为“爽文化是新旧更迭的交锋,揭示了以90后为代表的职场青年的内心渴望与社会思潮变迁”。另一方面,代入感与畅快感是其关键性的要素,网络剧中的“爽”元素及特征的使用,是基于观众的心理与情感的满足,“爽剧”的“爽”在于能够让观众暂时忘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各色身份和种种限制,沉浸式的在“爽文化”表现出来的情境中遨游,网络剧制作方一切以受众的需求为主,因此,满足青年群体情感、缓解生活压力的“爽剧”就此诞生。但对于运用“爽文化”来说,有时候可以简单的“爽”一下,但是不要一直沉溺在“爽”中,还是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毕竟“小爽怡情,大爽无益”。
3. 结语
古装网络剧《传闻中的陈芊芊》用不同的青年亚文化视角叙事,即借玩世与戏谑跳脱现实、采用“爽文化”等,巧妙地增加了剧情内容,开拓性的丰富了创作的形式,既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满足情感需求的影视作品,又为观众带来释放压力的“灵丹妙药”,这正是该剧能够热播的原因。青年亚文化这一元素在《传闻中的陈芊芊》这部剧中的创新融入,更加呈现出符合青年群体的审美趣味,使古装网络剧的发展与进步具备更加多样化的风格、也更具独特的文化内涵,青年亚文化的运用,不断地调整着主导文化与亚文化、虚拟与现实、青年与社会等等之间的关系。不过,青年亚文化终究还是一种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主导文化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抵抗与对立,归根结底还是要把握标准以及掌控尺度,反之,则很有可能影响到古装网络剧未来的创作方向与发展走向,甚至会给青年带来负面的价值引导,影响新兴青年一代的成长。因此,在今后古装网络剧的制作过程中,应理性适度的把握与运用青年亚文化这一主流文化的对立元素,平衡好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运用过程中,极大的保留其积极的一面,掌控摒弃其消极的一面,做好应用尺度,避免过度狂欢、过度娱乐化,让青年亚文化对古装网络剧的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小柳,周源颖."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18(09):91-98.
[2]闫翠娟.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的嬗变与转换[J].云南社会科学,2019(04):178-184+188.
[3]张宇,沈杨.包容与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嵌入视域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9(04):175-180.
[4]陈友军.网络剧走出娱乐洼地的有益探索——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J].中国文艺评论,2019(10):74-81.
[5]张屾.古装剧中女性主义叙述方式的单一进程——从《花间》到《知否》的强女受宠之道[J].科技传播,2019,11(13):117-118.
[6]张智华,田晔.中国古装网络剧女性形象的变化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9(04):102-103.
[7]孙婕,邓玉莹.全媒介时代网络古装剧的营销新思维——基于市场营销学"4V理论"的《延禧攻略》分析[J].电影评介,2019(22):105-108.
[8]刘娜.国产网络剧的"守"和"变"[J].传媒论坛,2021,4(05):59-60.
[9]滕鲁阳.青年亚文化视阈下全民爆款的建构路径——以网剧《延禧攻略》为蓝本[J].新闻传播,2018(23):43-44.
[10]马中红.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J].青年探索,2016(01):74-83.
[11]章雄.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5.
[12]王厚香.需要与满足理论下古装浪漫爱情网络剧观众的观看心理探究——以《传闻中的陈芊芊》为例[J].视听,2020(09):73-74.
[13]花瑞洁.浅谈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网络剧的话语表达[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2):19.
[14]王昱娟.后撤还是进击——网络文学价值辨[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2):132-139+160.
[15]张慧瑜,丛子钰,张漫子,等"爽文化"背后,是必须直面的思潮[J].半月谈(内部版),2018(10):18.
作者簡介:芦晓凯(199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