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芳芳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业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集聚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发展平台,是产业振兴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从国内外学者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开展的研究与实践总体情况看,1986 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的 “农业区位论”,189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 “产业集聚论”,1926 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发展极理论”奠定了现代农业园区理论研究基础。 随着现代农业园区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对现代农业园区的研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域”。
从研究领域看,在现代农业园区内部管理体制[1]、对农业产业融合及产业集聚的影响[2]、经营主体[3]、运行机制[4]、园区运行模式[5]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从研究方法看,实证研究法[6]、问卷调查法[7]、因子分析法[8]、结构方程模型[9]等为较常使用的方法。 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进行评价,将政府、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力量有机联结,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集成优势,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目前学术界多数认为政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四者,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参与主体[10],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评价,以期提出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策略能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政府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组织者和监管者,其利益诉求在于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在园区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的职能,一是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目标、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统一规划;二是通过政府投入、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实体参与到园区建设;三是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管理办法等,规范和优化园区运行环境;四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户组织化水平,同时提供科技培训、咨询等公益服务。
企业是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生产管理方式引进园区,支撑现代农业园区技术研发与推广。其利益诉求在于通过融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获得政府政策红利,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其生产引领、科技示范及带动农户等方面的作用,一是立足于企业规模化生产,融入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成为园区建设主体;二是通过承担政府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任务,推动现代农业向精品生产与精深加工领域发展,成为推动园区科技产业链条延伸的主要动力;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小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利益一体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农民进行联合生产经营的农村经济组织,是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经营的重要参与者。 其利益诉求在于通过帮助农户提高联合生产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提升了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内联结政府、企业和农户的重要载体,成为农户利益诉求的集体代表者。
农户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最基本的参与者,其利益诉求在于通过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农户通过与现代农业园区内的企业合作,或者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满足家庭生活需要的经济来源,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决策系统,对目标或者因素结构复杂且存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亦适用。利益相关主体评价分析由于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多元,且由于多元利益主体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存在难以完全量化的问题,以层次分析法作为分析工具,将利益相关主体因素进行量化研究,可以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策略提供评价依据。 总体而言,层次分析法总体上可分为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确定指标权重等步骤。
在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目标层A 是层次分析法要解决的问题,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评价;准则层B 是解决目标层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环节,分别为政府(B1)、企业(B2)、合作社(B3)和农户(B4);指标层C 表示准则层下具体的各个指标,具体细化为制定出台政策(C1)、组织编制规划(C2)、园区基础设施投入(C3)、组织培训(C4)、招商引资(C5)、农业生产运营(C6)、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C7)、产业化联合体 (C8)、 提高联合生产水平 (C9)、 增加农户收入(C10)、学习新技术(C11)、获取信息(C12)、得到权益保障(C13)等。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所示。
2.2.1 构建判断矩阵。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同一层次中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用1-9 级标度(如表1 所示)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A=(aij)。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逻辑是否正确,需借助λmax对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将一致性判断指标记为CR,计算公示如下:
其中,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CI 代表一致性指标,RI 代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若CR<0.10,则认为该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邀请来自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等相关专家5 位,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评价权重设定问题展开多轮咨询,得到准则层B 相对于目标层A 的判断矩阵(表2);指标层C 相对于准则层B 的判断矩阵(表3、表4、表5、表6)。
表2 A-(B1~B4)的判断矩阵
表3 B1-(C1~C5)的判断矩阵
表4 B2-(C6~C8)的判断矩阵
表6 B4-(C11~C13)的判断矩阵
2.4.1 农户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最关键的利益主体。从准则层B 相对于目标层A 的权重排序结果看,农户(0.4827)>政府(0.2574)>企业(0.1470)>合作社(0.1129),可知农户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最关键的利益主体,其次是政府。 不论是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或者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园区运营,都应该充分关注农民利益,让农户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充分共享产业发展的效益。
2.4.2 各利益主体在利益联结机制中的角色不同。从指标层C 相对于目标层A 的权重排序结果看,得到权益保障(0.2896)>学习新技术(0.0965)>获取信息(0.0965)>产业化联合体(0.0882)>增加农户收入(0.0847)>组织编制规划(0.0759)>制定出台政策(0.0574)>招商引资(0.0574)>园区基础设施投入(0.0476)>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0.0294)>农业生产运营(0.0294)>提高联合生产水平(0.0282)>组织培训(0.0191)。从政府视角看,通过组织编制规划落实现代农业园区的顶层设计是重点; 从企业视角看,通过建设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多种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发展是重点;从合作社视角看,增加农户收入是重点;从农户视角看,获得经济、土地等权益保障是重点。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一个集产业生产、 科技开发、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区域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在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农户参与的主流运营模式下,政府应切实发挥好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的职能。一方面,全面、系统地做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做到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聚焦主导产业,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打造一二三全产业链条,运用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运用政策杠杆、金融杠杠,引导园区开展种业创新研究、标准化基地建设、补齐现代化商贸流通、装备设施机械化升级、绿色农业品牌塑造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对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
表7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利益相关主体评价指标权重总排序表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所揭示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不同阶段所对应的不同价值,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农户所从事的生产环节对应的盈利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并且由于农户自身的信息、技术等资源条件受限,农户寻求开展加工、销售和品牌经营,或者向良种研发、技术应用等环节延伸以获得更多价值的机会有限。2017 年10月,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了联农带农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发展的重要平台。现代农业园区克服传统农业产业组织分散经营的弊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分工协作,探索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形成利益联结纽带,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多种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发展,使得农户也能共享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得发展效益,价值得以提升。
利益共享机制关系着现代农业园区内相关利益主体合法权益的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是现代农业园区较常见的利益联结模式,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助农惠农利益链条。一方面,优先安排园区所在地农户就业,优先组织农户参与教育培训,以增加农户了解政策、获得技能的机会,适当提高园区所在地村集体和农户参股比例,以增加其利润分红。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园区是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 资源等要素集聚高地,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活动的主阵地,应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公益性生产服务项目的供给能力,提升助农惠农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