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莲
(嘉峪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嘉峪关市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2 935 km2,全市辖3镇,17个行政村,30个城市社区,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5.31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城镇人口23.71万人,城镇化率为93.68%。嘉峪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大、农村小,适合城郊型农业,发展畜牧业成为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
畜牧行业作为嘉峪关市农业的支柱之一,其总产值呈连年增长。2005年全年畜禽总饲养量38.12万头只、同比增长52.91%,其中存栏17.22万头只、出栏20.9万头只。2015年全市畜禽总饲养量51.9万头只,存栏30.88万头只,出栏21.02万头只,同比分别减少0.41%、减少5.5%、增加8.1%,从存栏畜禽类别来看,同比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存栏猪2.94万头、羊13.38万只、禽类13.69万只、大家畜0.87万头,同比分别减少25.6%、3.1%、1.6%、13.9%)。从出栏情况来看,呈现“两增两降”现象(即:出栏猪5.45万头、禽类9.02万只、同比增长24.5%、16.2%,出栏羊6.37万只、大家畜0.19万头、同比分别下降9.1%、40%),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 073t、275t、22 168t,同比分别增长2.6%、24%、0.9%。2020年全年畜禽总饲养量60.07万头只、同比增长5.94%,其中存栏28.83万头只、出栏31.24万头只,同比分别增长4.27%、7.72%。肉蛋奶总量3.91万t,同比增长15.12%,其中:肉产量0.78万t、同比增长11.23%,蛋产量0.16万t、同比增长0.65%,牛奶产量2.97万t,同比增长16.93%。通过1978—2020年嘉峪关市家畜家禽存出栏数(详见表1)和1985—2020年嘉峪关市肉类及蛋奶产量(详见表2),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嘉峪关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表1 1978—2020年嘉峪关市家畜家禽存出栏数一览表 万头(只)
表2 1985—2020年嘉峪关市肉类及蛋奶产量一览表
目前,嘉峪关市有畜禽养殖场(小区)43个,规模养殖户725户,规模养殖场户出栏畜禽21.88万头只,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郊区型农业。而据国外专家对2008至2012年查明的219起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发现45.6%的疫情系饲喂餐厨剩余物引起。2018年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病各案例研究表明,发生的前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即泔水有关,这些疫情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是呈多点集中发生。在农村农业部要求发生疫情省份和疫情相邻省份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之后,发病率从50%降到43.8%,这充分说明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措施的重要性。2018年全国大面积爆发非洲猪瘟疫病后,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嘉峪关市开展了泔水饲养的排查工作,通过排查在嘉峪关市猪的规模养殖户中确有泔水饲喂生猪现象存在,随后做出全面明令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及其他动物相关工作和措施。
畜禽养殖场(小区)户在饲料中投放激素类药物,如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可使育肥猪生产速率、胴体瘦肉率提高10%,但它的残留对胎儿、儿童可致畸或者骨质疏松,还可影响到几代人,男性儿童女性化,女性儿童男性化。在育肥牛的饲料添加大量的动物骨血粉饲料剂就会造成疯牛病。这些添加剂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残留却给食用的人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畜禽养殖场(户)在经济效益驱动下,在畜禽疾病防治方面主要靠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进行防治,滥用药物的现象在畜禽养殖业中普遍存在,从而造成畜禽产品(包括肉蛋奶)药物残留。这些残留药物产生转移、转化或者在动物中蓄积,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就会直接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过量摄入氯霉素会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引发障碍性贫血,严重的还会引发白血病;过量摄入青霉素能使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吃食残留青霉素的动物产品将会对β-青霉素的产生耐药性增大,甚至不敏感;重金属元素如铜、汞、铅、砷、镉等进入水体和土壤后不被降解,损伤人体肝脏部分被动植物所吸收,逐级富集后,可致使人畜中毒、死亡或患癌症;被畜牧业称为万能维生素VE、VC对动物生长、保育均有重要作用,残留VE会引发出血,造成女性月经过多,经期混乱,性功能紊乱等。
全球已证实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在我国已证实人畜共患病约有90余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结核病、狂犬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感冒等,其中由猪传染的有25种,由禽类传染有24种,羊传染的有25种,马传染的有13种,这些传染源的主要载体就是动物的粪便和排泄物。据调查一个存栏万头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t,相当于一个5万~8万人城镇生活污水排弃物的排放量。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畜牧养殖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其附带的污染物如畜禽粪便、废弃物、污水、病原微生物、有害气体和恶臭等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些污染物如处理不当就会对空气、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从而阻碍和制约嘉峪关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倾斜,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宣传培训、完善长效机制等方式,营造畜牧业行业内积极自觉主动治理环境污染措施,鼓励畜牧企业发展生产的同时合理安排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以及对安全畜产品生产的投入,完善畜禽规模养殖装备,提升现代畜牧业设施装备水平与智能化水平,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切实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染防治水平,根治畜牧业污染、建立良好的畜牧生态环境体系,实现畜牧生产中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提高政府工作能力,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建立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将违规使用兽药造成药物残留、使用违禁药物、病死动物及全面禁止泔水喂猪等治理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和指导,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每月汇总通报一次各组督导及包保镇街涉及的信访量,以体现各组督导治理工作成效。同时对各镇街的环保信访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养基础设施建设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提高,理顺屠宰监管职能与体制,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因为环保不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协调,保持畜牧业生产与人口适度增长和素质持续提高,正确处理资源与环境利用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整体素质和畜产品品质,建立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生产模式,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即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