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醉
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华北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栖息着一种非常奇异的雉鸡类动物——“马鸡”。虽然我国的动物“国宝”很多,但是一个属的所有种都只产于我国的大致只有“马鸡”这一种动物。
从动物分类学来看,在鸡形目、雉科、马鸡属下有褐马鸡、蓝马鸡、白马鸡和藏(哈曼)马鸡这四种动物。其中,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外三种马鸡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褐马鸡
马鸡是雉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最大的白马鸡体长可达120 厘米,最小的藏马鸡体长也在80 厘米左右。因为其尾部羽毛长而上翘,末端又向下拖垂,远远看去就跟马的尾巴差不多,故而得名。
由于马鸡都生活在海拔较高且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并且性情警觉而多疑,因此在野外见过马鸡的人寥寥无几。不过,所有马鸡在其耳部都有一簇特别长而硬,并且向上翘起的羽毛。这是我们在野外辨认马鸡时,最显而易见的特征。
作为鸟类,马鸡的飞行能力很弱,即便是被逼急了也飞不了多远的距离。它们大多数时候是在地面行走,遇到危险也是一路狂奔而逃。一般只有到了悬崖峭壁之地,它们才会展开翅膀,依靠滑翔来安全降落到低处。即便是想要到树上去啄食植物的种子,它们也选择跳上去来达到目的。遇到大树,则是先从低树枝上跳到更高一点的树枝上,如此一步一步跳到树木的顶端。
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马鸡的雌雄个体从毛色上很难分辨,因为它们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雄马鸡在后趾上部的跗跖上长着一根硬“刺”,动物学家管这叫距。在每年的繁殖季节,这根硬“刺”便是雄马鸡们在争夺配偶或领地的打斗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在野外生存的马鸡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主要以挖掘植物的种子、块茎等为食,但遇到昆虫和软体动物也会大快朵颐。
褐马鸡是马鸡中最珍稀濒危的种类。它们全身褐色,头颈部灰黑色,脸部两颊则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褐马鸡仅分布于我国山西、河北和北京几个省市的山区森林地带。目前,其野生数量可能还不到2 万只。
褐马鸡在古代被称为“鹖”,曹植说它是:“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于必死。”大意是说,褐马鸡这种鸟类,性情十分凶猛好斗,每次两只褐马鸡发生打斗,都要战斗到其中一只死亡为止。
正因为其勇猛好斗,古代的帝王都用褐马鸡的羽毛来装饰武将的帽子和头盔。到清朝时,官员官帽的顶珠下有翎管,用来插翎枝。花翎是用孔雀的羽毛制作而成,而蓝翎则全部是用褐马鸡的羽毛来制作。这就是我们在清宫电视剧中经常见到的“顶戴花翎”的由来。
褐马鸡在繁殖季节之外,一般十几只到几十只集群活动。白天在森林的空地上寻找食物,休息时常常来个“沙浴”,而晚上则跳到高大树木的树枝上过夜。
蓝马鸡全身灰蓝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金属般的光亮。它们的体型比褐马鸡略小,最大体长在1 米左右,体重也只有2 千克。
蓝马鸡一般都生活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高山森林、灌木丛以及苔原草地。作为高山寒冷地区的鸟类,它们只分布于我国青海东部、甘肃祁连山和四川西部高原地区。
有意思的是,蓝马鸡的集群性更强,科研人员经常在高山杜鹃花丛中看到几个家庭近百只蓝马鸡一起活动。而在每天早上,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的时候,蓝马鸡群还会来一个集体大合唱。据说,蓝马鸡们的叫声响亮而浑厚,能够顺风传出好几千米。
蓝马鸡
白马鸡全身披着一层白色的羽毛,不过在头部长着黑色绒状短羽,另外其飞羽和尾羽的覆羽也为黑褐色。它们也栖息在海拔3 000~4 000 米的高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在我国,白马鸡仅分布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和云南的个别地区。
和其他马鸡不同的是,白马鸡分化为昌都亚种、玉树亚种、丽江亚种和指名亚种。其中昌都亚种除了尾羽末端为蓝绿色之外,全身几乎雪白,而玉树亚种则全身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
在所有的马鸡中,白马鸡可能是最大方的一种了。它们不但对人类毫不惧怕,而且经常成群结队地高唱着洪亮而短促的“咯……咯……”歌儿,大摇大摆地跑到村庄或寨子里面寻找食物。
藏马鸡的颜色介于白马鸡和蓝马鸡之间,呈现出特殊的灰蓝色。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学家将它们作为白马鸡的一个亚种来分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从地理分布来看蓝马鸡和藏马鸡离得太远,而藏马鸡毛色又跟白马鸡大相径庭,于是最终鸟类学家才将它们独立出来。
藏马鸡主要栖息在海拔2 500~5 000米的高原山地以及高山苔原等环境恶劣的地区。它们的体型是马鸡中最小的,这可能与其栖息环境及食物来源有很大关系。目前,藏马鸡仅发现于我国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东北麓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
科学家们推测,藏马鸡可能是马鸡中最原始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由藏马鸡分化出两支不同的种类。其中一支是白马鸡的各个亚种,另外一支则是褐马鸡和蓝马鸡。
在藏马鸡的栖息地,人们和僧侣都有投食喂养它们的习惯。因此,在食物匮乏的冬季,藏马鸡们也会经常到一些寺庙和村庄里觅食。有意思的是,藏马鸡在雏鸟时期全部以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才转变为主要以植物为食。
科学家把各种马鸡野生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但实际上,在野外马鸡的天敌也是数不胜数,马鸡雏鸟的自然成活率也比较低。
白马鸡
藏马鸡
高原森林里的各种猛禽、狼、豺、熊、蛇乃至乌鸦和鼠类都会捕食马鸡和它们的幼鸟。但是,马鸡们最大的天敌还是狐狸这种狡猾的机会主义猎食者。
乌鸦会捕杀马鸡的幼鸟,也会偷吃它们的卵。而狼和熊则主要猎杀马鸡的成年个体。和其他食肉动物不同的是,狐狸是遇到什么吃什么,抓不到成年马鸡就对雏鸟下手,没有雏鸟连马鸡的卵也不会放过。
马鸡喜欢将巢穴设置在灌木丛或者树洞之中,它们简单地刨一个坑,铺上点干草树枝就开始在里面产蛋、孵卵。孵卵时,雄马鸡在巢穴周围站岗放哨,雌马鸡则专心孵化。二十多天之后,小马鸡便会破壳而出。和所有的鸡类动物一样,马鸡的雏鸟也是早成鸟,出壳之后很快便能跟着成鸟四处觅食。
但是,初生的小马鸡的生命还是非常脆弱。在祁连山保护区,人工饲养并野放的一对马鸡夫妇在孵化出十几只小马鸡之后,就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便导致了数只小马鸡的死亡。
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因此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也建立了保护区。更为可喜的是,褐马鸡、蓝马鸡、白马鸡和藏马鸡的人工繁育都已经取得了成功。并且,科学家们也已经在逐步开展马鸡的野化放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