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

2022-05-13 11:34马仁锋程誉娴胡书琦
关键词:省属研究生

马仁锋,程誉娴,胡书琦,2

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

马仁锋1,程誉娴1,胡书琦1,2

(1. 宁波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比较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识别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布区域不平衡显著,隶属关系与区位差异直接影响培养方向、目标、创新能力等方面育成途径差异,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日益重视学科内部交叉,以及与生态环境、测绘、海洋、经济、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管理等外部学科交叉衍生;(2)中央政府直属高校自然地理人才培养面向全球变化、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人才培养集中在经济、城市、旅游等三级分支理论研究及其服务国家发展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养集中在资源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生态环境监测;省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地方发展、资源环境利用与中学师资等方向。

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方向;教育地理学;空间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双碳”战略的顺利实施,亟待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及陆海统筹制度。显然,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等属性被赋予新使命和责任,关键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中国陆海表层系统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问题的不同类型高级人才。[1]准确定位高校地理学院/系研究生培养方向是其服务国家/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它们的布局及培养方向再定位成为学界关注重点。[3]

因此,研究中国高校地理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布,分析相关机构培养方向及其地域适应性,探索地理学学位授权点内涵式发展和全国均衡发展的路径,进而形成中国一流地理学,产生一批全球领军性地理学人才对实现中国2035与“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生培养机构的类型与分布

(一)中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构类型与规模

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4]可知中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构分三类:(1)普通高等学校(简称高校),它们按隶属关系分为教育部(或其他部委)所属院校、省人民政府或地方政府所属院校,隶属关系决定了各类高校办学经费保障渠道与学校公/民办性质,截至2021年底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共有地理学硕士/博士授权点高校88所,其中34所高校拥有地理学博士授权点。(2)中国科学院大学(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植根于中科院研究所群体,以科教融合为特色,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年度硕博研究生招生不足千人。(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隶属相关国家部委(局)或国企,培养行业领域地理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年度硕博研究生招生不到百人。

(二)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分布

中国内地2021年开设地理科学类本科专业的高校总数为319所(表1),其中共有88所高校拥有地理学硕士授权(表1),如北京有10所;湖北、江苏、陕西、山东、河南各6所;吉林、广东、新疆、云南等8省市各3-4所;安徽、上海、海南、黑龙江等16省市各1-2所;西藏暂无地理学硕士授权点高校。中国内地拥有地理学博士授权点高校分布在北京4所(含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湖北、广东、陕西、云南、甘肃各2所,湖南、山东等18省市各1所,山西、四川、广西、海南、宁夏、西藏暂未拥有地理学博士点。

表1 中国内地各省份地理学本硕博人才培养单位分布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中国科学院大学授权点计算在北京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三)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构空间分布错位

中国经济发展差异形成了东部(13省市/自治区)、中部(9省/自治区)和西部(10省市/自治区)三带,统计三带拥有地理学硕士/博士授权点高校数发现:(1)东部拥有地理学硕士/博士授权点高校分别为44、18所,中部(湘鄂赣豫晋)拥有20、5所,西部拥有24、10所,这表明中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显著,人才培养机构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中西部初步形成武汉、西安、兰州、昆明等区域地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但整体力量较弱;东部地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完善,形成北京、南京、广州三培养高地;但是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海南、广西尚无地理学博士授权点。(2)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又是长江与黄河源头、世界第三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薄弱,迫切需要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机构产出大批人才服务于地方可持续能力建设。同时,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的实施,中国东部沿海需要更多的陆海统筹型地理学研究人才破解海洋生态文明与国家海洋权益实践难题,[5]现状却是相关省份未获批地理学博士授权点,是中国地理学高等教育发展最薄弱省份,[6]形成了显著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机构缺失的错位。

二、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空间性

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受各层次高校的地理学师资力量、资源环境区位与人类活动历史、实验室与野外观测台站等因素影响而各具特色。依据高校隶属关系与学校学科构成差异,将中国内地培养地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机构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省属师范类高校、省属综合性大学三类,进而比较各高校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不同类型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发掘中国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方向特征及其空间特色。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侧重全球性与国家尺度

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拥有地理学学位授权点22所,其中11所高校拥有博士授权(表1)、9所高校拥有硕士授权。梳理教育部直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发现同一所高校内硕士/博士生培养方向相同,于是比较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级学科在不同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总结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总体特色。

教育部直属高校自然地理研究生培养方向多集中在全球尺度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表2),同时各高校也保持了中国地域性资源环境与灾害治理研究特色。如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北方高校专注干旱区地貌与土壤、水土保持与环境变迁研究;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南方高校则专注于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与流域或海岸资源环境等方向;华东师范大学以三角洲城市自然地理过程为核心方向,形成城市与河口海岸关系研究特色;西南大学形成全球一流的岩溶研究体系。

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地理研究生培养研究方向集中在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与文化地理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等(表2),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在经济地理、城市地理领域形成特色,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地理领域实力较强,南京大学的土地资源与土地规划形成优势,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学科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都注重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及其经济社会建设应用,高度重视国土空间(城乡、土地利用、旅游、产业)规划、人口政策与行政区治理等领域的地理学咨政贡献。

教育部直属高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与测绘、遥感、生态环境、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已经应用到社会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等日常生活各领域。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从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测绘研究机构,在该学科具有引领性和垄断性优势,研究方向丰富、实用性较强(表2);北京大学突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突出资源、生态数据获取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南京大学突出生态环境遥感应用、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研究,兰州大学非常重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干旱区研究。综合看,各校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基础不同,突出各自理论、区域与行业应用优势,积极适应未来需求培养信息地理学研究生。

(二)省属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重视地域综合

省属师范大学指隶属各省财政保障办学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全国省属师范大学拥有地理学研究生授权点有32所,南京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拥有地理学博士授权点。梳理省属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选取南京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地理学二级学科比较研究生培养特色,总结省属师范高校地理学科研究生培养特色(表3)发现:(1)省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研究生培养聚焦地域特色,分别聚焦闽台毗邻的地缘优势与湿润亚热带区域特色、亚热带气候与洞庭湖流域河湖作用机理、黑土地与森林生态研究、城市化地区环境与水资源治理、季风环境下地表过程与资源利用。总体聚焦地方资源环境本底,专注于省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河/湖/海)水土林等重要自然要素演化及其外部性治理领域地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省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研究生关注自然地理要素广度与尺度有所降低,更倾向专注地方综合性研究;(2)省属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注重省域及其毗连区域经济、旅游、土地利用、交通研究,尤其重视城市产业、土地利用、旅游规划等方向;文化与社会地理、行政区划与地缘政治研究领域缺失。深层原因在于:一是缺少相应领域师资,二是育人为主要任务导致部分领域课程开设或选修困难,进而产生恶性累积循环的封闭结构,无法促进人文地理学整体进步;(3)省属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培养方向在各师范高校存在显著差异,南京师范大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发展最为成熟,研究范畴广泛,整体实力次于武汉大学、中科院地理所;部分学校集中城市遥感和城市GIS应用;空间大数据获取与应用;特定地方问题的三维数据获取与分析、水/土等关键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表2 教育部直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

表3 省属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主要方向

表4 省属综合性大学地理学科研究生培养特色

(三)省属综合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聚焦本省特色

全国省属综合性大学拥有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授权点数超过20个,大部分仅拥有硕士授权,仅新疆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拥有地理学博士点授权。这表明省属综合性大学地理学发展水平一般,相比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属师范高校有较大差距,地理学研究生培养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梳理省属综合性高校地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比较地理学二级学科不同高校间研究生培养特色,详见表4。

省属综合性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地域性非常明显。比较各校培养方向发现西北大学、新疆大学的荒漠化与水土保持、干旱半干旱或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等研究特色鲜明,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三江并流自然、人文特色显著,河南大学聚焦黄河中游资源环境问题。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差异较小,总体重视地方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产业地理与区域发展、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培养方向基于特定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研究3S技术综合应用为主,总体侧重GIS与遥感数据处理和专题平台等,研究内容缺乏深度。

三、研究生教育特色的空间差异

(一)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失衡

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数量是地区地理学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布十分不均,存在明显的特大城市集聚区与地域梯度性分布。北京、南京、兰州、西安、武汉、广州、昆明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城市,地理学研究生培养同样处于全国领军地位,博士/硕士点授权数量远超过其他省份。山东、湖北、河南等17省属于第二梯队,各有一所博士授权点高校和2-6所硕士授权点高校。四川等 6 省未获批地理学博士授权点,同时西藏也未获批地理学硕士授权点,这些省份地理学高等教育发展较慢,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人才供给,形成显著的空间失衡特征。

(二)高校地理学研究教育的空间分层显著

中国内地共有2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拥有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授权,其中11所拥有博士授权,人才培养方向较为广泛,从全球尺度到国家尺度或城市尺度研究均涉及,研究内容综合性较高;省属师范大学是中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共有31所高校拥有地理学授权点;相较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省属师范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尺度和研究内容整体集中于省域范围,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学学科体系。省属综合性大学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整体与省属师范大学地理学人才培养领域内容相当,但是更加注重应用性。可见,三类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层次性。教育部直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方向聚焦全球、国家尺度的全部地理学三级学科方向,最为全面;省属师范大学和省属综合性大学以培养服务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理学研究生为主要目标,培养方向聚焦地方、地方综合发展能力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调控等。

(三)省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地方综合日益显著

地域性与地方综合是地理学区别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十分重视当地资源环境本底条件与人类活动及二者关联规律演化,大力培养能够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育的地理学研究人才。教育部直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重视全球或国家尺度自然或人文要素的演化及与其他要素作用机理基础,尝试探究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解释其区域能力分异。如西南大学形成岩溶学、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三角洲学与世界经济/城市研究等。省属师范大学和省属综合性大学的地理学人才培养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地域综合性更加明显,如云南大学的三江并流、新疆大学的荒漠化与水土保持、辽宁师范大学与宁波大学的海岸海洋地理等都反映了地方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地域特色。

四、结语

地理学研究生教育是服务地方资源环境利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体学科,如何优化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培养方向特色,亟待采取系列措施均衡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人才的空间生产,进一步提升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首要任务是均衡地区地理学研究生硕博授权点实现地理学人才生产与中国生态环境、国土空间治理人才需求匹配。其次,注重多学科交叉构建适应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地理学人才培养,加强探究性学习、项目研习与实地观测、调查、分析能力,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有机结合,强化学科批判性思维与理论构建能力训练。第三,与国际一流院校或周边邻国合作培养地理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准地理学家的全球与地方视野、专业素质与国际语言能力,增加国别与世界地理相关课程,强化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科研训练,形成省属高校地理学专业特色方向。[7]

[1] 陈明星, 周素红, 何深静,等.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J]. 地理研究, 2018, 37(3): 449-472.

[2] 李加林, 林雄斌. 地理学研究生专业能力提升与教研改革探讨[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9, 41(2): 125-128.

[3] 马仁锋, 候勃, 窦思敏, 等. 浙江高校地理学科发展特征及社会适应性改良[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8,40(1): 106-111.

[4]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21年地理学硕士专业目录查询[EB/OL].( 2021-12-31)https://yz.chsi.com. cn zsml/queryAction.do.

[5] 马仁锋, 朱保羽. 课程视角英国大学人文地理学授课型硕士培养特色与启示[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33(4): 1-8.

[6] 袁天凤, 郭金铭, 郝雪帆. 我国地理学硕士学位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0(8): 25-28.

[7] Hennemannsupa Supsup/Sup S, Liefnersupa Sup I. Employability of German geography graduates: the mismatch between knowledge acquired and competences required[J].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010, 34(2): 215-230.

Spatial Production of Geograph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 Ren-feng1, CHENG Yu-xian1, HU Shu-qi1,2

( 1. Faculty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2.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data of geography postgraduate programs and direction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conduct a spatial analysis to dissect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production mechanism. It foun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geography postgraduate training uni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wed significant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mbalance; the affilia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geography postgraduate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rectly affect the direction, objective and innovative path to cultivation while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ntersection within disciplines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external disciplines such a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ine science, reg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physical geography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oriented towar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while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human geography was concentrated in economic, urban and tourism geography, with GIS to be concentrated in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t, otherwise, found that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human geography focuses on economic, urban and tourism geography & planning while GIS and physical geography on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monitoring.

degree authorization of geograh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educational geography;production of spa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沿海城市产业重构背景下人居环境演变机理研究”(41771174);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十三五’新任务的研究生专业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2019SCG093);宁波大学教研重点项目“中法合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YXMXZD2021010);宁波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创新教育视野下研究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20YZD004)

马仁锋(1979-),湖北枣阳人,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与文化地理学、陆海国土空间规划技术。E-mail: marfxf@126.com

G643

A

1008-0627(2022)03-0107-07

(责任编辑 周 密)

猜你喜欢
省属研究生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省属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研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省属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趋势与应对
发展“强、大、优、秀”的省属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