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质量与诊疗安全,是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关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医院的业务量每年都在递增,医务人员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医疗质量安全。本文对如何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了策略分析,以期对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安全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医疗服务理念的改变,医院医疗质量的内涵和特性,也随之进行了延伸和发展。在崭新时代背景下,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理念,融入到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努力创建"百姓放心医院",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
一、优化组织体系建设,保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实效
(一)做好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顶层设计
任何体系运行,体系组织紊乱,职权责不清,制度和运行就容易停留在纸面口头,医院要保障医疗质量就应像重视组织工作一样重视质量组织体系建设。首先要做好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顶层设计。顶层决定底层,领导意志决定管理导向。现实中一些机构,领导缺乏对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统领谋划,被动的审核质量管理部门呈上来的体系和方案,存在将相关要求落在纸面签字上,落在难得参加的质量会议讲话上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统领作用缺失,督导监管缺乏,决策程序颠倒,角色认知错位。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怪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等级评审中要求主要领导"统一领导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协调各相关组织工作"、"发挥统领作用"。这意味着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主要领导、院领导要清晰自己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统筹考虑医疗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规划中的战略地位,站在"质量立院"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
(二)厘清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体系
结合医院实际理顺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体系,这是持续不断改善的动态过程。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一般而言,基本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一个体系、二级负责、三层管理较为合理。一个体系是指全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二级负责是指医院级和科室级负责制;三层管理是指决策层-委员会,控制层-职能部门,执行层-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三层管理;医院对各级各层组织均要明确有成员组成(合理)、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医院可以参考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和各级职责描述,并依据医院实际对运行体系和各级职权进行相应调整,实现动态管理。在医疗质量体系组织建设中,尤其是初运行阶段,也需要考虑和承认各环节各岗位在历史形成的承担角色,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长短板和强弱点,尤其在医院质量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定位上,根据实际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或逐步到位,而不能简单靠后期的奖罚解决。
(三)重视质量管理队伍培养
人才力量是推动医院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医院应强化对相关工作者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对各级质量管理者的任职资历要求,各级质控管理者也应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作业水平,逐步实现职能匹位,权责到位,专长互补,有机协作,发挥出体系管理的机制优势和作用。
二、加快医疗信息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加快医疗信息体系标准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将有效解决看病难、重复检查,病人自述病史不清等难题。卫健委的工作通知要求尽快实现院内各诊疗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当前全国医疗信息共享已经具备基本条件,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共享"将成为空中楼阁,很难发挥预期作用。
(一)利用网络技术,加快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医院应积极构建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诊断体系、诊疗目录和药品耗材等数据标准,发布统一接口标准,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打好基础。例如,现行的国家版疾病编码、医学院的疾病教学版本和医保系统的诊断编码还是各自独立的,这为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也为大数据分析和互联互通制造了障碍,急需统一名称和编码标准。因此,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医院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快医疗信息标准体系建设。
(二)运用现代科技,确保医疗信息安全。
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医院要把保障患者隐私安全,作为医疗信息共享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加强信息终端、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患者隐私不被泄露。此外,医院也可通过增加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保证病人信息的准确、安全。
(三)加强平台建设,整合医疗信息资源。
在数字化时代,医院应加强离线远程会诊平台、互联网医院建设,统筹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网络覆盖水平。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多码融合应用服务,助力医疗信息标准化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建立患者手机终端,打通健康档案与网上医院的接口通道,实现病历、检验检查结果接收和上传,减少纸质的病历、检查结果打印,节省纸张、胶片,为碳中和碳达峰做贡献。建立醫患留言板,方便上级医院专家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诊断、回复,进而提升医疗工作效率。
结语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常规诊疗的新形势下,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绩效考核、监管加强、需求变化、付费改革等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医院应聚焦问题,正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现状,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医疗信息体系标准化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实效,进而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宝方,秦波,张骞.分析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保健文汇,2019(05):212-213.
[2]伊波.医改背景下三甲医院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15):2339-2340.
[3]郁东海,叶盛,孙敏,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2015年中医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6(18):112-115.
作者简介:
朱虹(1983年11月),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工程学院校医院护士,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