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作用观察

2022-05-13 17:24:52黄英妹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全护理常规护理精神分裂症

黄英妹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安全护理;暴力风险评估;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2--01

近些年来数据显示随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疾病是精神心理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会使患者控制能力丧失,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还伴有自杀、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故对于该疾病的患者护理具有较大风险,需强调对患者暴力风险的护理[1]。随着护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临床工作者发现常规护理或难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取得预期护理效果,多数患者的暴力风险行为无法得到有效规范[2]。另外有研究提出暴力风险评估联合的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3]。鉴于此,本次研究甄选出130例样本对比上述两种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筛选,甄选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区间随机法分组(实验组、对照组),65例/组。其中对照组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58岁、均值为30.36±7.06岁,病程最短者为1年、最长者20年、均值为8.19±1.08年;实验组年龄最小者为14岁、最大者为56岁、均值为30.35±7.04岁,病程最短者为2年、最长者21年、均值为8.35±1.09年。数据差异小(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在临床相关诊断后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临床资料完整度较高者;(3)年龄13-58岁;(4)纳入研究的130例患者均为男性。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危重疾病患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常规的病房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状态;给予患者家属健康宣教等。

实验组采取暴力风险评估联合的护理模式:(1)给予患者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2)护理开展前需对患者开展严格的暴力风险评估,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暴力风险进行预测,对患者暴力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患者风险程度给予护理。(3)建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由科室内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针对患者情况并结合过往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4)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要求家属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故家属应充分尊重患者,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5)风险管理:对于自杀风险较严重的患者禁止其入住单人间,做好患者的巡视管理工作,观察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规律,根据规律给予其针对时段的护理;提高警惕,检查病人是否携带锐器、绳子等物品。对于暴力危险伤人倾向多发的患者,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活动范围,对于情绪过于激动患者采取兴奋室隔离,并严格巡视管理;在患者平静时指导其理解自身的病态心理,教会患者控制情绪,以非暴力方式处理问题。对于外走风险较大的患者需加强管理,避免患者离开护理人员视野,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逃离医院的原因,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加强防暴技能培训,做到人人掌握防暴技能,建立防暴小组,由几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应立即寻求人力支援,面对高危暴力风险的患者采取适量的约束具对其进行干预。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冲动伤人、自杀倾向、暴力毁物、逃离医院。

(2)对比两组危险行为评分,根据本院自行研制的暴力攻击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定,选取暴力攻击风险(总分为13)、擅自离院风险(总分为9)、自杀/自伤风险评分(总分为29)三个维度,分值高则提示危险程度越高[4]。

(3)通过问卷方式收集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总分10分:非常满意(7-10分),满意(3-6分),不满意3分以下[5]。(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08%、13.8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危险行为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危险行为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暴力、自杀、自伤、外走风险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不断增速,人们需面对更多来自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明顯的年轻化趋势,故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及后期护理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多數精神分裂症会伴有严重的暴力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幻听、妄想、情感障碍等因素相关,具体表现为冲动伤人、自杀倾向、暴力毁物等,若未得到有效干预会严重威胁患者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故对该疾病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至关重要[6]。有研究提出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研究同时提出对比常规护理,暴力风险评估联合的护理模式在保证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安全方面优势显著,能有效预防及减少患者暴力风险事件发生[7]。本次研究对比了上述两种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如下: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危险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暴力风险评估是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事件发生前对其可能产生的行为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暴力事件发生。护理策略中护理小组的成立能集思广益,给予患者最具经验的护理服务;加强沟通能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自信心,缓解其焦虑、暴躁等情绪;根据患者风险程度给予的风险护理能保证患者足够处于自由状态的前提下约束其行为,提升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显著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敏云,叶秀萍,杨月友,等.基于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方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71-73.

[2]黎银娥,何颜娟,顾志芬,等.风险评估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暴力行为约束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1,27(5):142-144.

[3]余爱花,罗丹,鲁敏.探讨精神科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临床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8,24(31):148-149.

[4]陈刚,黄杰萍,谭桂燕,等.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90-292.

[5]陆聪月,朱翠芳,吕钦谕.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22-125.

[6]郑莉军,洪家坤,管玲玲.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门诊护理干预[J].贵州医药,2021,45(6):1006-1007.

[7]李素荣,孙菊水,王轶虎.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预测及护理防控[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5):445-447.

猜你喜欢
安全护理常规护理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在手术室安全护理中安全干预的应用价值
浅谈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13:07
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7:53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在产科新生儿安全护理中的开展效果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干预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