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成就溯源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2022-05-13 05:29陈婧
西部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影响

摘要: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久负盛名,贡献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成就举世瞩目。法国文学是以标志法兰西王国建立的第一份罗曼语文献作为起源标志,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词》。至19世纪发展到高峰,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贡献了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等文学巨匠。法国文学之所以有巨大成就,原因是:(一)深厚且富饶的哲学底蕴;(二)创作过程不断创新;(三)不吝借鉴他国文学发展经验。法国文学成就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国文学作品中有革命思想,有诸多流派,表现技巧和手段丰富,并且有新的文体,为中国文学界的创新和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全新的形式。但现代中国文学创作者借鉴法国文学成就不是硬套,而是将其精华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学进行创造性地转化,由此创作出一大批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法国文学成就;成就溯源;中国现代文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8-0163-04

引言

现代法国人的起源相对较为复杂,其主要是由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罗曼人构成,其中罗曼人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法语本身在某个层面上来讲可以视作拉丁语的一种新的形式,法国文学就是由法国人以法语创作的文学作品, 但这并不是法国文学明显的特征。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说法是,法国文学的起源是标志着法兰西王国建立的第一份罗曼语文献,即为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词》,而其最初的形态则是形成于中世纪。彼时的法国文学大部分为韵文,其主要为行吟诗人口头传颂的文学,依据类型可以划分很多种,包括市民文学、骑士文学、宫廷文学、英雄史诗和宗教文学,以及经院文学,按照体裁又包括戏剧、诗歌、编年史和韵文故事。其中,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对我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方向也带来重大影响,影响着一个时代的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实践,促使我国文学在晚清民初时期发生了重要变革,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指明了道路与方向,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转型。下面笔者就谈一谈法国文学如何取得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并总结分析法国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一、法国文学特点溯源

(一)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法国文学的特点之一,其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得以繁荣,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是以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主观感情为主,其中包括了贵族浪漫主义、资产阶级浪漫主义。

就贵族浪漫主义而言,其主要是围绕着抒发忧郁情调,较为强调浪漫主义的优雅和对唯美主义的向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拉马丁所创作的《沉思集》和《诗与宗教和谐集》等,还有维尼的《命运集》和夏多布里昂的《勒内》。这些作品中,以夏多布里昂最为经典,其也是被誉为最富有天才创作能力的文学创作者,他所创作的作品辞藻华丽且又不失优雅,富有感染力和诗意,这也使得其作品一直影响着1800—1820年代的文学创作。可以说,这一时间段内法国所有文学作品几乎都笼罩在其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影响之下,正因为如此,从复辟时期的1814年一直到1830年的七月王朝,众多文学创作者们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有着明显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文学高潮。其中,拉马丁的《沉思集》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但却是以低沉的节奏予以表现,维尼的作品中则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孤独、绝望的心情和对唯美主义向往。

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则以表现大革命后所有不甘、不满与失望情绪为主,极具资产阶级文学的个性,但也有部分作品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在浪漫主义文学鼎盛的初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斯达尔夫人的《黛尔菲娜》和《柯丽娜》。在19世纪20年代,由于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与文学的古典主义剧烈撞击产生了新的文学运动,埋葬古典主义和反对封建复辟的呼声越来越大,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和剧本《欧那尼》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后期创作的《悲惨世界》也有着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子。这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了那一时期人性的丑恶与美好,凸显出了善与恶之间的尖锐对立,作品中豪迈的启示为呼唤新时代发声,产生了一大批世界文学史的优秀作品。而大众推崇的《基督山伯爵恩仇记》《三剑客》和《茶花女》则是两代文学巨匠大仲马、小仲马所创作的风格迥异的巨著,对几代读者都有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从兴盛到衰落经历了近40年时间,在19世纪40年代初走向了衰落,但其影响深远。浪漫主义的兴盛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度呈现出流派并立、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法国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升和普及、后续作家的培育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属于19世纪法国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帕尔纳斯派①主导下的文学发展时期,帕尔纳斯派作为反对浪漫派的一种新潮流,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诗歌方面的表现。它要求诗歌客观化、科学化、重视诗歌的形式。其与泰奥菲尔·戈蒂耶开创的唯美主义文学艺术革新运动一起,向浪漫主义开火,摧生了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其中尤以巴尔扎克与司汤达作品最具代表性,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以写实主义的严谨结构与细腻笔触展示了等级森严的法国社会青年于连的悲剧,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由90多部小说所组成的皇皇巨作,文中塑造了1400多位极富个性的人物,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批判现实主义从出现伊始到19世纪中叶,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对哲学、社会学、艺术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代表作家为法国自然主义小說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左拉,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等,以及被称为自然主义之父的福楼拜,代表作为《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

二、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法国文学的成就极为显著,从1901年至今法国共有15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看出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为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而距离上一次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得此殊荣仅过去了六年,得奖作家远超于英美德俄等文化大国。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诺贝尔奖设立之前,法国优秀的文学家就灿若群星,并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一部法国文学发展史占了世界文学发展史很大一部分,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而且,众多优秀的法国文学创作者创造出了大量的新文学体裁和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甚巨,法国文学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当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1]。

三、法国文学成就溯源

(一)深厚且富饶的哲学底蕴

法国文学与哲学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联系,这一点从作家萨特的文学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西方哲学思潮有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法国,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和世界文学史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包括萨特的存在主义、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法国文学也受到了哲学思想的熏陶,并以其独特的人生与社会思考为特征。所以说,哲学是文学的思想渊源,而文学则是思想的感性容器。总结来讲,法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深厚的哲学底蕴。

(二)创作过程不断创新

法国文学能够获得巨大成就且长盛不衰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不断地创新。例如,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运用局部描写社会的方法来展现法国全局,而司汤达则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为人们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普鲁斯特则运用意识流手法开辟出新文学体裁。由此可见,法国文学创作者们对于法国文学的创新和探索,为法国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划时代的宏大世界,并将批判精神融入其中,在表达方法、语言功能和创作技巧上丰富了世界文学,居功至伟。

(三)不吝借鉴他国文学发展经验

虽然法国文学创造者们不断摸索和创新,但并不妄自尊大,而是积极汲取前人的成果,借鉴他国文学创作的经验。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们对古罗马和古希腊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予以继承,这对法国文学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法国文学中的经典人文主义作品,都是借鉴了古罗马文学的研究成果再加以创新创作出来的,其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他国文学与文化的借鉴,在很大程度上使法国文学的创作与表达形式丰富多彩,这也在无形中实现了法国文学的快速发展。

四、法国文学成就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早在17、18世纪法国就掀起了“中国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法国文学方面的交流,并且改变了传统单向的交流模式,实现了文学的双向互动。一部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剧本使得法国近代文学家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国的古典文学方面,为法国的汉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法国文学就是在那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开始对中国的文学施加影响[2]。

到20世纪初,五四时期很多在法国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通过在法国的留学生活与学习,加深了对法国文学的了解,并开始对法国文学进行翻译和引入。例如,1898年小仲马的《茶花女》汉译版本开始在中国文学界流行,这也是中国文学界第一次真正接触法国文学,此后开始有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译本进入中国,包括伏尔泰、福楼拜、孟德斯鸠、卢梭等巨匠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带来了法国思想家的革命思想,而且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法国文学在中国的引入,为中国文学界的创新和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全新的形式,使中国新文学得以诞生,其对于中国的文学发展意义非凡。

法国文学作品有着很多不同的流派和分支,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影响最深也最为明显的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文学家不断学习法国文学表现技巧与方法的同时,我国文学学者也将传统中国文学的写作方法与法国文学的精华进行了有机融合,逐渐创造出了有着中国特色和个人特征的文学描绘手法。例如,象征主义对戴望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法国浪漫主义对郭沫若与郁达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则受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开始更加关注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描绘,而且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例如,法国浪漫爱情主义文学作品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所带来的影响就较为突出,其在晚清民初就开始显现。一开始,中国对于法国文学靠译介借鉴主题,法国浪漫主义爱情小说进入中国后,对于中国社会、文学、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部分人对法国浪漫主义爱情小说有恐惧心理,担心法国浪漫主义爱情小说中的一些风俗作派影响中国人的伦理行为,以小仲马的《茶花女》为例,其在中国的传播较为广泛,而且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所带来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茶花女》是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体裁,这种体裁是彼时的中国文学创造者所从未接触过的文学类型,这也使其成为了中国读者和新一代文学创作者争相模仿的模板[3]。一些洋务新知认为《茶花女》有独有的风格,而这些风格与中国古典传统文学有重大的差异,所以中国的文学创作者结合《茶花女》创作出了新《茶花》,同样是爱情主题的文学作品,但却是以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晚清社会的危象和动荡。新《茶花》在故事叙述方面设置了很多支线,而对于一些情节内容的叙述却并不注重。其更加关注的是社会和伦理,这一点是典型地借鉴了法国文学作品框架的中国画式的文学作品,其对情节和内容方面并没有借鉴,但却从叙事语言和文体蕴含的内容方面进行了刻意的模仿和创新,这些完全可以从作品当中人物心理与情感方面寻找到蛛丝马迹。所以,其是将法国文学的内涵转化成了中国古典抒情化叙事,带着传统的意味和复古的倾向,是属于带有中国式隐忍暧昧情绪的风格。

再以法国革命题材文学为例,这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当时很多文学创作者、革命家都产生了影响,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和孙中山等人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法国大革命中理想主义思想的影响,从其作品译介方面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对于革命的肯定的解释,而这种异域形象以文学为载体传入中国,也被中国近现代文学接受,有着一定的奇妙之处,甚至从梁启超、康有为的文字描述当中就可以看到[4],为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例如,那一时期很多有着不小影响力的文学刊物,包括《小说时报》《新小说》等,都纷纷刊登法国革命文学中一些比较典型的虚无党小说,这种体裁的小说对作品中主人公革命思想表达了认同,是对革命持有肯定的态度的。而中国的文学译介者借鉴这些文学作品,将其融入到了中国文学创作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从某种层面上说,激发了近现代中国人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想,同时也充满了渴望[5]。

结语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法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当中,自由的创作环境和探索新知的意识是决定法国文学成就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法国文学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且在世界文学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其对世界文学和我国近现代文学影响颇大,很多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当中,都可以看到法国文学的影子,即使是当前的中国文学,其发展中仍然在不断借鉴法国文学的风格。但现代中国文学创作者借鉴和思考的结果不是硬套,而是将法国文学的精华创造性地转化为中国文学的创新,由此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期望中国文学创作者们通过对法国文学作品的领悟和借鉴来实现中国文学的再度繁荣。

注释:

①帕尔纳斯派:法国文学中的一个流派。1866至1876年期间,法国一部分年轻诗人在《古代诗篇》和《蛮族诗集》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的影响下,不定期地出版了3册诗歌丛刊,定名为《当代帕尔纳斯》(帕尔纳斯是希腊名山帕尔纳索斯的法语音译,相传这座山是祭祀太阳神和美术之神阿波罗以及诗神缪斯的圣地),于是就有了帕尔纳斯派这个称号。参考文献:

[1]李砚芳.法国文学成就根源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5).

[2]李凡.从余华的《偶然事件》看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J].环球市场,2019(14).

[3]王家琪.论法国新小说家罗伯-格里耶与当代中文文学的「非人性化」实验——以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学及八十年代末中国当代文学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2019(35).

[4]赵小琪,张益伟.法国现代主义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论[J].2021(23).

[5]王寧.启示与建构:法国文学和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浙江社会科学,2020(11).

作者简介:陈婧(1983—),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中国现代文学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民国时期民营出版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机制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