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蓉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6例。其中常规组46例患者经超声内镜治疗,研究组46例患者经消化内镜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异物取出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术中体征变化(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上消化道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异物取出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效果较超声内镜更佳,具有并发症少、失血量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现代临床将之作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首选。
【关键词】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R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5-0073-03
现代临床中,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普遍可见的急症,在幼儿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通常是因为家长看护不当,加之儿童心里十分好奇,从而误吞异物至体内消化道中,以至于异物滞留、嵌顿,比如电池、义齿、鱼刺等等[1]。大部分异物比较尖锐,且容易腐蚀,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胃溃疡、大出血、穿孔,十分不利于患者安全健康[2]。既往临床通常采用硬式食管镜给予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耗时长、术后恢复慢、成本高。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快速发展以及微创理念逐步普及,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疗效越来越备受临床重视[3]。故而本研究特此以9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观察主体,尝试了消化内镜治疗,以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納入的9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包括24例男性和22例女性,年龄7~71(39.4±12.3)岁;发病至入院诊疗时间3~72 (35.4±10.2)h;19例金属类异物材质、15例塑料类异物材质、12例其他。常规组包括25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9~70(39.3±12.6)岁;发病至入院诊疗时间2~72 (35.5±10.1)h;20例金属类异物材质、16例塑料类异物材质、10例其他。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通过X线检查诊断,结合既往病史,证实为上消化道异物;(2)无手术麻醉禁忌;(3)心电图规律,无缺血性心脏病。
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艾滋病、乙肝等);(2)精神系统疾病;(3)心肝肾以及肺功能严重障碍不全;(4)上消化道肿瘤;(5)聋哑或智力低下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6)凝血功能障碍;(7)胃肠道穿孔。
1.2方法
手术实施之前加强宣教,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主动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明确异物吞入时间、异物性质,通过X线胸片,明确异物所处部位、大小、邻近器官、形状。若是异物处于十二指肠降段以上,可以考虑进一步通过胃镜观察,若异物显示不清,指导患者服用泛影葡胺造影剂,禁止使用钡剂,避免内镜孔道被堵塞而影响视野观察。若是患者不合作,配合度欠佳,术中可以考虑静脉麻醉。老年患者持续心电图监测。入室后构建静脉补液通路,提前备好急救治疗仪器、药品等等。术中帮助患者摆放体位。
常规组46例患者经超声内镜治疗,即术前8 h禁止饮食,术前10min 口服10 mL润滑胶浆,给予丙泊酚0.5~1.5mg/kg 静脉注射,实施无痛诊疗。首先在超声引导下全面探查,明确异物形态、所处部位、异物类型,然后送入超声内镜至消化道中,找到异物并取出。
研究组46例患者经消化内镜治疗,即入室后持续监护患者心电变化,常规氧疗,建立静脉补液通路。给予芬太尼0.5~1.0μg/kg 芬太尼静脉注射,待到患者睫毛反射能力消失后,给予依托咪酯0.1~0.15 mg/kg+丙泊酚1.5~2.0mg/kg输注,以保持麻醉深度。然后将消化内镜置入,全面观察,用器械取出异物。若是异物比较尖锐,确保异物长轴方向与消化内镜保持高度一致,以免损伤消化道;如果异物嵌顿,略微按压镜头前端,用气囊扩张食管,待到异物脱出后,再用器械取出。
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消炎治疗。患者术后初期以流食为主,随着病情慢慢恢复,逐步过渡到普食。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详细记录上消化道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的病例数。
(2)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
(3)术前10min、术中10 min、术后10min测定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
(4)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胃溃疡、黏膜受损、穿孔、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5)治疗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临床治疗结局的满意度,100分满分,其中80~100分纳入非常满意范畴、60~79分纳入基本满意范畴、0~59分纳入不满意范畴。总满意度=100%-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 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述,组间行χ2检验。以 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情况
研究组患者上消化道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异物取出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治疗时间情况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异物取出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底(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
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术中研究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小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最少,占比13.04%,明显低于常规组26.09%(P<0.05),见表4。
2.5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相比于常规组治疗满意度93.48%,研究组治疗满意度76.09%显著更高(P<0.05),见表5。
3 讨论
误吞上消化道异物之后,可引起吞咽不适、恶心、胸部不适、咽喉痛等诸多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4]。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异物的难度并不大,一般通过 CT、磁共振成像、 X线等影像学技术,同时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表现,便能够明确上消化道异物所处部位、直径大小、形態以及与周围之间的关系[5]。随着内镜诊疗水平逐步提高,使得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成为了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首选,不仅具有确切的诊断效果,而且还可以辅助临床治疗[6]。但是经过临床深入实践,发现超声内镜容易引起较大的刺激,以至于患者恶心、呕吐、呃逆,不仅影响着患者治疗依从性,而且还会因为不良刺激而阻碍异物取出过程,甚至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局部感染、穿孔、皮下气肿、大出血等并发症[7]。
现如今有报道发现消化内镜能够高效、安全的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疗效满意、理想[8]。本研究观察对照,结果研究组患者上消化道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91.30%高于常规组78.26%,术后并发症13.04%少于常规组26.09%(P<0.05)。充分肯定了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戒指、硬币、棋子、纽扣等边缘比较光滑的异物在上消化道异物中比较常见,术中消化内镜指导下可用鼠齿钳、天然橡胶乳胶安全套取出异物,以免损伤患者消化道,引起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8]。与此同时,研究组异物取出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失血量明显更少,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消化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操作更加简单、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一来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治疗负担,二来不易增加术中出血量,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9]。研究组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消化内镜下异物取出术中能够更好的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在麻醉作用下对患者进行无痛操作,更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不会对消化道、咽部产生应激反射,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各项治疗,避免配合不当引起的黏膜损伤[10]。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结局的满意度高达93.48%,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满意度76.09%(P<0.05)。说明内镜治疗操作更加备受患者认可,这可能与上消化道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较高、术中侵入性操作刺激小、并发症少等诸多因素有关。
需注意的是,术前应当全面告知注意事项,赢得患者理解、支持,提高其配合度,方便术中操作。术中进镜观察,寻找异物,确定异物大小、所处位置以及形态之后,牢固抓取异物并向镜端开镜,再慢慢退出,一边退镜的时候、一边注入少量气体,促使消化道进一步扩张,异物经过贲门、幽门的部位时,一定要缓慢,不得强行退镜,保护黏膜免受损伤,避免异物滑脱;经过食管时,协助患者向后仰,以便于顺利取出异物。嵌顿于贲门或者是食管的异物,解除比较松动一端,然后再尝试取出,整个过程不得暴力牵拉,避免消化道损伤。异物钳取时一定要牢固。异物呈长条形状时,应当将异物一端套住,促使异物平行于消化道纵轴,缓慢向外牵拉。如果异物中间被套住,难以经过狭窄部位,比如咽喉部、贲门,强行通过极易损伤黏膜。异物过于尖锐情况下,尽量将尖锐一端朝下,这样在向外牵拉过程中就能够保护黏膜免受损伤。若是锐利异物体积过大,不能经内镜取出,可以考虑外科手术。若是上消化道黏膜在异物取出过程中被破坏,取出异物之后应当采用黏膜保护剂,及时抗感染处理。对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比如穿孔、溃疡、炎症以及出血等,治疗后应当加强观察,以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总而言之,对于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而言,内镜治疗效果更佳,操作简单、便捷、及时,具有并发症少、失血量低、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只要手法操作合理、术中默契配合,便能够进一步提高异物一次性取出成功率,值得现代临床将之大范围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夏洪芬,李富裕,罗林,等.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特点及电子胃镜取出的有效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211-1213,1217.
[2] 陆远强,阮韦淑怡,徐佳.成人食管异物急诊处置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13(6):446-452.
[3] 张舒静,汪嵘,侯波,等.食管枣核嵌顿970例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胃镜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4):580-583.
[4] 许东,李全林,周平红 .≥80 岁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11):1078-1081.
[5] 龙梅,邓奇,朱莉,等 .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诊治效果 [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8):976-979.
[6] 孔阳,于淑霞,陈娟,等 .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7):804-806.
[7] 孙丽丽,张健,何桦 . 电子胃镜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5):589-592.
[8] 任晓侠,方莹 . 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内镜下取出技巧及注意事项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1):828-831.
[9] 周立群,赵泓,彭克荣,等 . 消化内镜下诊治儿童上消化道异物 1334 例回顾性分析 [J]. 中华儿科杂志,2018,56(7):495-499.
[10] 史方义,杨维忠,杨许威 . 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应用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1):63-65.
(收稿日期: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