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和价值问题,是当今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崭新伪装与专家学者的理论质疑使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面临着困境,究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的张力。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外在表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垄断的本质没有变,基本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内核依然可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现象,这就说明其依然具有现实解释力。深入研究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资本主义虚假繁荣的本质以及当代社会主义成长壮大的关键,在把握资本全球化的内在限度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列宁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现实解释力;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7-0018-06
十月革命的爆发已然证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有效的,然而在“二战”后,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纷至沓来,陈旧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自我调整中披上了崭新的外壳。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看,帝国主义理论面临着哪些问题?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一、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现实解释力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列宁主义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帝国主义理论吸收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评合理内核,立足俄国的实际情况指导十月革命,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石。列宁认为,当时的主要西方国家都进入了或即将步入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国家将会是“腐朽的”“垂死的”。综观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和发展不难发现,资本主义没有到列宁当时所描述的“垂死挣扎”的阶段,相反,资本主义制度仿佛变得比之前更加完善。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低谷期。当代资本主义的实际发展情况似乎与列宁的核心观点有一些出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一)列宁帝国主义理论
“一战”期间,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等文章宣告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诞生。在列宁看来,资本主义可以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中,“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即垄断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内涵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帝国主义理论全面剖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列宁沿着马克思的思路出发,从生产集中和垄断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他认为“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1]121。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是列宁对帝国主义本质最精辟的概括。随着垄断组织的逐步扩张,众多银行同产业资本相结合催生出了一种崭新的资本——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凭借着自身的资本优势逐渐吞并中小企业以及实体经济,逐渐将生产从经济运行机制中分离出去。因此,列宁得出结论:“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56金融资本依靠其强大的垄断能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实现了全面统治。
第二,归纳了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在诠释帝国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列宁依据霍布森、希法亭等人的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实际情况总结了帝国主义的特征。这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他对于这些特征的归纳沿着经济这条主线展开,通过分析垄断的成因、银行的功能、资本输出的意义、国际同盟的形成以及列强如何瓜分世界,较为清晰地展示了资本输出的进程和意义,同时也暗示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潜伏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一旦激化,就能更全面地体现出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垂死性。
第三,指出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和腐朽性的特点,揭示了帝国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宁认为,随着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不断扩张,“食利国群体”就此诞生。这些国家通过暴力掠夺的方式压榨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劳动人民,自己却无所事事依赖“剪息票”(债券持有人按期持券到付息处,剪下息票兑取息款,即为剪息票,编者注)为生攫取高额利润,因此可以说“食利国是寄生腐朽的资本主义的国家”[1]100。此外,垄断组织和金融寡头推动生产力更新换代的原动力不是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充分证明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
(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诞生于革命和战争年代,面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遇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遭到了时代发展的挑战,即当代资本主义换上了崭新的伪装。时代在变化发展,资本主义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为自己披上了崭新的伪装。帝国主义理论之所以遭到質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似乎无法解释当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首先,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本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现在正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尤其是在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全球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大数据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传统资本与数字资本结合紧密,资本与前沿技术例如生物制药、虚拟现实、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程度越来越深入。一言以蔽之,在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完成了结合,即席勒所谓的数字资本主义。尽管数字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但是它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足够重视,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进步,最终导致短期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一定程度的攀升。
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打造福利国家,调节税收制度,加强社会保障。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资本主义以往的分配方式发生变化,起到分散过度集中的私人资本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垄断加剧,缓和社会矛盾。
再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再像列宁时期那样尖锐,阶级结构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所谓的中间阶层,例如律师、医生、职业经理人,这些人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可是他们依旧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例如动视暴雪游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年薪高达1.5亿美元。社会整体收入的提升导致一部分无产阶级转变为中产阶级,社会层级结构日益成为橄榄型,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最后,整个国际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再单纯地依靠战争之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或者法律手段。帝国主义国家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转变为南北矛盾,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面临着理论上的质疑,即当代学者对帝国主义理论的挑战。现实世界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理论的更新换代,当代学者向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发起了挑战。前苏联学者齐布里科夫就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特性的论述提出了質疑,他说:“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没有主要靠剪息票为生的国家了。”[2]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趋势虽然越来越显著,但是资本主义也懂得通过调节资本社会化的方式用来应对这一趋势,因此认为帝国主义已处在垂死阶段的定论还不足以成立。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责难主要体现在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列斐伏尔指出,列宁看到的是帝国主义最具有攻击性的一个阶段,而忽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其他发展阶段。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则认为,帝国主义不一定是列宁总结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本身从诞生到现在就已经是帝国主义。站在全球历史的角度,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转移国内矛盾以及武力扩张把其他落后国家统统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历史。马克思主义者德赛认为,列宁和希法亭陷入到一个相同的错误当中,那就是他们仅仅从经验数据来判断帝国主义的现实状况,这样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并指出帝国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活力。著名学者奈格里和哈特首先充分肯定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后他们指出资本主义在当代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帝国主义已经消失,“伴随全球市场和生产的全球流水线的形成,全球化的秩序、一种新的规则的逻辑和结构,简单地说,一种新的主权形式正在出现。”[3]
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践,因此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趋势的根源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帝国主义理论面临的现实困境背后的真相,将成为解答这一谜题的钥匙。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之所以遇到困境,归根结底源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张力。资本主义的当代新发展使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似乎不再那么具有说服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张力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缓和了阶级矛盾,使得资本主义覆灭的速度大大减缓。换句话来说,资本主义之所以能从垄断时期发展到当代这个水平,其实是资本主义体系内部自我调节和修复的结果。
具体来说,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生态领域都比列宁所处的时期有了明显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使得无产阶级的福利和收入得到增长;政治的发展使得民主制度得到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民众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增加,仿佛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但要注意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最不发达国家是无法进行嫁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它只不过被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地掩盖起来了。资本主义表面繁荣的图景是其自身的张力在起作用,这种张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资本危机的转移。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却依旧垂而不死?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卫·哈维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他指出资本主义巧妙地利用了时空修复的方式有效地缓和了危机,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转移了过剩资本。首先,西方国家通过广泛的投资,例如投资教育、环保事业,通过这种手段延迟资本价值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从而规避资本过剩的风险。其次,西方国家利用全球空间实现了过剩资本的空间转换,减轻本国的饱和资本带来的负面影响,大规模利用新的全球空间开发新的市场,创造新的生产力,通过非对称性的关系疯狂榨取地球剩余的空间资源,以完成自身危机的修复。在资本时空转移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内部积累的贫困随着其资本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导致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沉重社会负担,他们榨取第三世界的剩余价值,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收买本国的无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
综上所述,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资本主义正在进行自我调节所造成的假象。空间终将是有限度的,而资本扩张的欲望是无限度的,通过空间和时间转移矛盾只不过能起到放缓资本主义覆灭的作用,只有在更高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依然具有现实解释力
在判断某种观点或者理论是否能反映社会现实、指导社会实践,应该具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如果标准不统一,争论将毫无意义。要论证一个科学理论是否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大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理论所对应的时代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理论所提出来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理论中蕴含的思想还有没有现实解释力。这三点缺一不可,要全部考虑到,拿这三点标准去对帝国主义理论进行评判,将会有以下发现:
(一)当代资本主义垄断的本质没有变
在列宁生活的年代,国际资本主义正处在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时期,这是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帝国主义战争频繁不断、各殖民地人民展开英勇抗争、局部地区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步入二十一世纪,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4]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说,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主义占据绝对优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这些概念相继诞生,但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因为垄断这一根本的特征和经济实质并没有因为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恰恰相反,这些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的程度还在逐步增强。小到芯片、半导体材料,大到飞机制造,在这些领域处于支配或者垄断地位的公司寥寥无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总体来说是显著增强的。萨米尔·阿明指出:“当前的世界体系(‘帝国’)并没有减少帝国主义的色彩,反而比过去更具帝国主义色彩。”[5]将列宁所处的时代同当代社会现状进行横向比较,既能发现相同之处,亦能发现不同之处。判断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现实解释力,既要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同时又要关注资本主义社会不变的本质特征。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只要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垄断的阶段,就必然带有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这些矛盾具体可以划分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矛盾。各种矛盾糅杂在一起,虽然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具体表现形态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垄断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有扩张性和侵略性,虽然近年来世界上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局部的战争和冲突、金融战、贸易争端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有海湾战争、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中美贸易战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财富的少数金融寡头并不想失去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列宁担忧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列宁说:“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战”的方式,以所谓经济援助的名義不知不觉地向其敌对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输出颜色革命和军事威胁,迫使这些国家落入帝国主义国家设计的圈套中,从而达到其实现国际垄断统治的最终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当代的一些新名词或者新提法,譬如生态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正是对当前全球新形势的准确概括。此外,包含有这些新鲜名词的所谓“新帝国主义理论”广为流行,虽然这些理论在具体内容和表达形式上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有所差异,但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几年来大卫·哈维的作品《新帝国主义》在学术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部著作中,哈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帝国主义的架构,解释了什么是剥夺性积累。哈维认为,资本主义存在了如此长的时间是我们应该探讨清楚的问题,列宁和卢森堡虽然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接触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答案能解决的问题十分有限,不过他们均认为帝国主义只是全球范围内对空间的生产以及利用的一种形式,这就是问题的答案所在。哈维界定什么是新帝国主义主要是从分析权力的领土逻辑与资本逻辑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在他看来,新帝国主义就是政治与资本积累分子化过程相结合的结果。从哈维的著作以及他的观点中不难发现其中蕴含有列宁思想的影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列宁所提出的帝国主义问题,即便在当代,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于当今的世界体系中,只不过存在的形式、剥削的形式、起作用的形式换了一套表现方式而已。
(三)经典帝国主义理论的内核依然有效
论证以往的理论移植到当代社会是否依然有效需要有严谨的论证方法。英国学者伊姆雷·拉卡托斯指出,无论是哪种科学理论,不管是科学类还是人文类,总共由三个部分共同构成。第一个部分是整个理论的核心,我们把它称作理论的硬核,整个理论将围绕这个硬核而展开;第二个部分是理论的中间保护层,这个所谓的保护层由一些可以从侧面证明此观点的假说组成,它们起到提高理论信服力的作用;第三个部分是一些外围证据,这些证据比较松散,无法成为一套体系。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可以发现垄断这个词是帝国主义理论的硬核部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其核心结论,并且帝国主义理论从提出到论证的全过程均采用了唯物辩证法。因此,只要当代的资本主义仍旧以垄断为核心特征,仍然可以用唯物辩证法去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现象,那么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在当代就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当今世界格局比列宁所处的时代要复杂许多,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前人身上,在他们的理论著作中索取现成的答案。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学会以经典理论为依托,以现实世界为主要关注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出与实际国情相符合的理论。
三、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探析
在研究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过程中,虽然发现列宁的一些论断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误差,但是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不在于该理论本身,真正的原因需要归结为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再生产。将现代社会中资本全球积累所产生的新的变量代入到帝国主义框架中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解释力。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阐述,必须紧紧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而展开。
(一)有助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繁荣的本质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部分拉美国家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需要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幕后操纵者,即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的绝对支配地位控制资本的流动和贸易走向,为了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不惜直接采用政治干预甚至是军事行动。与其说这些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家是全球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市场的竞争者,不如说他们只是被幕后的西方国家操纵的傀儡。“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裂缝加宽,当中心以牺牲外围为代价而发展时,外围则被迫处于依附状态”[7]的资本积累格局就此诞生。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这就使得国际垄断资本以巨型垄断跨国集团的形式逐渐深入蔓延到世界各地。在这一世界潮流当中,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这样就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现象。美国主导的国际垄断资本在金融、互联网、生物技术等各大领域攫取大量的超额剩余价值,利用非暴力手段例如汇率、商贸、外交等措施向第三世界国家转嫁危机,一旦矛盾难以调和,他们便会通过粗暴的武装干涉促使全球资本流动,保证自身的利益不会遭受损失。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无力解决国内的矛盾,更不用说为其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方案。
(二)有助于反思并把握当代社会主义成长壮大的关键
参考“两个绝不会”①理论,落后的东方国家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倘若想在国际格局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应当主动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西方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这也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但是,考虑到国际局势属于西强东弱,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往难免会产生矛盾甚至是摩擦。社会主义国家缺乏强大的物质基础做支撑就匆匆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将非常容易陷入被资本主义国家支配的不利局面。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想主动融入当今世界体系,就必须有足以抗衡国际垄断资本的强大物质力量作为保障。
不难发现,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到发展再到融入世界市场将会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本,又要及时进行社会体制机制的自我调整以应对各种挑战,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这样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二战”后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苏联经验,效仿苏联模式,这样做的确有利于迅速建立起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社会主义物质力量。在此基础上经历过曲折、吸取了经验教训之后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以来最深刻也是最有效的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在当今的世界体系中成功地克服了资本悖论,既保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又解决了许多市场弊端问题,并且真正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好的诠释。
(三)有助于在把握资本全球化的内在限度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实行改革开放加入全球资源配置活动中,运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分析得知:经济、贸易等多方面的全球化确实加强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事实上,美国要想取得经济的发展就无法离开中国市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近几十年的发展带来的是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此巨大的消费潜力也就意味着有机会攫取大量的剩余价值。为此,美国的企图便是将中国的制造业牢牢控制在中低端产业,自己垄断高端技术产业,从而确保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霸主地位可以长期存在,只要中国遵守自己主导的全球贸易规则,中美之间就能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和健康的外交关系。分析了美国政客的心理之后也就不难解释尽管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不少分歧,但是在那个美国能够呼风唤雨的经济时代,中美两国的矛盾冲突基本上都是偶然的、碎片化的,不会演变为一次国际大事件。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腾飞,在2010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科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制造正在向全球高端制造业进军。面对如此局面,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试图对中国进行各个领域的打压。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并非中美矛盾,中美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当今世界体系中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展现。如果把中国换成另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必然也会触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国际格局中同样也会遭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制造的摩擦和全力打压。
国际垄断资本支撑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阻碍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世界人民需要一个新型的发展模式来替代旧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发展模式。就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发展的节点上,旨在推动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应运而生。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很好地回答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想要解决的问题。同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是少数金融寡头的保护伞,它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代言人;世界各国人民在相互的交流借鉴中形成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而不是被迫接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将代替不对等的产业、金融关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制将打破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霸权秩序。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坦途,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顺应历史潮流,努力完成这一项伟大的事业。
注释:
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刘淑春.前苏联学术界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的看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1).
[3]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
[5]萨米尔·阿明,段欣毅.帝国与大众[J].国外理论动态,2007(5).
[6]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8.
[7]安东尼·布鲁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M].陆俊,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64.
作者简介:朱国效(1998—),男,汉族,江西贵溪人,单位为兰州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