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辉 马妍洁
摘 要:长征精神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被丰富,蕴含着宝贵的育人价值。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与树立、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文化自信的提高与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融入大学生课堂、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研学平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阐述长征精神将有机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对新时代大学生肩负青春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贡献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01-04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更好地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就要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深挖并探究长征精神的价值及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分析长征精神的融入价值,发挥其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使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夺取革命胜利途中孕育的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为新时代大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精神上的“营养剂”,常学常新,入脑入心,切实使祖国新一代奋进者补足精神之钙、赓续精神血脉、挺起精神脊梁。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精神是在党领导中国军民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竭的精神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需要赋予长征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会议上明确指出,长征不仅被认为是一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历史性远征,也被认为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唤醒民众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革命新局走向胜利的伟大远征[1],同时从五个角度高度凝练、总结了长征精神的深层内涵: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的宝贵品质是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独立自主;长征精神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表征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相友爱;长征精神的宗旨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
共。长征精神得到了新的诠释、传承和发展。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长征精神超越时空限制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长征精神的思想引领价值得到升华。最初的长征精神仅为鼓励红军战士坚定革命理想信念,顺利完成万里长征。新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长征精神的思想引領作用得到了传承与升华,成为了丰富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力量源泉。最初的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教育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长征精神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长征精神的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多彩,从而使长征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1.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文学作品。长征精神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聚,而长征精神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长征精神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现实基础层面推动长征精神的生成[2]。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将思想的萌芽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具像表现,以中华民族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文化底蕴,在长征开始的这一阶段主要以文化活动、文学作品为代表,如为鼓舞红军士气、为红军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所作的《红军两大主力会合歌》《红军舞》《雪山行》《长征》等红色作品。还有毛泽东等领导在长征途中,结合环境、战况、心理变化等创作的许多反应长征途中激动人心、紧张激烈的战况,以及一系列描述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藐视困难、磅礴大气的诗词。
2.长征途中的会议精神和纪律制度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跨越千山万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不仅克服了种种行动上、条件上的困难,更克服了思想上的困难和障碍。一系列会议精神、条例、纪律、制度等在此过程中形成,体现着长征精神的具象和表征。以会议为例,在长征途中,以遵义会议最为关键。党领导人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符合当时国情的长征路。以纪律为例,在长征途中,被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经验总结。红四军在闽西转战期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作为宣传语写
在永定县坎市裕源店商铺墙上,这成为最早以文字体现此纪律的记载。
3.长征革命遗址及纪念场所。长征革命遗址包括长征途中召开各项会议的会址、大大小小战役的发生地和根据地等。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长征过程中使用的物品、相关文献和资料,还可以吃红军曾吃过的饭、走红军走过的路、看红军看过的风景,甚至当地会推出一系列长征主题的文创产品。长征精神通过这些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历史文献资料、文创产品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展现出来,甚至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成熟发展,长征精神可以通过最先进的新媒体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二、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价值
“长征”或者“长征精神”的概念初期并不存在,革命时期普遍把这次行动称为“战略转移”“西进”或者“西征”等。从长征开始到最后全面胜利,逐渐形成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指导,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茁壮成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
承、更新并延续,其宝贵的育人价值,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用忠诚和热血诠释的坚定理想信念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钢筋铁骨。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上,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遥远的路途、艰苦的条件都没有动摇党领导人民群众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念。老红军洪有道说过,年轻人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为国家、为人民尽责任,任何时候,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也就有了一切。心中只要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
化。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
题。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奔赴理想必不可少的、无法磨灭的信念,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助其汲取信仰的力量,为社会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他们的青春力量。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是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是长征胜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食物极度短缺,自然环境恶劣,甚至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得到保证,一碗辣椒味的白开水是红军战士们过夹金山时的调味剂,甚至有时每天只能吃一颗小小的黄豆进行充饥。即使这样,红军战士也始终把集体主义牢记于心。例如,毛泽东自己拄着拐杖前行,将担架让给得了疟疾无法前行的战士;贺子珍宁可冒着牺牲的危险也要抬着负伤的战友穿越敌机的扫射。贯穿长征途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得以一次次攻坚克难、化险为夷的重要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并且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的消极影响弱化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长征精神对培养大学生风雨同舟、精诚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一直演绎并传承着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自由、解放的价值意蕴,一直占据着中国价值取向、文化主流的核心位置,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是中国独有的,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折不挠、坚定勇敢地走向胜利、震惊中外的壮举。美国的年轻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太平洋,走进陕北,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中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长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半个世纪后,也就是1984年,美国记者兼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古稀之年,在以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纪实性视角写下的轰动世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形容,“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长征精神“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3]。在互联网科技高速进步和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下,高校应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类工作和活动中去,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传承,有助于筑牢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大学生从中汲取红色文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不忘理想初心,矢志不渝地站在时代潮头,使其敢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时代之先声,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发扬革命优良精神传统的重大使命任务。
三、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校园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知识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长征精神要想常学常新、入脑入心,并得到有效的传承,发扬思政育人价值,就需要高校从理论课堂、实践平台搭建、校园文化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
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常学常新;党史是最佳的“营养剂”,催人奋进。長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具体可从教材和课程两方面着手。
1.从教材融入。高校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相关领域的专业课教师组建团队,编撰百年党史红色文化故事校本教材系列丛书,把红军战士长征过程中的英雄壮举、真实史实作为一部分内容编撰进去,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最基本的背景和过程知识,并把长征途中创作的优美诗词进行相应的链接,插入相应的长征主题漫画,使教材更具生动性、亲和力、可读性、趣味性。校本教材编撰好后,在学校的通识课、相应的红色文化选修课,以及主题党课、团课等进行发放。
2.从课堂融入。首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高校应把长征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例如,在“形势与政策”通识课中合理融入长征精神相关内容或人物事
迹,将长征精神与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目的。也可以开设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选修课,扩大课程影响范围。例如,西南某高校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讲座的形式开设“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题”通识必修课,以长征重要战役、重要会议、长征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及感人事件为主题讲述课程。采取新媒体教学的方式,使长征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更具生动性,更有亲和力。其次,也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在红色精神方面的学习,主动将宝贵的长征精神这种红色精神文化教育资源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最后,在课余学习上,高校党委、团委应发挥党团的精神引领作用,开设长征精神主题党课、主题团课,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团员可以汲取长征精神养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
(二)搭建精神文化育人实践研学平台
在革命实践及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长征精神吸纳并接受时代赋予其的新表征,在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的精神指引下,为新时代社会建设探索进程中党的精神谱系的探索和梳理提供丰富的精神力量。搭建精神文化育人实践研学平台,线上线下开展研学深入学习长征精神尤为重要。
1.搭建实践研学平台。长征沿线具备地理条件优势的高校,应与长征精神博物館、长征精神主题公园、长征精神红色文化体验式教育基地、长征精神线路特色旅游主题景点等签署协议,建立精神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大学生以暑期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学活动,以此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体验带有VR技术的“4D+六面”沉浸影院,使大学生沉浸式体验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真实场景,使大学生沉浸式地体验感悟长征精神。除此之外,也可以举办长征精神相关讲座,如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长征故事讲座”,组织学院全体师生到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聆听老红军们讲长征的故事,使实践活动更有亲和力和实效性。
2.搭建网络新媒体研学平台。条件不便的高校可以以组织长征精神遗产教育专题的形式开展相关活动或者利用便捷的新媒体技术开发长征精神相关小程序、小游戏等吸引大学生主动进行长征精神的学习。例如,2021年5月,东北农业大学在微信平台开发“云长征”重走长征路小程序,号召大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在思想上重走长征路,随着运动步数的增加,可以以10步兑1里的形式进行长征路线的打卡,每到一个长征路上的打卡地点就伴随着党史小知识,并以班级为基准采取打卡排名模式,把体育、智育、德育相结合,搭建长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长征精神在东北农业大学的弘扬。
(三)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要想更好地把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进行长征精神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感悟追寻红色记忆,认同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具体可以从融入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及在校园中举办长征精神相关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两条路径出发。
1.长征精神有机融入寝室文化。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寝室群体是校园集体中的最小单位,对于以作为独生子女为主的大学生来说,融入宿舍生活是融入集体生活的开始。大学生除了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以外,朋辈群体效应在大学生集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效用。良好的寝室集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都离不开集体主义精神。高校应牢牢把握住寝室这个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甚至娱乐的主阵地,如有些高校举办“红色文化进宿舍”、打造“最红寝室”等活动。高校应从大学生主体需求角度出发,举办长征主题寝室文化节、长征主题寝室故事会等活动,以寝室为单位营造党史研究和学习宣讲的氛围,以寝风带动学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习逐渐发展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把长征精神有机融入到大学生寝室文化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寝室文化建设紧密衔接,对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征精神资源丰富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氛围。通过红色文化氛围的形成和一系列长征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革命伟大胜利过程中诞生的长征精神的内涵,使长征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首先,高校可以自行组建教师、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长征精神党史宣讲团,按照长征的路线过程分段演绎,建设“德育小剧场”平台,组织大学生表演类社团联合起来排演长征小短剧,如东北农业大学有校合唱团、舞蹈团,可以利用大学生社团力量,联合设计、排练长征主题的舞蹈、音乐作品等。其次,高校可以举办长征为主题的歌唱比赛,或者举办长征影视剧、长征文学等红色文艺作品赏析活动,以及读书分享会等,利用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在显性教育的过程中进行隐性渗透。最后,高校可以把长征途中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战役画面以文化墙的方式进行展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弘扬长征精神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4]。在体育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中融入长征元素,以写长征、唱长征、画长征、演长征等多种形式展现长征精神,以当代大学生可以接受的鲜活的方式使长征精神真正地入脑入心。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本中国共产党历时百年用理论结合实际行动著作的最丰富的教科书;红色精神是促进祖国花朵们茁壮成长的最鲜活的“营养剂”;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红军团结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过程中,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丁德山先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他曾经说过,“我们的苦,就是为了你们的幸福、你们的未来。多少人的牺牲,换来一个新中国,如何保卫我们的江山、建设我们的祖国,就全看你们的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这条路不仅仅是指未来工作上、生活上需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行动上的长征路,更是指思想上的长征路。要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传承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力量走好属于他们自己的长征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0-21)[2021-05-30].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021/c64094-28798445.html.
[2] 李磊,张勇.长征精神的生成理路与时代薪传[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37-44.
[3] 柳竹.美国记者重走长征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J].军事记者,2017(12):61.
[4] 马妍洁,徐嘉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提升路径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5):101.
■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