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颜如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求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这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指明了道路。“大数据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全面系统阐述了大数据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制定、数据分类与处理、数据描述性分析、基础数据监控与报表制作等内容,重点讲述市场数据分析、运营数据分析、产品数据分析和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只有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数据基础”课堂讲授中,才能和专业知识形成协同效应。文章以教学实际状况为导向,探索“大数据基础”课程思政教学途径,以期为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仅遵循教育规律,而且回归以育人为本。在新的要求和标准下,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需要调整与革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逐渐意识到量化经营的重要性,用数据说话成为各领域作出科学合理决策的重要标准之一。“大数据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数据分析师即为其中一种,它在行业中举足轻重,成为大数据时代急需的稀缺人才。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强调要重视大数据平台和分析价值,通过数据给企业提供帮助。“大数据基础”课程承担着数据分析人员的基础知识、技能,目前高校学生学习普遍浮躁,在责任担当、职业操守、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大数据基础”课程势在必行。根据学生现状并结合课程特点,我们将“大数据基础”课程育人目标确定为:树立正确数据价值观,树立数据法治意识,培养数据严谨性、数据诚信、精益数据分析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不够:“大数据基础”课程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讲授、技能培养、证书考核上,忽视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思政元素只是点缀和散布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如,讲解数据采集时侧重点是数据采集目标、数据采集指标、采集渠道、采集工具等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知识的课程思政点,课后也没有完备的归纳总结。此外,部分教师虽然具备课程思政意识,但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强行插入的思政元素突兀、不协调,让学生觉得生硬,接受性较弱,效果不好,逐渐消磨了教师的实践热情。
“大数据基础”课程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授课模式一般为“理论讲授+例题讲解+课堂练习+练习讲解”,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缺失教师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作业+考勤+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不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仅仅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程度的掌握,并没有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要在爱国情怀、职业素养、法治教育等方面不断完善自身修养。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大数据基础”课程思政授课情况调查发现,教师课程思政授课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授课停留在课前五分钟,时间短,课程思政内容无法形成体系;二是部分教师授课过程偶尔涉及思政元素,内容散乱,缺乏系统性;三是少部分教师会在课程中经常穿插思政教育,有些思政元素也能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留下深刻印象,但思政切入点生硬,和课程契合度不高;四是思政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后觉得帮助性不大[1]。
综上,“大数据基础”课程思政融合还存在较多不足,思政案例不能令学生产生共鸣,需要教师提高自身课程融合水平及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以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必须形成学校党委统一安排部署,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动的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就要强化团队建设和制度保障,统筹规划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形成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课堂,通过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见图1)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保驾护航。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以培养高水平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导向,将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大数据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且能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
图1 课程思政体系
“大数据基础”课程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证书考级“四位一体”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实际内容,深挖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更新教学方法,利用不同载体,将社会热点和时事政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德育渗透的时效性。把每一模块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融入课堂,关注日常细节,把立德树人的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日常生活环节中,注重课程与思政融通及课内课外融通融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去伪存真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在数据分析时以人为本,守正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如:通过身边的电信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法、信息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的数据法治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不非法采集数据,维护消费者隐私不贩卖消费者数据,不进行数据诈骗,为构建安全健康的大数据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引导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严谨的数据分析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数据精神,让思政课程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实施契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最大化融合。
在授课过程中,对“大数据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学生3-4人分组,采取课前布置预习,课中知识深化、拓展,课后复习巩固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积极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用企业真实数据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尝试让学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发挥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3]。如:学习数据分析时,结合中国GDP从1952年的679.1亿元到2020年的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的相关数据,彰显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国家的崛起。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为何还能取得如此成绩?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讨论发言,引导学生从个人、企业、社会等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最后评选出发言次数最多小组、涉及面最广小组、逻辑思维最清晰小组、表达最流畅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疫情防控中的精准防控案例,让学生熟悉数据检索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分析技术。通过5G+热成像技术在人流密集区域快速准确完成大量人员体温监测和监控,识别出温度差异个体,将数据更准确快速地实时回传,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查询和排查功能,以及数据筛选、数据清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数据价值观、数据法治意识、数据严谨性、数据诚信、精益求精的数据分析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思政实施主体是专业教师。我们在“大数据基础”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独立和分散,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教师间课程思政内容参差不齐,表述重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大数据基础”课程的前继课程有“电子商务概论”、“跨境电子商务”,后续课程有“电子支付与安全”、“网店运营”等,这些课程和“大数据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都有渗透性和衔接性,在思政元素挖掘和案例使用上有关联性和递进性。因此,构建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能够实现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多头并进,深挖课程间的关系,将案例和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师业已成为企业必备的稀缺人才,“大数据基础”课程的教学革命更显重要。在“大数据基础”课程教育中,要将课程思政的融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把“有知识”讲得“有价值”,把“有思想”讲得“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目标,培养数据分析岗位所需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过渡”。通过“大数据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为其他课程提供案例和经验,为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