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仁心施妙手 悬壶照杏林

2022-05-12 11:02:48作者编辑郑苗苗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新冠肺炎

作者/编辑:郑苗苗

王成祥近照

王成祥在接受本刊专访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出自杨泉《物理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便是这样一位有能力、有温度、有担当的医者,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以温暖的态度给患者慰藉,靠果决的勇气研探疑难复杂疾病予患者以希望。

从医40年来,他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用一双妙手为无数患者点亮人生;他始终坚持在科研前沿,凭创新技术推动我国中医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他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悉心传授毕生所学,精心培育栋梁之才。他是深得患者信任的“王医生”,是被学生亲切呼唤的“王老师”,是中医科研创新领域的“探索者”,更是新一代中医人的佼佼者,还是中医文化宝库的探宝人。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王成祥出生在五莲县户部乡的一个美丽山村,这里是清代疫病大家刘奎的故里。早在孩提时代,就受父亲的熏陶,上山采药,练习针灸,与传统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耳濡目染,环境熏陶,牵动着他的发展方向。1981年他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读书期间,他精心研习,如饥似渴学习中医药知识,求学期间系统研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都使他终身受益。

毕业后,王成祥回到家乡五莲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成为一名临床大夫,并在父亲的引荐和帮助下,遍访当地名老中医,逐一向他们虚心请教、博采众长。而后,他顺利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一届“临床技能型”硕士研究生,师从国家著名专家杜怀棠、周平安、姜良铎教授。不断的学习深造给王成祥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变化和希望,也许正是怀着这样的憧憬,时间也祝福了他:攻读硕士生和博士生期间,王成祥分别以老年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东直门医院工作。

2017年7月,他接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一个人看得见的成就,必然是有看不见的努力做积淀。回忆以往,王成祥坦言:“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则一定不会成功。当你彻底想明白生活的本质,你再进入生活就不会太过失望,反而知道该怎么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显然,在王成祥的人生词条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努力了,人生才会很值。

学术继承 开拓创新

作为杜怀棠、周平安、姜良铎等名老中医的主要学术继承人,王成祥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常见病原体——病毒和细菌的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

在呼吸道病毒研究方面,王成祥带领团队对治疗流感的效方益气清瘟解毒合剂进行了临床、整方及拆方研究,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有明显的退热效果及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证明该方通过干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性损伤。

王成祥他们根据益气清瘟解毒合剂的方义将复方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益气四种治疗法则进行拆方,通过四法对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发现清热解毒法对流感病毒感染极期及后期显示出较强的抑制并修复免疫炎症损伤的作用,提出并证实了“在热病热毒炽盛时期,也正是炎性因子异常增高,免疫反应激烈的时期”的假说,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抑制免疫炎性损伤并促进其修复的中药黄芩和板蓝根。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家医院对该复方进行了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研究方面,王成祥团队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扶正解毒化瘀法干预老年肺炎病死率的临床评价及治疗技术应用规范研究”的实施中,提出“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老年性肺炎的基本病机,扶正解毒化瘀方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炎的病死率,尤其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对病毒所致的老年肺炎亦具有较好疗效,研制了专利药物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他之后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在传承秦伯未,董建华,杜怀棠等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疾病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拟继续开展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争取在中医药减少抗生素应用,减毒增效方面有所突破。

其中便有一典型临床案例,82岁的男性患者张某某因慢性咳嗽前来就诊,症状已持续30余年。他本是江苏人,在30余年前定居北京,自觉因气候原因出现咳嗽,出差江苏后咳嗽则无,回京则咳嗽,既往自服咳嗽药未见效。外院就诊时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纤维化,较前进展右肺下叶胸膜下结节,双侧胸膜肥厚,胸腔少许积液,予以乙酰半胱氨酸片等服用一年效果不显。

在详细观察患者病症,询问家族史后,王成祥诊断证型为痰热内阻,开具处方。患者服用一周后复诊,药后咳嗽减轻,平卧位时咳嗽明显,时咳出少量淡黄色稀痰,咽痛,口干,无口苦,欲饮水,纳眠可,大便可(药后大便通畅,不干不溏),尿频,舌暗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数。结合症状,王成祥调整处方,加白花蛇舌草、知母、生地、炙枇杷叶。两周后再次复诊,患者药后咳嗽减轻,平卧位时咳嗽明显,时咳出少量淡黄色稀痰,容易咳,咽干咽痒,口干,稍口苦,欲饮水,纳眠可,二便可,舌暗红,苔黄燥,脉弦数。证属痰热内阻,气阴两伤,再次诊断病情调整处方。

患者及其女儿诉规律服用中药治疗后,咳嗽较前减轻,冬春季节时咳嗽次数亦减少。患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对于症状的减轻和疾病的稳定感到满意。患者家属对于治疗效果表示感谢。

仁志慧心 相辅相成

王成祥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深入骨髓的人生信条让他已经养成了不断进取的习惯,不论多少褒誉满身,都没有停下他追逐的脚步。

“上医治未病,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做好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他坚持医院公益性,注重提升百姓健康素质,提倡中医辩证论治理论,提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从看病的角度,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相应采取不同治法,需要进行精准治疗。另一方面,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异病可以同治,既不决定于病因,也不决定于病证,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

“这对于新发的一些疾病具有借鉴意义,如近期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可以根据它的临床表现、传变规律,跟之前同类病症对比,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王成祥进一步强调异病同治的现实意义。

而从中医疾病的角度来讲,主要分为三大类,外感疾病、内伤疾病,还有非内外因素引起的疾病。外感疾病是由外邪而致的疾病;内伤疾病一般指内损的急慢性发生发展变化,也因其病非直接外邪传染所侵,故称内伤疾病。多由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病久至虚、治疗失当或外伤引内变等引起;非内外因素引起的疾病,往往由一些意外导致,如虫兽所伤、金刃所伤、跌打损伤、医药之过、先天因素等,都可以归纳为不内外因,或称“其他病因”。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外感疾病的病因放在第一位?首先从致病因素看,外感疾病发病急、传变快,一旦控制不及时,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死亡,所以它是排在第一位的。对待这类疾病需要早治疗早预防。”

为此,王成祥从现代人生活习惯入手,总结形成了外感疾病“未病先防-易感防萌-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全方位全链条预防体系:一是未病先防,关注医养护融合发展,对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群,采用扶正方式提高其自身免疫力,达到预防目的;二是易感防萌,通过治疗药物对接触外感患者的人群或社区实施预防。三是已病防变,依托于对疾病转变规律的认识,采取适当的预防方式,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是病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在未病先防领域,人体里先天的、获得性的预防方法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感染以后产生的是特异性免疫功能。在过去,除了中药、饮食调摄等,还有一种类似于现代疫苗的预防方式。”他补充道。

而针对内伤疾病,他认为饮食、情志预防都很重要。成书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早就指出: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住。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调节情绪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关键。

除此之外,王成祥重视中医文化的宣讲和中医药下基层活动,努力让中医文化为健康中国战略保驾护航。“未来,中医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善于总结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最好的东西为自己所用。”

多年的农工党社会工作,还让王成祥多了一重中医“活动家”的身份,他在实践中也很好地演绎了中医传播与推广的“活动家”角色。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让中医走进我国偏远山区,帮扶少数民族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推动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面对一份份出色的成绩单,王成祥从容淡定地说,自己是幸运的!与先辈们相比,他遇上了更好的时代,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尽量多地帮助别人,这让我觉得快乐、且有成就感”。

防控疫情,独辟蹊径

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人不应仅仅成为像器物那样定型的专才,而应成为没有任何名目可以局限的通才,通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宽广性,王成祥认为,当代医院管理者亦应如此。

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王成祥作为院长第一时间部署防疫工作,成立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发热筛查、开展应急演练、建设PCR实验室,同时根据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防控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防控流程、调动近千人次支援各种岗位。对医院、校医院、小关社区三个阵地进行防控,取得了零感染的战绩。圆满完成了大学疫情防控、社区网底排查、境外返京隔离点医疗保障、密接人员流调转诊、大规模采样等防疫任务。

他与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一起,总结凝练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核心病机和主要证候特点,集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及抗疫一线专家集体智慧,向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并获批了两个院内制剂,分别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期的清瘟止咳颗粒、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桔杏君子颗粒。其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桔杏君子颗粒目前正在武汉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为巩固抗疫成果做了突出贡献。

此外,作为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王成祥还牵头制定的“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专家共识”,已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执行,在指导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还中标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冠肺炎防控应急专项课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登记系统”的新冠肺炎恢复期与后遗症中医药干预方案研究》,目前正在实施当中。

作为呼吸病学专家,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先后在北京卫视养生堂、新华网、北京政协委员讲堂从中医药防治疫病作用等角度展开科普宣传,反响强烈,为普及新冠肺炎传染病预防知识、缓解民众焦虑紧张情绪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北京防疫专家组中西医结合组组长,他承担北京市海淀、房山、密云三区新冠肺炎收治地的技术指导工作。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的远程会诊,对武汉一线重症及复杂新冠肺炎病例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提高了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疗效。

在全力参加国内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的同时,王成祥积极组织学会专家,线上支援全美中医药学会和塞尔维亚中医中心的中医同行,通过讲座方式加强了学术交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疫情防控救治的建议和指导,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彰显了农工党员的担当奉献和家国情怀,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因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做出贡献,2020年12月23日,他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授予“农工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有所为,有所新;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这是王成祥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如今的他,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一职,医院管理事务繁忙,又肩负着引领医院迈向新高度的重任,却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以高中见贵的职业道德、专中见精的医疗技术、严中见情的工作作风,履行着一名中医人的职责,体现着农工党党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

所谓的医者,不过如此本色;所谓的人生,便是这般美好!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