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峰 谢瑞 张园博 刘宇 赵志先 张嫄源 岳建伟∗
1.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国药北方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肺栓塞疾病发病机制为: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PE)。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也称肺血栓栓塞。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者、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人体中栓子进到人体肺部,造成人体出现肺动脉堵塞状况,进而较为严重疾病亦或是临床综合性症状[1]。造成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的关键性因素为:患者下肢静脉。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国民出现肺栓塞疾病发病概率逐年攀升,致死概率会达到15%,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对此,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还需要重视药物治疗,促使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升。肺栓塞会造成患者出现血氧指标下降、呼吸困难以及休克等临床症状,作为常见类三大致死型心血管疾病的一种[3]。抗凝治疗模式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降低再此出现栓塞概率,减少死亡概率[4]。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利伐沙班在肺栓塞腔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月到本院治疗肺栓塞疾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实验:对照=30:30,组内患者年龄在42-85/岁间,平均年龄为60,12±4.3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内患者均接受止痛治疗、吸氧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等各类对症性治疗。
1.2.1 对照组 组内患者接受华法林药物模式治疗,首先,皮下注射5000IU分子的肝素钙药物,每12h1次,在注射2天后要求患者口服该药物,每天口服一次,一次3mg,在一周之后,停止皮下注射,要求患者继续口服华法林药物。一疗程为5周,一共治疗四个疗程。
1.2.2 实验组 组内患者接受利伐沙班药物模式治疗,首先,皮下注射5000IU分子的肝素钙药物,每12h1次,在注射2天后,将10mg利伐沙班药物注射其中,每天一次,在一周之后,停止皮下注射,要求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药物,每天服用一次,一次10mg,一疗程为5周,一共治疗四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HAMA及HAMD量表,HAMD总分>35分为严重抑郁,总分>20分为中轻度抑郁,总分>8分为可能抑郁;HAMA总分>29分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为明显焦虑,总分>14分为一般焦虑,总分>7分为可能焦虑;比较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其中FVC(4.84L)、PEF(10.63L/S)、FEV(4.26L)的正常值为标准,数值越接近正常值,治疗效果越好;比对2组患者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越高越好。比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主要包含:皮肤出血、牙龈出血、便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血尿等,概率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将数据复制到excel表格中,用SPSS17.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和整理,用(±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 干预前,2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对比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s,分)
HAMD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 验 组 30 18.37±1.19 13.67±1.57 13.54±2.17 7.82±1.67对 照 组 30 18.61±1.34 15.03±2.15 13.49±2.13 9.20±1.78 t-0.7335 2.7981 0.0901 3.0968 P-0.4662 0.0070 0.9285 0.0030组别 例数 HAMA
2.2 比对2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 实验组肺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2 2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FVC(L) PEF(L/s) FEV(L)实 验 组 30 3.67±1.46 5.59±1.25 3.23±0.36对 照 组 30 2.75±1.02 4.50±1.15 2.88±0.25 T值 - 2.8293 3.5149 4.3739 P值 - 0.0064 0.0009 0.0001
2.3 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29/30(96.67%),对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2/30(73.33%)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对比(n/%)
2.4 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 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4/30(13.33%)低于对照组11/30(36.67%),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对比(n/%)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隶属于临床常见类重症之一,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国外肺栓塞的发病率很高,美国每年发病率约60万,三分死亡,占死因第三位。也有报告近年来随着成人接受抗凝治疗的增加,发病率呈减少趋势。起病突然,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者、胸痛、咳嗽等症,甚至晕厥、咯血。脑缺氧症状:患者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恶心、抽搐和昏迷。急性疼痛:胸痛、肩痛、颈部痛、心前区及上腹痛。总之,根据栓子的大小及阻塞的部位表现不尽相同,但晕厥可能是急性肺栓塞惟一或首发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猝死型;急性心源性休克型;急性肺心病型;肺梗死型;突发性不明原因型。死亡概率甚至高达0.5~2.0%,患者生命健康会有严重影响。现阶段,抗凝治疗模式作为现阶段关键性治疗模式[5-7]。
本文通过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肺功能指标、疗效以及总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HAMA指标、HAM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L)、PEF(L/s)、FEV(L)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29/30(96.67%),对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22/30(73.33%)更高;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为4/30(13.33%)低于对照组11/30(36.67%)。综上所述,运用利伐沙班药物和华法林药物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都有一定效果,但利伐沙班药物治疗效果更优,可将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价值,该药物治疗模式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