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智聪
(天津市利民调料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财务分析以会计账务、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为数据依据,以企业的基础经济活动为分析对象,应用专门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技术,对企业一段期间内的投资行为、筹资行为、经营行为的成果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估,为企业管理者探明企业的过去、认清企业的现状、预测企业的未来,便于管理者对企业的运营发展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立足当下、脱颖而出,就必须挖掘自身的核心优势,增强在行业内的领导力。对于不擅财务更擅经营的管理者来讲,财务分析可以帮助其提炼有用的经营信息,探究企业的利润增长点,科学地规避风险,从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地朝着既定目标发展。
常用的财务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实际数据与标杆数据的对比,计算两者间的差异,进而了解相关经济活动造成的差异程度和差异趋势。具体来说,可将企业的当期数与历史数作序列对比,做环比、同比分析,反映企业某项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走势;可将企业的实际执行数与计划预算数作对比,反映预算计划的完成进度;可将本企业的数据与行业平均数作对比,反映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能力。
因素分析法是将财务指标分解为几个相互影响的可以用数字计量的驱动因素,并建立数学函数模型,根据各驱动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逐个有序地进行数据迭代,用因素的实际值替代标准值,逐个计算该财务指标在替代前后的数值差异,从而确定各驱动因素对该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可以辨别出各驱动因素对财务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有区别的对待,有主有次,便于掌握问题的核心。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提取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不同数据间的比值,用以评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计算得出流动比率,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负债与资产的比值计算得出资产负债率,评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营业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计算得出总资产周转率,评估企业的营运能力;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值计算得出权益净利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财务分析可以将专业的财务账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报告呈现给管理层,为企业管理者揭示企业在某个经营周期的运行状况。通过对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分析,披露企业的资金流转情况;通过对企业日常运营能力的分析,披露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是否有效率;通过对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分析,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达到预期。可见,财务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充分了解企业现阶段的运营情况,把握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化解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经营核心离不开资金与产品。通过财务分析,管理层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资金在哪些运营环节出现了问题,在做相应的投资、筹资决策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针对企业的产品,财务分析可以剖析其价值构成及市场定位,判断产品是低投入高回报、能为企业带来大量资金的“现金牛”、是处于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利润率极低的“瘦狗”,还是市场前景很好但要耗费企业大量资源“明星”,抑或是处于蓝海市场中但销量表现低于预期的“问题”产品,帮助管理者对产品精准定价,合理取舍,改善产品结构,改进经营模式。
财务分析兼顾对企业短期经营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判,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财务分析通过对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企业的业绩变化;通过对指标的趋势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成长方向。管理者能很容易从财务分析中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趋势,判断是否符合经营方针,是否偏离战略目标,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作出科学的决策,促进企业稳步向前的持续发展,推动企业达成愿景目标。
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者从业务部门晋升的居多,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培训,缺乏基础的财务知识。他们在审阅财务数据时,只关注利润有没有增长,费用增加了多少,甚至仅仅听取财务人员汇报具体的数字,并不关心财务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也不会要求财务人员出具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而且,管理者普遍觉得财务分析仅仅是对业务开展结果的简单总结,即便是翔实的财务分析,但因其中包含许多专业术语导致其晦涩难懂亦影响了管理者的使用。企业管理者大多把业务放在很高的位置而轻视财务的作用,在做业务决策时很少依赖财务部门的分析,导致财务人员无法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这些都造成了财务分析空有架子而无实际效用,无法落地。
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意识不强,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思维上——记账、报税、出报表,没有把财务分析与业务活动融合的想法。有些财务分析人员仅掌握财务相关的知识,没有涉猎其他方面的内容,导致在做财务分析时,思维模式局限在会计领域,没有多方面的归纳分析,无法使企业高层看到财务分析的价值。有些财务人员对数据的敏感性不强,数据的处理能力不足,欠缺专业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尤其处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爆炸式的增长让财务人员有种对海量的数据无从下手的感觉。有些财务人员空有理论知识,但实操能力不足,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无法给予管理者科学、准确的决策建议。
传统的财务分析仅仅是依托财务报表,提取报表数据。但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故而站在财务报表角度的财务分析,仅立足于过去,对当下乃至企业的未来没有做出相应的诊断分析。此外,财务报表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表外信息往往是被财务分析所忽略的。比如,企业的关联方交易、融资的贷款承诺、对外担保情况等,这些没有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财务数据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企业的全盘情况。没有业务数据的支撑,仅应用财务数据,只能识别出表面的问题,却无法探知到内在的成因。例如,生产型企业利润下降,从财务账表上仅能看出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再深一层就无法分析出来了,如此做出的财务分析无法满足管理层对利润下降原因的质询要求,其价值可想而知。
很多财务分析是在套用的某些固定模式,没有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业务模式来有所侧重地进行分析,无法准确评价企业的营运状态。同时,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注重财务指标的测算,反映仅是企业某一方面的情况,无法全面地映射出经营活动的实况。各指标之间关联性差,逻辑关系不严谨,所得出的简单结果亦不能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经营指导。
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是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证。首先,管理者自身要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财务术语的含义,并且能看得懂报表,把报表中披露的财务状况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其次,管理者应加大对财务分析的工作支持,激发财务人员认真、主动、负责的工作态度,并督促业务部门对财务分析工作积极配合,使财务分析更好地贴合企业实际。最后,管理层应重视财务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和对策,与财务人员、业务人员一起讨论相关事项的前因后果;在经营决策时,充分考虑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财务部门充分融入企业经营中,使财务分析行之有用,真正落地。
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分析工作是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精准“切脉”的基础。首先,财务人员自身要从传统固化的思维中跳出来,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建立全面分析的概念,强化数据分析意识。同时,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仅是财务知识,更要了解新政策、新技术、新观念,更新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发展。其次,财务人员应深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在与业务人员的沟通协作中锻炼实操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应用到财务分析中。最后,企业应鼓励并支持财务人员参加各种学习班、交流会,通过“走出去”,与其他从业者探讨财务理念,学习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不再墨守成规、闭门造车,在互相交流中提高专业能力水平。企业亦可运用“鲶鱼策略”,通过“请进来”,引进优秀人才,为财务组织架构注入新鲜血液,给整个财务团队带来竞争压力,带给老员工被淘汰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财务分析报告应先从财务角度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其中的潜在问题,再从业务角度切入,找到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根源。财务数据是业务数据的货币形式表现,业务数据是财务数据的基础信息来源,应将二者统筹在一起,将财务数据还原到原始的业务场景中去,做到信息融合、数据共享,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提炼出对管理层决策有价值的内容。企业可以设置类似财务BP岗位作为业财融合的出发点,作为连接财务与业务的纽带。
其次,财务分析在注重企业微观层面内在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外部宏观层面的因素影响,如国家推行的产业政策,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企业所处的行业情况等。对这些做定性分析,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审视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解读企业,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依据。
第一,不同行业的财务分析应侧重点不同。不同行业的企业因其运营模式不同,导致其价值增值点不同,故而管理者所关注的企业风险点就不同。例如,成本核算和资金流转都是企业所关注的领域,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来说,产品的成本控制是第一要务,对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据大比重的原材料的管控尤为重要。而对于商贸类企业来说,其主营业务是商品流转,比起产品的成本,这类企业会更关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这样的营运能力指标,注意资金的流转盈缺。所以,在做财务分析时,要针对企业的特点着重分析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方面。
第二,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并融入杜邦财务模型,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弥补传统财务分析无法全面评价企业的不足。哈佛分析框架包涵了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以及企业自身优劣势的战略分析,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会计分析,评价企业业绩的财务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前景分析。在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分析中引入杜邦财务模型,建立财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联系起来,更清楚地找到影响企业发展的短板,对症下药,使企业茁壮成长。
第三,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现金流就好比是企业的血液,既是维持企业日常运转的保障,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首先要关注维持企业日常运营开销的现金需求,评价该需求与企业的短期现金支付能力是否匹配,可以用现金保障天数、现金循环天数等指标加以衡量。其次,关注投资活动这样的长期现金收支行为,带给企业的现金流转的影响。最后,根据上述分析,从理论上预判现金或盈或缺。如果现金不足则给予适当的筹资方案或资产变现建议,以保证现金流的充足稳定;如若现金宽裕则建议管理者在适当时机增加原料储备、扩大规模或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以保证现金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还应注意有无现金流的异常情况,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或舞弊风险,对管理层予以示警。
第四,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及特点,选取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进行对标分析。确定的对标对象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并且与本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相类似。从财务角度设立关键绩效指标,与对标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将定量比较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对比中找出差距,深究差距产生的原因,从而看到本企业的薄弱之处,借鉴对标对象更有效的运作方式,寻找自身的改善空间。在对比中缩短与标杆企业的距离,形成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效益的良性循环。
第五,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将财务分析智能化。企业可在ERP系统中集成财务分析工具。例如,预先设置好财务关键指标的分析表格,直接从ERP系统中提取数据,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又为数据分析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革新、各行各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财务分析作为企业高层经营决策的重要管理工具,对优化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结合其他领域优秀的分析理论,更加全面深入地诠释企业的经营之道,满足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新诉求,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