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昱
(西安航光卫星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有序,对企业内部流程中各个关键环节实施风险防范、有效监督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从中小型国有企业现阶段的内部控制来看,主要是通过提升内部整体管理水平,对经营过程实施监督、控制和优化,并由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实施,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因此,为了保障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并将内部控制理念渗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为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中小型国有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经营中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例如,资金的回流和负债、应收账款和资金周转等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防范和控制这类风险,其经营和发展必将受到不利的影响。此外,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型国有企业在预算、成本、运营等方面的风险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只有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健康运营。因此,中小型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规范经营业务流程,改善运营管理模式,更加高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能实现合理地分配资金和各种资源,从而使资金发挥最大价值。通过有效地运用资金,以及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的运营风险进一步降低,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推动部门之间实现更好地实现沟通和交流,建立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同时,随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各项资产管理流程得以厘清,各部门也能更加明确职能和权限,使资金得到高效地运用,从而减少企业的资产损失,让资产流失等不良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增强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中小型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部控制整体重视不够,不仅领导层缺乏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意识,基层人员也没有将其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内部控制的实施流于形式,欠缺完整的监督流程,控制作用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中小型国有企业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因而忽略了其在整个经营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内外部经营风险,促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营,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在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经营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加强,但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重视程度仍然不足,不少企业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性不强,在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地监管,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无法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当前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机制的建设情况来看,很多管理层的工作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多头领导问题普遍存在,在重复管理的组织架构下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由于企业日常运营缺乏有效的监督,当出现经营风险时,管理人员不能快速有效地给出解决方案,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除此之外,由于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些部门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监督机制的欠缺导致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外部风险。
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企业各层级人员的综合素质都达到较高水平,才能夯实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而言,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因素来自内控人员的专业水平高低,要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就需要成立内控部门,组建专业的团队,专门执行控制和监督的相关活动,并实施考核。就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人员来看,整体专业素质还没达到应有的水平,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相比,其整体管理能力仍相对较低。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设立了内控部门,但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又缺乏考核与监督机制,这些部门一般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内控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此外,国有企业一般成立较早,与民营企业相比,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例如,退休职工较多,人员成本较大;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存货差异以及坏账问题难以解决;财务部门只做基础核算工作,很少涉及财务分析,财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基本上没有发挥出来;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工作中更多依赖经验,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内部控制工作应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相结合。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或衰落期),每个阶段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大为不同,与之匹配的内部控制工作侧重点也会随之改变。在萌芽期,企业规模小,人员不足,产品种类单一,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不完整,对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加强管理流程的制定,规范操作指导,防范内部质量风险。在成长期,企业产品种类向多元化发展,业务扩张迅速,市场占有率增加,人员增长明显,内部控制工作更注重企业各部门的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调。在成熟期,企业产品在种类和质量上都趋于稳定,市场占有率达到峰值,企业会成立各个子公司发展新型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和渠道,对此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把控外部投资的合理性及风险,防范过度投资或扩张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在衰落期,外部市场对企业的产品需求减少或需求偏好改变,企业内部组织和制度日趋僵化,流程运作不畅,应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对企业运作模式做出大幅度的调整,并配合市场的改变做出相应的业务变革,帮助企业进入持续发展期。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内部员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同时,员工的思想也会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优秀的思想能带动整个管理团队,促使企业能够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将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内部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以提升人员的工作执行能力,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高效实现。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保证,除了要对制度和人员进行管理之外,还要重视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工作,将其与内部管理控制高效结合,以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对各个部门的业务都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当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得到全面发挥时,其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保障经营活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要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让财务人员的工作不局限于日常的核算业务,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管理控制中。
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提升,是优化其内部控制的首要方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促使企业全员都能重视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同时,中小型国有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全员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之上,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而言,首先,中小型国有企业要从上至下形成实施内部控制的共识,认清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其次,准确划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消除多头领导,保证各个部门在履行内控职责时,不会出现工作内容交叉重复、工作职权混乱等问题;最后,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直接从外部引入优秀的内控人员,将其先进的内控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控制度,并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减少内部控制的摸索期和试用期。
中小型国有企业除了要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外,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保障的监督机制,做到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管理、监督和考核。具体而言,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完善监督流程,建立内控制度,保证内控有效性。内控部门需对业务全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风险点和漏洞,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管控水平。此外,中小型国有企业要以经营现状为基础,根据经营规划的方向,结合相关经验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总之,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应涉及内部审计、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等相关制度,扩大内部控制范围,保证经营活动得到全面覆盖。
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而言,专业人员是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和监控对象,企业需要将提升人员综合素质作为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给内控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明确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活动与自身工作的结合。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发挥出领导带头作用,遵守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引导全体员工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在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保证企业始终稳定、持续的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小型国有企业真正落地的途径之一是监督与考核相结合。高层管理者和内控部门应定期对企业内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复盘,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编制《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报告》。根据内控考核的结果,对内控制度执行到位的地方提出鼓励和嘉奖,调动全员参与内控工作的积极性。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分析原因,若是制度设立不合理引起的,则内控部门应立即对制度进行修改并在后期跟进执行效果;若是人员执行不到位引起的,则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只有加强内控考核,奖罚分明,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得以实施和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为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小型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增强内控意识、构建监督机制、提升内控人员素质和加强内控考核等措施,不断地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此外,中小型国有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抓住改革机遇,通过内控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