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之窗

2022-05-12 12:38
党史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际歌吴祖光李克农

毛泽东与“为人民服务”经典概念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党在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中, 越来越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的真理性, 越来越感到相信群众、 动员群众、 依靠群众、 教育群众的极端重要性, 越来越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要性, 由此形成了“为人民服务” 思想的完整体系。

“为人民服务” 这一经典概念, 是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的: “孔子的知(理论) 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 是独断的、 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 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 勇于压迫人民, 勇于守卫封建制度, 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 随后, 毛泽东陆续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刊物中阐释了“为人民服务” 的意蕴, 并在不同场合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 不断展现其蕴含的精神力量。

1945年4月24日,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 中说, 我们应该谦虚、 谨慎、 戒骄、 戒躁, 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他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论联合政府》 中正式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并将其作为党的宗旨。 他深刻指出: “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共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逢周摘自《毛泽东研究》, 2021年第2期, 邵景均文)

聂荣臻首提“子弟兵”一词

1937年11月, 晋察冀军区成立, 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 他率3000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并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

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 嘉勉平山团作战英勇, 屡立战功, 是“捍卫民族、 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 这是“子弟兵” 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

1939年底, 晋察冀军区冬季反“扫荡” 斗争取得胜利, 社会各界发来祝贺函电。 聂荣臻在《抗敌报》 上复信指出,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 是“全边区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 晋察冀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也改名为《子弟兵》。 这样, “子弟兵”这个称呼就把部队担负的任务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众舟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18期, 黄金生文)

李克农创作话剧开展对高福源的统战工作

李克农不仅是隐蔽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 而且在文艺方面也颇有建树,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 重点开展了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这项工作首先从榆林桥战役中被俘的东北军619团团长高福源身上取得了突破。 促使高福源思想转变的是李克农。 而李克农做通高福源思想工作的秘密武器, 正是他的拿手好戏——话剧。

高福源对东北军把家乡拱手让给日本人很是不满, 对滞留在东北的家人十分担心。 李克农了解到高福源的身世和他被俘后的思想变化, 又发现他很喜欢参加红军的文艺活动, 于是调动起自己的文艺细胞, 以高福源为原型, 赶写了一部话剧《你走错了路》。 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位国民党团长被红军俘虏, 悔过自新、 掉转枪口打日军的故事。 他还亲自上场出演。 当演到团长在逃荒的人群里看到自己的妻子而不敢相认时, 观众急得叫喊起来: “她就是你婆姨, 快叫呀!” 妻子在向团长哭诉家乡被日军践踏和自己颠沛流离的苦难时, 台下突然有人“呜” 的一声号啕大哭, 捂着脸跑开了, 此人正是高福源。 回到住处, 他辗转反侧,终于下定决心劝说张学良联共抗日。

(山大摘自《炎黄春秋》 2021年第6期, 秦正文)

林育英在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

在党中央与张国焘错误进行斗争的艰难时刻,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回国, 随后在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当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共产国际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始终将毛泽东视为中共及其军队的领袖。 王明在发言中列举“出色的党内领袖和国家人才” 时,将毛泽东列为第一。

1935年12月18日, 张国焘给回国后的林育英写信, 歪曲事实指责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右倾机会主义”, 将红军北上行动说成是“逃跑”, 要求“尽力反毛周路线”, 并要陕北苏区及红军接受他的领导, 幻想取得中共驻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他的支持。 12月22日, 林育英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电告张国焘:“第一, 党内争论, 目前不应弄得太尖锐, 因为目前的问题是一致反对敌人,党可有争论, 对外则应一致”; 第二, 因为中国各种情况复杂, “中共中央势难全部顾及”, 因此可以在地方上组织中共中央地方局, “有的直属中央, 有的可由驻莫中共代表团代管, 此或为目前使全党统一的一种方法”, 表明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内的团结的态度。 1936年1月20日, 张国焘电询林育英: “是否允许你来电自由? 为何不将国际决议直告?我们一切都经党中央同意, 假冒党中央或政府机关名义发表重要文件, 此间有公开否认之权。 为党的统一和一致对外,望告陕北同志, 自动取消中央名义, 党内争论请国际解决。” 张国焘执迷不悟,中央于1月22日作出决定, 对其进行严厉批评, 并得到了林育英的支持。

24日, 林育英回电表明态度: (甲)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 并认为中国党在共产国际队伍中,除联共外是属于第一位。 中国革命已成为世界革命伟大因素, 中国红军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 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 (乙) 兄处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 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上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

这份电报宣告了中共中央正确的政治路线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 得到共产国际支持, 党中央在政治上就完全掌握了斗争中的主动权。

(东华摘自《甘肃社会科学》 2019年第6期, 吴晓军文)

唱《国际歌》起始于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结束这一天, 全体代表到黄花岗凭吊七十二烈士墓, 庄严唱响《国际歌》。

据亲历者徐梅坤回忆, 会议进行期间, 代表们没有唱《国际歌》, 怕被居住在会址对面的华侨听见。 所以, 便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 由张太雷、 瞿秋白教唱《国际歌》。 大会最后一天, 瞿秋白领着代表们唱会议期间刚学会的《国际歌》 之后, 宣布会议胜利闭幕。 从现有的资料看, 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唱《国际歌》, 是从中共三大开始的。

中共三大代表当时唱的是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 中文歌词。 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回忆说, 1922年4月间, 他和张太雷、 瞿秋白三人路经广东汕头前往广州, 在汕头等船之时, 他们一起拟定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 当全部团纲、 团章和各种决议草案终于准备好时, 他们高兴地唱起了《国际歌》。 达林用俄文唱, 瞿秋白用中文唱, 而张太雷用英文唱。 可见, 瞿秋白早在1922年就用中文唱《国际歌》 了。

(史真摘自《同舟共进》 2021年第6期, 李蓉文)

吴祖光“投机取巧”创作《凤凰城》

1937年, 年仅20岁的吴祖光创作了自己戏剧生涯中的第一部话剧 《凤凰城》, 并一演成功。

全国抗战爆发后, 时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校长秘书的吴祖光, 收到父亲寄来的由黄炎培搜集、 汇编的《苗可秀志士遗墨》 等材料。 书中详述了苗可秀在东三省沦陷日军之手后, 离家奔赴战场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军作战、 屡建战功, 但最终被俘, 在日军劝降中宁死不屈、 以身殉国的经历。 父亲建议他用这份材料写一部话剧。

吴祖光被苗可秀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虽从未写过剧本, 但他还是决心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 他觉得材料还是太单薄, 要写成一部话剧还远远不够, 于是到学校图书馆收集报纸等, 还在旧书摊上幸运地发现一本名为《义勇军》 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九一八” 以后东北人民的抗日事迹, 为他创作弥补了很多知识空白。 借用这些人物的事迹, 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吴祖光用4个月时间写成了一个四幕剧本。 因为苗可秀殉国地凤城县还被称为“凤凰城”, 吴祖光便将剧本命名为《凤凰城》。 他把剧本交给在学校任教务主任的曹禺。 曹禺看后十分高兴, 认为这正是当前抗战形势之下最需要且还没有产生的剧本。 由于全国抗战来得迅猛, 当时所有著名的成熟的作家都还来不及写出反映抗战题材的多幕大戏, 而《凤凰城》 正符合了抗战的需要,遂脱颖而出。

晚年, 吴祖光在谈到创作《凤凰城》剧本时, 谦逊地认为这是一部“投机取巧” 之作: “投全民抗日战争之机, 取大剧作家还不及创作抗日战争题材剧目之巧。”

(秋实摘自《纵横》 2021年第10期,石绍庆文)

猜你喜欢
国际歌吴祖光李克农
观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
新凤霞很会“撩汉”
新凤霞很会“撩汉”
霞光之恋
《国际歌》汉译研究现状分析
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
你是我的另一半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