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与1961年日内瓦会议

2022-04-15 00:46张磊
党史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亲王日内瓦陈毅

张磊

1954年4月26日,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停战后安排和恢复印度支那半岛和平问题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在国际交往中挥洒自如的外交家。1954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又兼任外交部部长,长期协助周恩来主持新中国外交工作,坚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61年瑞士日内瓦会议期间,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运筹帷幄,取得了外交斗争的重大胜利,既充分展现了鲜明的人格魅力,又展露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同时还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外事工作无小事”

1961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多边会议,主旨是商谈老挝独立和中立问题。实际上,早在1954年4月,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各国就曾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与会各方最终签署了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其中就有涉及老挝独立的条款。当时,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但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刚刚结束,美国政府就插手干涉印度支那事务,竭力破坏印支停战协定在南越、老挝的实施。他们策动老挝文翁-诺萨万集团武力推翻老挝王国联合政府,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老挝人民强烈反对美国的干涉和侵略。以富马亲王为代表的老挝中间力量和苏发努冯亲王领导的老挝爱国阵线党联合老挝王国联合政府中的爱国力量,反击文翁-诺萨万集团的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及其代理人文翁-诺萨万集团被迫同意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商讨如何尽快实现老挝主權独立的问题。

根据会前有关各国的协商,最终确定来自14个国家的17个代表团参加1961年日内瓦会议。其中,越南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两方分别组成代表团参加;老挝则由左、中、右三方面力量各自组成代表团参加。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

陈毅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洞察到这场外交斗争的复杂性。临出发前,他一直和代表团的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当时的印支局势,商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方代表团的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案。这些准备工作为代表团抵达日内瓦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在老挝国内,以富马亲王为代表的中间力量同以苏发努冯亲王为代表的左派力量联合起来,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对文翁-诺萨万的右派集团占有优势。这对召开日内瓦会议是有利的。但美国及其支持的文翁-诺萨万集团一定不会甘心失败,必然千方百计地阻挠日内瓦会议顺利达成协议。因此,会议期间的斗争必定是激烈的。但是也要看到,美国的捣乱、破坏,是不得人心的,即使是它的盟友英、法两国也不会完全跟着它的指挥棒走。国际监察委员会3个成员国中,印度基本上保持中立,加拿大同英国立场相似,波兰是坚定支持老挝独立的。缅甸和柬埔寨也是赞成老挝独立的。至于苏联,虽然中苏之间存在重大原则性分歧,但1960年8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不久,还是有希望在《莫斯科声明》基础上保持一致行动的。

毛泽东、周恩来一再指示陈毅和中国代表团:要坚持斗争原则的坚定性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最大限度争取达成协议。他们为代表团确定的这一工作方针,对陈毅和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961年4月,在日内瓦会议正式召开前,周恩来和毛泽东先后会见了访华的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公开表示支持他们提出的关于老挝和平、独立、中立的主张,并且约定双方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紧密合作,共同进退。

1961年4月,陈毅迎接来访的老挝客人

1961年5月10日,陈毅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一到驻地,他就反复向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强调:“外事工作无小事。”这不仅仅是个人得失问题,而且常常关乎着国家的利益和声誉。外事工作者对待工作必须严肃认真,慎之又慎。遇事必须第一时间弄清状况,全面分析研判,及时请示报告,切不可掉以轻心,自作主张。

陈毅认真听取工作人员汇报情况,常常召集大家一起研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反复思量应对策略,权衡利害得失。他把代表团给党中央发电报的时间都安排在日内瓦时间的上午,这样请示报告就可在北京时间午夜前后到达习惯夜间工作的毛泽东手里。在日内瓦时间第二天中午之前,代表团就能收到来自北京的复电。

在中央授权范围内,陈毅勇于负责,当机立断,但事后仍及时将处理结果电告中央。他坚持以身作则,给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树立了严守纪律的榜样。与此同时,陈毅鼓励大家在授权范围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多动脑筋,多出主意,而不要缩手缩脚,以致贻误斗争时机。在陈毅领导下,代表团的成员既严守纪律,又生动活泼,在贯彻执行中央指示时能够随机应变,工作虽然紧张、辛苦,但心情是十分舒畅、愉快的。

日内瓦会议的整个进程,充满着波澜起伏的斗争。会议的每一个进展,都是冲破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而取得的。会议原定5月12日正式开始,各方代表团在此之前已陆续抵达,唯独文翁-诺萨万集团的代表团迟迟不到。他们姗姗来迟后,又拒绝同老挝爱国阵线党代表团一起出席会议。美国代表团以此为借口,反对会议按期召开。

面对这种情况,陈毅同代表团的成员紧急商量应对方案,最后决定以代表团发言人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揭露美国的阴谋,给美国代表团来一个下马威。当时会议筹备方准备的供各个代表团召开记者会使用的新闻中心还未投入使用,陈毅遂决定就在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召开记者会,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代表团恶意阻挠会议如期举行。

1961年5月,陈毅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有关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左起为章汉夫、陈毅、姬鹏飞

中国代表团义正词严的声明,立刻传遍了日内瓦外交界,美国代表团分外狼狈和被动。在中国代表团记者会后不到1小时,美方代表团团长腊斯克就匆忙召集了一小批美国记者,竭力否认中方的指责。与会的各国记者普遍认为,中国代表团先发制人的做法掌握了外交主动权。

5月16日,日内瓦会议终于开幕。陈毅在开幕大会上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既强调了美国的干涉是老挝问题迁延不决的症结所在,又明确宣布中国政府主张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时解决老挝问题的鲜明立场。为了防止美国进一步干涉老挝内政,侵犯老挝主权,陈毅强调指出:老挝问题有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实现民族团结,成立联合政府,实行中立政策,这是老挝内部有关各方能够自己协商解决的;国际方面是有关各国承担义务,切实保证老挝的独立和中立,这是本次日内瓦会议应当完成的任务。发言的最后,陈毅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与会各国一起,共同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贡献力量。他的发言立场鲜明,观点明确,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家瑞士报纸评论认为,陈毅的发言是“积极、得体、和解的”。

5月17日,著名的《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老挝和不幸的城市》的社论文章。文中指出,日内瓦是“一个不幸的城市”,“1954年,我们美国人曾经在这里勉强地同中国共产党坐在一起开会”。向来以奉行强硬“遏制”政策著称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率领美国代表团不得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坐在一起开会。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第一天中午,当周恩来走进休息厅同各国代表一一寒暄时,杜勒斯为了避免同周恩来接触,赶紧找借口溜了出去。此后,杜勒斯索性再也不到休息厅去了。“周恩来吓跑了杜勒斯”——这是当时传遍日内瓦外交界的笑话。

无独有偶。在1961年日内瓦会议的第一天,当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毅正同各国代表一起坐在休息厅等候会议开始时,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为了避免同陈毅和中国代表团碰面,带着美国代表团从会议室的侧门进入会议厅,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静候会议开始。

“能下围棋善做眼”

1961年5月17日,腊斯克在大会发言中提出,要保证“老挝中立”首先就要弄清“中立”的含义。于是,他大谈所谓“中立”的定义,并列举其“要点”,但是紧接着又声明:在老挝境内实现“有效停火”之前,美国代表团不准备进入关于“老挝中立”问题的实质性讨论环节。这是美国代表团阻挠日内瓦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连环套,他们在会议上轮番使用“中立定义”和“有效停火”这两张牌。

腊斯克所谓的“中立定义”,实质是要求成立一个具有无上权力的国际监督机构去全面管制老挝内政,镇压老挝民族民主运动。这种露骨的做法,引起了中立国家代表团的反感,就连英法兩国的代表也没有第一时间附和美方的言论。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评论说:腊斯克的“中立定义”,“是已故的杜勒斯惯于非常热心敲打的那个破钟的回声”。法国《世界报》则评论说,在对老挝中立实行国际监察问题上,“不能像美国走得那么远”。陈毅看准了这种情况,在5月23日会议第二轮发言中,风趣地说“能下围棋善做眼”。实际上,陈毅在第一次发言中已经做了一对“眼”,把老挝问题分成了国内方面和国际方面。在第二次发言中,陈毅指出,腊斯克的“中立定义”是“一种强加于人的不道德的中立”。解决老挝问题必须以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为基础,尊重老挝的独立和主权,切实保证老挝的中立,不以任何形式干涉老挝内政;由老挝人自己解决内部问题,与会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协议。这些原则为签署保证老挝真正独立和中立的国际协议树立了准则,后来日内瓦会议就是围绕上述这些原则展开实质性谈判的。

至于所谓的“有效停火”,则是美国代表团阻挠日内瓦会议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有效法宝”。在日内瓦会议举行的第一个月,美国代表团多次以老挝没有实现“有效停火”为由,拒绝讨论确保老挝实现独立和中立的具体措施。美国代表团无理闹三分的做法,引发了大多数代表团的不满。陈毅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6月1日的会议上集中火力驳斥美国代表的可笑借口。他指出,国际监察委员会出具的两次报告,都表明老挝境内已经实现有效停火,个别地区仍存的军事冲突是由于美国向老挝爱国阵线所属区域空投叛军所致。老挝三方组成的军事谈判小组已在逐一讨论个别地区停火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应立即停止对老挝的军事干涉。对于陈毅的驳斥,新任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无言以对,不置可否。

“我们有条件能够最终达成协议”

从1961年5月底到6月中旬,日内瓦会议未能取得丝毫进展,有时甚至因为各种缘故接连休会多天。但是,在这3个多星期里,会场外的斗争却在紧张而激烈地进行着。美苏两国首脑在维也纳的会谈和老挝三亲王在苏黎世的会谈更是增加了斗争的复杂性。

6月3日和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奥地利维也纳就当时的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问题进行谈判,其中涉及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美苏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老挝独立问题也是他们会谈的内容之一。美国政府企图在维也纳单方面决定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这也正是美国代表团迟迟不肯在日内瓦会议中展开实质性讨论的根本原因。苏联方面把宝押在成立老挝联合政府上面,有意对美国提出的无理要求作出让步,以争取尽快达成协议。

陈毅及时注意到美苏首脑会谈可能包含的危险性,事先特意嘱咐代表团发言人:如果外国记者问及中国对维也纳会谈的评价,只能表示有保留地关心。后来,陈毅离开日内瓦归国途中,在莫斯科会见赫鲁晓夫时,后者毫不掩饰地说:“我确实害怕战争。星星之火会导致世界大战,毁灭整个人类。”苏方的这个弱点,在维也纳会谈中被肯尼迪注意到了。但是肯尼迪“要价”太高,赫鲁晓夫也不敢轻易答应,结果双方没有达成最终协议。双方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对老挝问题只写了“支持老挝人自己选择政府,承认在老挝有效停火的重要性”这样模棱两可的话。

在美苏维也纳会谈期间,陈毅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展开了广泛的场外活动。他先后分别同英国、法国、印度、柬埔寨等国的代表进行了友好的会晤,一方面促使会议及时转入实质性讨论阶段,一方面促成老挝三方领导人实现会晤。在会谈中,陈毅态度鲜明、坦率诚恳、有理有据,给各代表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维也纳会谈结束之后,陈毅又同苏联、越南民主共和国、波兰等国的代表团会谈,决定继续坚持之前几方协商过的方案,想方设法迫使美国支持老挝三亲王会晤,并同意日内瓦会议转入实质性讨论阶段。

6月8日,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同时抵达日内瓦,给会议进程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陈毅到机场欢迎两位亲王,随后又专程拜访富马亲王。美国代表团没有到机场欢迎。当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前往富马亲王住处拜访时,富马亲王正在同陈毅会谈。哈里曼进也不能,退也不是,十分尴尬,只好待在另一间房子里等待陈毅和富马亲王谈话结束。第二天,日内瓦的报纸纷纷报道:陈毅元帅棋高一着,哈里曼先生迟了一步。

1961年6月25日,陈毅出席富马亲王举行的招待会,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及夫人主动与陈毅谈话。由于美国政府当时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哈里曼此举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注目

美苏维也纳会谈无果之后,大家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老挝三亲王会晤上来。美国方面竭力阻挠三亲王顺利会面,先是指使文翁迟迟不到瑞士来,后来又要文翁只同意和富马见面而拒绝和苏发努冯会晤。陈毅以极大的耐心多次同柬埔寨、印度、法国等国代表磋商,争取他们对三亲王会晤的支持。6月19日,老挝三亲王终于在瑞士苏黎世碰面。陈毅专门派了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前往苏黎世,同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保持密切的联系。三亲王在会谈中对成立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实现老挝独立和中立等内部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协议。至此,美方再也没有任何借口阻挠日内瓦会议转入实质性谈判了。

事实上,从6月12日开始,尽管美国和文翁-诺萨万集团仍然拒绝参与进来,但已经有多个代表团先后在会议发言中谈到了如何保证老挝独立和中立这一实质性问题。当时摆在与会者面前的有两个草案:一个是经中、苏、越等国事前协商而由苏联代表团在大会上提出的草案,一个是法国代表团提出的草案。陈毅率先对这两个草案发表意见,声明支持苏联草案,认为它可以作为日内瓦会议最终协议的基础。法国草案扩大了国际监察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这不符合1954年日内瓦协议确定的“不干涉老挝内政”的基本原则。

老挝三亲王会晤开始后,美国代表看到日内瓦会议的走势已不受自己控制,于是就在6月20日的会议上抛出了一个由国际监察委员会全面接管老挝的新草案。这个草案是对腊斯克提出的“中立定义”的“要点”的具体化,主张把老挝的外交、内政、军事和经济都置于一个所谓的国际机构的管制之下。会后许多记者询问美国代表团,美方既然提出了这样一个新草案,是否表明美国代表团已放弃了原来的主张,同意进入实质性讨论。对此,美国代表团发言人闪烁其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美方的做法引起与会各方的哗然,多个代表团声明表示反对。美国由此被迫同意会议进入实质性讨论阶段。

在6月26日的会议上,陈毅作第五次大会发言。他首先指出,美国提出的新草案侵犯老挝的独立和主权,使老挝实际上沦为被保护国,根本不能作为会议下一步讨论的合法基础。陈毅说:“在20世纪60年代,难道还有人幻想,用保护的名义来奴役另外一个国家?这种做法,是行得通的吗?”他强调指出:老挝内部问题已由三亲王达成了协议。我们各代表团也都同意保留1954年协议规定的由印度、波兰、加拿大组成的国际监察委员会。由该国际监察委员会按照老挝有关方面所达成的停火协议,对老挝停火实行监督。

最后,陈毅呼吁与会各方:“我们有条件能够最终达成協议。我们应为此而不懈努力。”陈毅按照求同存异的方针,把各方代表发言中的建设性意见综合归纳起来,兼收并蓄,得出各方发言的“最大的公约数”,充分展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得到了与会各方代表的普遍好评,从而一扫会议步履维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沉闷局面,极大地振奋了与会者的精神。

“决定每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归根到底只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

到1961年6月底,日内瓦会议虽然距离最终达成协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由于中国代表团和其他所有希望老挝实现独立、和平、中立的代表团的共同努力,终于突破了美国代表团设置的重重障碍,打开了签署最终协议的大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指示陈毅暂时回国处理其他事务,日内瓦协议具体条款的协商事宜留给代表团的其他负责同志处理。

确定归国日期后,陈毅在中国代表团驻地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邀请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各个代表团、参加会议采访的各国记者和日内瓦会议的服务人员参加。文翁-诺萨万集团也派出了代表参加,只有美国代表团缺席。各界来宾济济一堂,受到了中国代表团的热情接待。陈毅宣布招待会开始后,就四处走动,与来宾们热情交谈。客人们连连称赞陈毅和中国代表团为日内瓦会议顺利进行作出的重要贡献。参加会议采访的各国记者也纷纷趁着这个难得的采访机会,围到陈毅身边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陈毅来者不拒,对答如流。整个招待会气氛热烈、生动活泼,一直持续到深夜,客人们才尽兴而归。这是1961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举行的最盛大、最成功的一次招待会。

7月3日,陈毅在日内瓦会议上作最后一次大会发言。他诚恳地呼吁与会各方求同存异,争取尽快达成相应的国际协议。第二天,陈毅就乘专机离开日内瓦,转道莫斯科回国了。

在日内瓦期间,陈毅先后参加了27次会议。他同与会的除美国和南越外的各方代表团广泛接触、友好协商,多次到各国代表团驻地拜访,同有些代表团的会谈甚至达四五次之多。中国代表团几乎天天都在接待各个代表团的来访。许多在正式会议上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在会场外的商谈中陆续得到了解决。陈毅以热情幽默、平易近人的风度,赢得了与会人士的普遍尊重。

陈毅

日内瓦既是一个国际会议中心,又是一个游览胜地。在日内瓦期间,陈毅仍然像在战场上打仗那样,成竹在胸,从容不迫。到日内瓦不久,他就专程瞻仰了列宁在那里的故居。参观完后,陈毅还兴致勃勃地赋诗一首。其中写道:“六十年来变化多,预言一一尽无讹。”这首诗高度评价了革命导师列宁的思想学说和科学预见,字里行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后,陈毅曾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其间,他阅读了原籍为瑞士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卢梭的大量著作。这次到日内瓦,他专程凭吊了罗尼河上以卢梭命名的小岛,并写诗称颂:“……我来吊汝无多语,雪岭明湖万古情。……当年著作曾名世,汝是弱者代言人。”

日内瓦南面是终年积雪的勃朗峰,整座城市是沿着风景秀丽的莱芒湖湖滨建设起来的。在繁忙的外交活动之余,陈毅挤出时间同代表团的成员一起泛舟湖上,海阔天空地闲话古今中外。一张一弛,有劳有逸,陈毅就是这样带领中国代表团的同志们在日内瓦工作和生活的。陈毅归国后,在中国代表团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日内瓦会议开始对相关国际协议的具体内容逐条展开讨论。最终,会议通过了由中、苏、印、英、法五国代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提出的协议文本。1962年7月初,陈毅再次奉命前往日内瓦,出席日内瓦会议的闭幕大会。在会议的最后发言中,陈毅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国家不分大小,决定每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归根到底只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这是对历时一年又两个月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精彩总结。

猜你喜欢
亲王日内瓦陈毅
迷人的日内瓦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日内瓦骑行之旅
联墨双馨七
日内瓦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精彩纷呈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