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炜 刘兰
说起借调,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人说,借调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领着原单位的工资,干着借调单位的工作,有的却游离于两者之间。
其实,借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人才交流和公务协作方式,存在时间久远,本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通过短期借调,借调单位能完成突发或临时性的重要工作,被借调单位以此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借调干部也能在此过程中锻炼才干。但一些地方长期、大量违规借调干部,就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这些违规借调单位长期依赖“外人”,自己人闲置下来,人浮于事,助长慵懒散作风;被借调单位骨干被抽空,基层“空心化”严重,失去干事创业的战斗力;借调干部留不下又回不去,好处占不了,两头不讨好。甚至有人戏谑借调为“三步曲”:一开始踌躇满志、中途无可奈何、最后“后悔被借”。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借调难题的产生也并非朝夕之事。破解借调难题,不僅要将清退违规借调行动进行到底,更要从根源上入手。专家建议,要探索出台更具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完善借调工作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让干部合理流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