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郁
【摘 要】传统制造业与现代互联网融合发展衍生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发展和优化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科技、智能产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其生产方式为粗放型,企业科技值不高,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集约型企业转型,实现产业链的迁移和生产结构的转型非常必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和共享模式降低企业信息获取和科研创新的成本和难度,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链迁移。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苏州;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2)02-0013-03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1]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中国经济正经历由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中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借助工业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并淘汰低效的传统模式迫在眉睫。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创新,是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复杂多变的新形势给中小企业造成了缺订单、能力不足、管理弱、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提升中小企业对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为中小企业解决产业升级难、人才供给难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2]。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政策。
2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2.1.1 苏州工业互联网法规与政策
苏州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领域。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优势丧失,导致人力成本上升,从而催生了智能制造的需求,这种需求又迫使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苏州市政府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新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于2018年印发了《苏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2019年,苏州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特色基地2家,启动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3]。2020年6月,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召开了苏州市工业互联网推进大会,要全面打造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让“工业互联网看苏州”成为共识。工业互联网在传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2 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
为了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苏州集聚了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和云服务商,可以为工业互联网各个行业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2019年,苏州在建投运的重点平台有20多家,参与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的企业有10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在2020年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中,苏州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十大创新平台”和“十大最佳实践名单”。创新平台包括慧工云IN3制造运营平台、博众TSAMO云平台、紫光UNI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赛迪灵犀智能制造诊断评价服务平台等。实践企业来自纺织行业、电梯行业、电子行业、光伏行业、冷链行业等。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而且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缺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有了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低成本引入较为成熟的智能制造方案。
2.1.3 工业互联网推动苏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运营仍然以传统方式进行,自动化程度低,以人工管理为主。自身转型成本和资金流及人才储备的欠缺使得中小企业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缺乏信心。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同行业的一些大企业已经有成熟的系统,中小企业可以付费使用。这不仅使中小企业减少了硬件和人员投入,也减少了软件系统的开发、測试和运维成本,降低了中小企业转型的门槛。工业互联网下的“预测型制造”要求对生产流程和产品研发过程进行智能化升级,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需求到设计再到生产的企业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搭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数据共享,整合企业生产运营数据,有效利用企业生产资源,减少成本浪费。
2.2 面临挑战
在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支持下,苏州许多中小企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营业绩,但龙头企业占比较少,难以带动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创新投入不足;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认知需求不同,缺乏懂得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等。以上问题不容忽视,技术转型升级及智能化发展仍面临挑战。
2.2.1 认知需求不同
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认识存在不同,大多数企业对数据上云有不少顾虑,实现工业互联网还需要有效的互联网安全制度,维护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网络信任至关重要。36%的企业认为需要数据云化,以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28%的企业认为数据上云必要性不大,内网应用已经足够。25%的企业认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逐步实现数据云化。19%的企业认为机密数据不上云,非机密数据可以上云。10%的企业认为上云安全度不高,不予以考虑,依然沿用保守方式把数据放在企业的内网上。
2.2.2 平台发展不一
工业互联网通过数字技术对制造工业的设备、流程、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效率,增加产能。但是,工业互联网远比消费互联网沉重繁杂,工业所涉及的行业范畴广阔,专业性、复杂性较高,细分垂直领域复杂。工业数据不仅涉及安全,更是企业的财富,因此工业企业对数据上云更加谨慎。因此,当前工业互联网的重心还局限在企业内网的搭建,后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的服务能力:既要解决工厂的内部生产升级,又要兼顾生产之后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展。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成长周期,中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慎重考虑,寻找比较成熟的平台。
2.2.3 核心技能人才缺乏
中小企业缺乏复合型的人才,员工传统思维固化,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效率低,企业对员工的能力扩展、技能培训较缺乏。面对工业互聯网和大数据的建设,很多企业都不知道从何做起,甚至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有哪些工业互联网平台,怎么利用工业互联网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2.2.4 高科技龙头企业较少
苏州中小企业已经形成一些业内知名骨干企业,但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占比仍显不足。因此,应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和苏州地区招商引资红利,重点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科技龙头企业,带动传统行业及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2.2.5 产业链转型困难
全球产业链的高度分工需要中小企业参与其中,苏州地区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以中小企业为全球跨国集团外包低端的组装和代加工为主要特征。然而,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和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升高,因此导致这些产业逐步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区。中小企业在关键科技上受制于人,导致发展规模和价值分工受到限制,甚至被跨国集团抛弃。因此,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实现科技和产业的智能升级,实现向上游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转型。
2.2.6 创新科技发展难以持续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均存在受制于他人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仍存在各种问题。中小企业的短视问题导致企业更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技术革新。部分中小企业虽然重视科技创新,但是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难以持续,难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更加忽视技术研发,科技创新进入恶性循环。
3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促进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帮助企业打破传统思维,树立信息化经营理念
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思维。中小企业急需打破固定经营思维,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挖掘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及时发现市场机会。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可以低成本或免费获得设计软件、App、云服务等,减少数字化转型的早期投入。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先选择急需降本增效的环节部署工业互联网。通过各类工业互联网搭建平台,分析市场信息,寻找顾客资源,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从“产品交付”向“价值交付”的转变,实现企业提质增效降本的诉求。
3.2 优化政策支持,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
苏州市政府于2018年出台了《苏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并不断搭建工业互联网体系,在平台搭建、科研服务推动、“5G+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公正的科技研发环境,鼓励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工业互联网看苏州”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苏州市借助良好的发展政策,构建了综合性赋能平台、行业级应用平台、企业自建平台和专业领域服务平台等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完善可以进一步带动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计划、技术、采购和质量的协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发展,形成以企业服务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4]。
3.3 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落实离不开专业人才,很多企业面对工业互联网无从下手,一是对工业互联网不了解;二是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人才积累不足,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急需一批懂得数字处理技术又熟悉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的复合型人才。苏州众多高校集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要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方式,鼓励高校专业人才进中小企业实践,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互联网培训。在高等院校增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及课程,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同时,以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优秀互联网人才,积极落实互联网技术类人才引进。引导企业做好现有员工的技术培训,确保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能较好地应对企业转型。
3.4 强化基础支撑,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行业间企业间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差距较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部分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而有些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则非常薄弱。支持民营企业建设研发创新平台,通过重点研发平台资助、科技贷款、企业专项债等金融扶持,支持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创新[5]。加大对中小企业装备升级改造的扶持,促进基础设备互联互通。鼓励企业实施智能自动化设备落地,加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服务,向企业推广应用数据传感设备和各种云生产设备。苏州加快推进5G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并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标杆,创造条件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在相关政策设计时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优化企业转型支撑条件,加强对技术、资金、人力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支持。
3.5 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产业链
苏州产业集群众多,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重点行业企业库、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典范,培育设计行业解决方案。在平台的服务基础上对接产业上下游,整合上下游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的多样化服务,共享的同时又满足不同企业的用户体验。通过信息技术贯穿产业链各端企业,实现资源和数据的交流共享,构造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系统。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开发个性化服务。借助多种开放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提高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并通过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满足不同顾客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34):12-20.
[2]李恺.新基建下工业互联网建设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0(6):28-29.
[3]李亚平.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8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J].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0(1):1-11.
[4]郭枝权.从苏州实践看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N].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6(14).
[5]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政协报,2020-0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