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建筑施工类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5-11 11:56王玮孙武赵志强郭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线下工程施工教学模式

王玮,孙武,赵志强,郭玉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建造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使线上教育教学全面实施。在“后疫情”时期,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冲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授课的主要形式。“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是国家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后疫情”时代,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实施优势教学,建立高效课堂,在“抗疫”的全面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建筑施工类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提供了借鉴。

1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对实践应用要求较高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其主要培养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具有从事地基基础施工管理、处理地基基础一般问题的能力,在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通过课程调研,结合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体系复杂,理论与实践要求高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基坑降水、支护、开挖、验槽、回填;各类基础图纸识读、钢筋、模板、混凝土各分项工程施工和质量检查;各种地基处理施工。各模块知识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牵制;既要讲授学生就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必要的地基基础施工技能训练,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学时不足,授课内容及深度高度挤压

调研得知,该课程一般在40~80学时。为满足既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授课时不得已牺牲学生感受,对内容和深度高度挤压,采用“满堂灌”式教学,课堂教学互动普遍不足[1]。

1.3 教师教学组织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教师具备教材、黑板、粉笔、PPT即可完成授课。信息化教学形势下的教学需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制作在线课程,对教学合理设计与组织,将资源内化、吸收、提升、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教学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又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指导,并具有将多元化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整合的能力。

1.4 学校生源复杂,个体差异明显

受高考层次选拔机制、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以及国家政策影响,高职生源包括普通高中生,中专、职高、技校招生的“三校生”,以及高职“百万扩招”中的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入学起点、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群体混合组班,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同时教学也较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是由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其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2]。

2.1 搭建在线开放课程基本路径

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水平高低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搭建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首要任务。没有资源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支撑,混合式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基础工程施工”课程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过实践总结,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本要求、基本框架以及建设原则等,确定搭建在线开放课程的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基本路径

2.1.1 课程总体设计

搭建在线开放课程,首先要理解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熟悉在线课程平台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要求,必要时进行平台建课相关培训;梳理课程已有建设基础,明确需要进一步建设和补充的资源和知识,高度概括课程整体内容,体现特色和亮点。

2.1.2 组建课程团队

根据课程建设基础,确定课程负责人、课程主讲教师、课程辅助技术人员,为课程后期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基础。

2.1.3 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负责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结合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订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重构,完成在线课程教学框架设计,制订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完成课程综合概述。在整体设计中始终注意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3]。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通过对企业、行业的充分调研,在行业、企业以及课程专家指导下,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建筑施工技术两门课程高度糅合,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基于地基基础施工工作过程并兼顾应用性知识学习的全新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内容重构

2.1.4 单元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框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要达到能力水平,按照模块化的思想合理划分知识点和技能点,从而确定需完成的微课数量,进行微课素材搜集整理和设计。

2.1.5 课程微课制作

根据选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短小精悍、主题聚焦,“高内聚、低耦合”[4]为出发点,选择合理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式,合理规划微课内容和资源、撰写脚本,完成微课制作。高质量微课的脚本撰写,即是上课真实情境再现,尽可能做到教学内容、音容、动作面面俱到,整体规划。

2.1.6 课程其他资源制作

为满足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共享,便于自学的教学需求,除需要准备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思维导图等基本教学资源外,还需要准备大量、丰富的其他文本、动画、图片、现场视频、资源、习题、作业、讨论、考试等其他教学资源;并实施有趣、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促进课程的持久发展。

2.2 基础工程施工混合式教学模式选择

“基础工程施工”是基于爱课程平台建立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基于爱课程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一般有MOOC/SPOC+慕课堂+翻转课堂+线下考试;MOOC/SPOC+慕课堂+线下课堂教学+线下考试;MOOC/SPOC+慕课堂+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教学+线下考试三种模式。

按照2019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共80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结合学生特点选用“MOOC/SPOC+慕课堂+翻转课堂+线下课堂教学+线下考试”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课程内容的性质区分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学生群体特点展开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对于实验操作类内容采用“MOOC +慕课堂+翻转课堂+线下单元测试”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通过MOOC平台自主学习新知识,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体会以及解决问题、完成作业等。课堂教学由教师单纯讲授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慕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教学,由于每个成员在合作中所起的作用和完成的质量会有差别,为能更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入线上单元测试以区分学生个体学习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高职学院学生普遍喜欢动手不善逻辑思考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课程项目计算等其他内容采用“MOOC+慕课堂+线下课堂教学+线下考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线上和线下课堂按照课程内容难易程度进行有机整合。学生课前通过MOOC+慕课堂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对知识点的预习,完成相关自测,教师通过平台监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错题分析了解学生易错知识点。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面授教学的优势,结合课前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项目化教学展开教学,以实际工程案例为教学载体,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增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踏实认真、团结合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中充分利用慕课堂发布练习、测验、讨论等,讲练结合,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后学生针对课堂教学中没有听懂的问题、没有完成的练习和作业等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复习、巩固和提高。为能更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入线下考试评价学生个体学习差异。

3 基础工程施工混合式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

3.1 课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

学习教练肖刚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7]。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MOOC特点、慕课堂、线下课堂教学优势以及教学内容特点等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整体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基础工程施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基础工程施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

3.2 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判断其价值。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根据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基础工程施工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的原则[5],建立了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学生最终成绩由线上综合成绩、线下项目任务、线下平时成绩、线下综合考试、加分项、旷课扣分等折算确定,构建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考核机制,其中过程评价成绩占60%,结果评价占40%。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综合评价体系既有助于激发学生敢于设想、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能更好地培育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8]。

图3 基础工程施工混合式教学评价

通过对建工2019级与2018级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如图4所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由图4可知,2019级及格率明显高于2018级,优、良、中比例分别提高了2%、4%和3%,不及格比例降低。

图4 2018—2019级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效果对比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是在信息化教学形式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坏受课程教学内容难易、在线资源建设水平高低、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教师教学组织能力、设计能力、信息化整合能力、学生基础薄厚及学习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结合基础工程施工课程特点和教学经验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混合式教学实践,“学时不够,教学内容和深度高度挤压,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后期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线下工程施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