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灿,黄永红,刘 颖,黄淑菡,李 银,王丽姿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健康管理科,广东广州 510280)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防控工作。为加强核酸检测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核酸检测能力储备,避免局部疫情出现甚至暴发,各地均把提高核酸检测能力作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基础性工作[1]。如何更加合理、快速地开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避免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维持正常就医秩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品管圈是指一群工作性质相似者自发组成的一个小组,选定质量改善主题,利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及团队力量,在工作现场持续质量改善的活动形式[2-3]。据文献报道,品管圈在临床质量管理方面已显现出较好的效果[3-5],但其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管理上的应用目前暂无报道。因此,为缩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待时间笔者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7 月6-10 日品管圈改善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者247 名(对照组),其中男136 名,女111名,年龄为(38.7±13.3)岁,首次来院检测56 人次,多次来院检测191 人次;2021 年3 月8-12 日品管圈改善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者251 名(观察组),其中男128 名,女123 名,年龄为(38.9±13.8)岁,首次来院检测44人次,多次来院检测207人次。纳入标准:(1)核酸检测集中在上午时段9:00-10:00;(2)行为意识正常者;(3)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中途拒检者;(2)行为意识异常无法正常沟通者。两组受检者性别、年龄、检测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主题选定与计划拟定品管圈小组6 名成员,其中辅导员1 名(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长1 名。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为“关口圈”。全体圈员采用5、3、1 评分法,从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 个方面进行评价,最终选定“缩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前人均等待时间”为本次活动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活动周期为8个月。
1.2.2 把握现状 分析对照组受检者核酸检测等待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经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各项因素进行讨论,包括护理人员、志愿者、受检者自身等,并根据相应的要因制作查检表、柏拉图,按照查检表的结果收集数据,以二八原理和柏拉图寻找本次活动需改善的重点问题:排队时间久,占比72%。
1.2.3 设定目标根据柏拉图得出改善目标。本次拟将受检者的采样前等待时间确定为95.4 s,目前受检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54.2 s。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154.2-(154.2×53%×72%)=95.4 s。
1.2.4 要因分析与真因验证针对改善重点问题“为什么排队时间久”进行了鱼骨图解析(要因分析),见图1,合并同类项后共找出25 个原因,投票选出5 个要因,同时运用三现原则验证其真正的原因,分别是:(1)开具申请单途径繁琐;(2)就诊流程不清晰;(3)岗位设置不灵活;(4)信息化程度不够。
图1 原因分析鱼骨图
1.2.5 对策制订和实施全体圈员针对上述4 个真因拟定了10 条对策,投票并经过同类对策整合,最终确定4 条。(1)流程再造。品管圈活动融入流程再造理念[6],即以受检者需求为导向,以受检者满意为目标,通过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前流程的梳理和分析进行关键节点的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一站式通过、全程无纸化的优质护理服务链,具体措施如下:①所有节点及手续均可在一个集中点完成;②流行病学调查及症状自查可在预约缴费前完成;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无纸化就医模式;④受检者基本信息通过服务前端数据进行采集;⑤运用条形码技术取代人工抄写试剂管。(2)有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7],合理管控号源,在预约缴费前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及症状自查,推演高峰时段,随机调整工作安排,不断简化预约程序,借助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介滚动式播放核酸检测流程,医院公众号及科室订阅号发布相应的推文进行宣传,同时开通线上核酸检测咨询服务,及时跟踪学习最新政策信息,完善核酸检测服务。(3)规范化培训弹性调配人力。进行疫情防控全员规范培训[8],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与技能,熟悉临床表现、传播途径,进行应急演练,掌握有效应急预案等;预检分诊人员知晓如何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穿脱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必要时升级防护要求,每次接触患者前后立即进行手卫生)、就诊流程及风险管控等;实时根据预约量和人流量弹性排班,合理配备人力,白班岗位实行7:30-13:00和14:00-18:00分时段休息制。(4)优化布局,降低院感风险。根据检测需求,重新布置规划检测环境,划分区域,洁污分开,使其符合院感要求;一号区域流调排查,二号区域登记取管,三号区域标本采样,地面张贴醒目1 米排队标识线,不断进行广播宣传提醒;区域标识详细正确,流程指引清晰明了,并在院内外多个位置进行核酸检测流程的宣传,各个通道、路口制作醒目路标指引;无纸化就医在节约纸张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纸质媒介在各人群中来回流转和传递,一站式的流程优化避免受检者来回奔波,减少在院逗留和聚集的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5)观察指标。统计品管圈管理前后受检者采样前等待时间、就诊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
采用SPSS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品管圈活动后,圈员们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及沟通协调能力有很大提高,见图2。
图2 无形成果雷达图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受检者采样前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就诊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自2020 年疫情开始截至目前,本院核酸检测量达到53 万人次,日检测量最高达到5621人次。
表1 两组受检者采样前等待时间、就诊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知,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的护理质控、标本转移、物资准备、现场指挥等环节在品管圈活动中不断得到优化,护理、检验、感控、后勤等部门在采样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分工清晰,协作有序。在实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经过不断简化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合理规划布局、优化检测程序,可以实现核酸检测的全程无纸化,挂号预约、线上缴费、信息采集和标本采样均可一站式通过。相比传统的窗口挂号、现场缴费等排队现象,手续的简化大大减少了就诊者来回奔波及等待时间,为受检者带来方便。
受检者在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核酸检测项目并完成缴费,线上提交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出示行程码,凭身份证读卡领取试剂管进行采样。信息系统的支持可迅速满足大批量核酸检测需求,手持式智能终端直接录入数据并全部通过信息化处理和保存,有利于后期进行即时的检测结果上传,有效实现了粤康码、穗康码、行程码等健康码核酸检测信息工作的衔接,方便群众终端查询。减轻了采集点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可达到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提升受检者就医体验感的效果。由此可见,品管圈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9-11],信息化的应用价值突出。
2021 年1 月春节期间出台应检尽检返乡政策,5月广州爆发新一轮新冠疫情,两个重要节点均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新冠肺炎筛查工作。现实工作中受检人群的流动性和复杂性给全员核酸检测带来了很大难度。在此前提下,广州也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城市之一,疾控、医院及社区各部门面临严峻挑战。核酸检测采集现场人员来源复杂,人群聚集,加大疫情传播风险,长时间预约排队造成受检者焦虑和疲惫,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就医体验感下降。本研究中,品管圈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流程中的优化管理大幅度提升了检测通过率,受检者采样前人均等待时间明显降低,就诊流程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自2020 年疫情开始截至目前,本院核酸检测量达到53 万人次,日检测量最高达到5 621人次。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1)核酸采集点是在疫情状态下临时设立的新部门,前期未有更多固定的成功模式进行参考,不能完全展现各采集点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2)各采集点人力大多从各科室临时调配,工作人员不固定、持续作业强度大,给采集点工作人员的身心带来了巨大压力及考验。(3)采集点场地及配套设施为临时组建,医院及相关部门短时间内在疫情防控、人员管理及设备设施上投入有限,如何合理建设和使用核酸检测采集点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今后研究者可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出发,结合国内现阶段抗疫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各省市地域特点,开展更多关于提高群体免疫及群防、群治的研究,实现疑似病例零漏诊、院内感染零发生,为今后的抗疫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循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