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义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一般是不上新课的。那可以跟学生们聊些什么呢?
备课时,脑海中掠过了今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绝美的画面。该舞蹈运用舞台艺术重现了大宋美学,完美地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绘画艺术,惊艳了全国观众。这节课,就聊聊这个吧。我询问学生: “这个舞蹈表现了什么?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同学们很坦诚: “很美,很震撼,但是看不太懂。”
诚然,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鉴赏能力,一般人很难看懂。我们只看见一群女子青绿长裙曳地,发髻高耸入云,犹如在画卷中翩翩起舞,缓缓转身,稳稳下腰,举手投足间似有千言万语,但其实对这样一个作品却并不是太理解。
我在学校网络互动平台发布了关于《千里江山图》及作者王希孟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大概了解画卷内容与天才画家王希孟的经历。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宋代至长的画卷,是十大绝世名画之一。天才少年的才华与盛气,全数化作这幅传世丹青。它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更是一版宋朝的“航拍中国”,画卷本身就是一曲壮丽辉煌的行板长歌。
我打开《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韩真的专访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背后的创作故事。韩真在采访中表示,创作中最大的难度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你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程度和作品状态是成正比的。”为创作《只此青绿》,编导们先是研究《千里江山图》,后又钻研宋代相关的诗词、绘画,用时近1年8个月才将《只此青绿》搬上舞台。
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学生们再看舞蹈视频,似乎对舞蹈者的服饰、动作、神情,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顺势说: “王希孟的成功并非偶然, 《只此青绿》诗歌舞蹈剧的成功也非偶然,他们背后都是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汗水。而看懂出色的作品更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和阅读积累,希望同学们能在阅读中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精神修养。”
之后,我引用了诗歌 “推文”《何为青之美》,全班齐声朗读——“何为青之美?它是墨,是绿,是蓝。它是不同季节里的天空、山川、湖水。它是悠长岁月里的期盼、无常、愁绪。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沉静和淡泊……”当铿锵有力的朗读声音从教室里飘出时,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
青绿千载,山河无限。我欣然想到,今天在课堂上悄悄播种下的这颗种子,应可期待长出一片绿油油的小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