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点缀锡城印象
——江苏省无锡市厚植绿色家底、走好绿色发展新路

2022-05-10 05:33李安国
国土绿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无锡市无锡

李安国

2022年的虎年春晚,一支《只此青绿》的舞蹈诗剧火遍神州大地。“青绿”是《千里江山图》的灵魂,而“青绿”之于无锡,则是永恒不变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行驶在无锡市贡湖大道,红色的羽毛枫、紫色的鼠尾草与金黄的孔雀草不时从车窗外掠过。行走在无锡城街头,近百组主题花卉园艺造型扮靓城市风景,绿雕、花球、绿植的立体组合让市民犹如身处公园之中。眼前的无锡,将“生态绿”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绘就了无锡的最亮底色。

1 开放式湿地布局城市绿色空间

2 城市公园打造“绿意”生活

贯彻新发展理念厚植锡城“绿色家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这一决策部署为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提出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无锡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工作,力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破解新时代的发展矛盾。

摸清“短板”,激发绿色动能。从无锡市公园绿地现状分布图中可以发现,全市共有500多处公园绿地,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从空间分布上分析,新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大、数量少、分布较为集中;老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小、数量多、分布散,总体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中部不足的不均衡结构布局。从无锡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来看,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43.43%,林木覆盖率27.8%,与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并不相匹配。如何补足生态短板,将无锡良好的生态基底发挥出最大优势,用看得见的变化提高市民生态幸福指数,是无锡自然规划人近年来不断努力的方向。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无锡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2020年提出创建并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随后出台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将创成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阶段性任务,细化工作清单至140项,在补齐基础短板上下功夫。目前,无锡市已成功创建为“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

3 江阴长江沿线生态修复

宜兴青龙山公园彰显矿地融合绿色成效

太湖大道绿树成荫编织城市绿网

专项规划,铺就绿色基底。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基底,其空间布局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专项内容。2021年5月,《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依法守护了全市约10.77万公顷的湿地资源,从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创设异地替代性修复、维护湿地生态的完整性等方面,解决了湿地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无锡市立足顶层设计,编制形成了《无锡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这是无锡市首部湿地保护规划,通过布局宜兴生态引领湿地区、太湖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和城市河湖湿地区四大片区,初步形成环太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新格局,铺就城市绿色肌理,进一步增强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统筹思维,实施全域增绿。实施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无锡市在摸清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科学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空间匹配关系,统筹谋划国土利用格局。在《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公示稿中,无锡市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意识,统筹水资源、湿地、耕地、林地、矿产等自然要素,通过构建水资源保护格局、宜兴林木资源集中区和环太湖景观森林绿带的“一区一带”林地保护格局,建立自然保护体系,形成全域全要素整体保护新格局。

编织城市绿网打造锡城诗意家园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需要完整、准确和全面。科学布局绿色空间,是优化城镇空间、构建与生态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格局的有效路径。无锡市以“点、线、面”创“立体式”绿色空间布局,构建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嵌套耦合、和谐相融的整体空间格局,以城市绿网打造共建共享的绿色生活空间。

注重“点”的布局,彰显生态绿色福利。城市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在空间上的映射,为建造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无锡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以公园绿地建设为切入点,在突破传统意义公园体系的范畴下,发挥公园形态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性作用。为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江阴市着力挖掘历史基因,展示城市文化,分别在长江岸线建立了黄田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锡澄运河五星桥样板段,真正实现还绿于民。为让群众近距离享受绿色空间,无锡出台《无锡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十分钟服务圈带来的“绿色福利”。2021年以来,无锡市新建和改造游园24个,完成19条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和32条道路的行道树专项整治,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有明显提升。

保障“线”的流畅,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惠勤路作为进出无锡市火车站停车场主干道,车流量大,人员流动频繁。原来,这里道路坑洼,人行道不畅,沿线景观装饰老旧,严重影响城市容貌。2021年“美丽无锡”建设城市道路景观综合品质提升行动启动之后,惠勤路“摇身一变”,通过有机更新,使街角绿地更为人性化、生活化、花园化,营造出了城市窗口的街景花园景象。无锡市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与“美丽无锡”建设有机结合,并确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速补足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短板。目前,太湖大道等高架花箱正在进行整修更新,蠡湖之光等区域逐步开展景观节点改造,各道路、居住区绿化节点也在有序建设中。通过开展“美丽无锡”一项项子行动,无锡正在努力打造内外兼修、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力求“面”的完整,编制城市生态绿网。绿色发展需要城乡并重,无锡市在推进“美丽无锡”建设行动的同时,多举措打造绿色公共空间体系。近年来,全市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工作,2021年共完成造林绿化3151.65亩,超额完成省下达1500亩的目标任务,完成率达210.11%。全市2021年底有林地面积792.44百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200.79百公顷,四旁树折算面积91.81百公顷,森林覆盖面积1085.04百公顷。省级绿美村庄建设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31个绿美村庄建设任务。同时,无锡市围绕高品质“湖滨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有序推进《无锡市绿道网规划》编制工作,旨在实现“湖山融城、九水归心”的山水城绿道格局。通过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将绿色公共空间体系与分布均衡的公园绿地、城市道路串联起来,构建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网络,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生态体系。

低碳转型锻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是推进新时代低碳绿色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土空间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构建低碳型国土空间格局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生态修复,夯实自然生态本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对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无锡市开发强度大,可用地资源少,为寻求保护资源、释放空间、激活要素、多赢发展,无锡市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结合水资源实际情况,恢复长广溪湿地生态系统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生态修复+文化融合”,打造了一系列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修复“新样板”,让老百姓在分享生态“红利”的同时,还原无锡江南水乡“本色”。2021年以来,无锡市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200余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7.5%,已建成蠡湖、长广溪、梁鸿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29个湿地保护小区和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覆盖的地级市。

矿地融合,创建绿色发展新路径。宜兴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多年的开山采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从2019年开始,宜兴市获省厅批复,着力打造省级“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宜兴市按照“综合整治、系统修复、三生联动、全域优化”的系统工作模式,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为基础,以国土生态恢复性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创新,积极探索集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和整治一体化的矿地融合发展新路径,将原来单一生产要素的治理和单项修复工程的实施,转变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保护修复。三年来,宜兴市共实施项目530个,整治规模2236公顷,新增耕地475公顷,释放流量空间1191公顷,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

价值探索,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江阴市立足于濒临长江的自然条件和繁荣发达的经济基础,作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努力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和路径。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深入探索生态资源指标交易、生态产品增值溢价、生态产业化、生态补偿等多种价值实现方式,有效解决江阴生态产品实现路径单一、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无锡市无锡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解析
无锡一棉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无锡市林源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