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林业局
松山湖的风景林
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林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共建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抓手,推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绿化美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市森林面积132.75万亩,森林蓄积量364.74万立方米,共建立森林公园21个,总面积339.61平方公里;湿地公园24个,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6个,总面积88.3平方公里。东莞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
立足“生态强市”,国土绿化再创新成就。10年来,全市建成绿道1364.31公里、生态景观林带280.79公里及彩色林168处,累计完成人工纯林改造6227.7公顷、幼林抚育1.7万公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1年的33.7%提升至2021年的85%,有效实现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大屏嶂林场被评为“全国十佳林场”“全国康养林场”,银瓶山森林公园获评全省十大最美森林,清溪获评“中国最美小镇”,道滘、凤岗等11个镇街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小镇”,中堂潢涌、谢岗南面等4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茶山牛过蓢古村落被评为“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
致力“生态惠民”,公园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共建有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4个,建成镇街以上城市公园336个、小山小湖社区公园114个,596个社区(村)都有绿化小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83平方米,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市各森林公园年迎客量逾2500万人次,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三大森林公园均被评为省四星级森林公园,东莞生态园湿地景区获评珠三角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华阳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突出“生态保护”,资源效益再获新提升。完善88.3平方公里6个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成生物防火林带671公里,管护省级生态公益林236.74平方公里,开展流域河涌水生态综合整治,茅洲河、石马河流域水质稳步改善。全市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630种,其中珍稀植物115种,包括广东五针松、三尖杉、穗花轴榈、短萼仪花等,还有红花荷群落、土沉香群落、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润楠群落等特有野生植物群落,以及古树名木3859株、风水林群落6处。全市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44种,2021年在樟木头林场发现中华穿山甲繁殖种群,为近20年来首次发现,“网红明星”黑脸琵鹭、野生珍稀兰花无叶美冠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被意外发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强化“生态理念”,城市内涵再增新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市领导率先进行义务植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以志愿活动、党员活动等为主题履行植树义务,34个镇街(园区)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景观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开展植树活动,森林公园推出树木认种认养活动,每年全市约113万人次以实际行动为东莞再添新绿。推动乡村振兴林业行动,每年以“苗木下乡”方式支持20多个社区(村)开展绿化建设,389个村居完成美丽幸福村居单村建设,6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及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基本建成,70个“特色精品村”正在有序推进,城乡“亮点项目”及“精品工程”不断呈现,城乡绿化品质有效提升。
落实“生态经济”,城乡发展再添新动能。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部分镇街实现林业首次分红的历史性突破,东莞荣获全省唯一“林改先进典型”。其中,谢岗镇南面村通过“规模经营”的林改方式,将所有林地集中起来建设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当地村民被聘为治安员或清洁工,村集体承包经营停车场和游览观光车项目,公园周边十几家农家菜馆先后开张,不仅解决了70%以上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餐饮、旅游观光等行业的有序发展。统筹考虑公园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连片升级改造。如华阳湖湿地公园建成后,大大改善了所在地麻涌镇的营商环境,吸引京东、云南城投等19个优质项目落户,总投资538亿元,显著增强了麻涌镇的发展动能。
以专项规划为蓝本,谋划高质量生态建设。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出台《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5)》《东莞市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6)》和《东莞市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印发《东莞市落实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工作方案》《东莞乡村振兴林业行动计划》和《东莞市“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工作方案》,以市委市政府推进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及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等工作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拓宽城市生态容量,确保生态建设科学合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以机制改革为突破,推动可持续生态发展。实施镇街森林公园补贴政策,根据镇街经济实力,以基础设施建设每公顷5.4万元标准分档次补偿。出台湿地公园建设补助方案,市镇财政根据每公顷101万元的控制价,按1:1比例进行配套。市财政每年补助樟木头国营林场850万元,实现东莞市域范围全面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持续实施农村集体非经济林补偿政策,市财政给予全市21.13万亩农村集体非经济林每年每亩100元补贴。逐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2021年市、镇财政按等级对35.51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偿82元、72元和62元。目前,市财政每年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专项的资金超过2亿元,各镇街每年造林绿化资金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形成由生态补偿机制让利、林权改革机制分利、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返利组成的系统性利益驱动机制,林业发展动能不断激发。
以资源监管为支撑,维护一体化生态安全。严格落实林地定额管理,推行容缺受理绿色通道,服务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严控林木采伐,采伐指标只安排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有害生物病死木采伐以及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水源涵养林改造的透光伐等,森林蓄积年净增长率达3%。建设平安林区,组织开展“扫黑除恶”“春雷行动”“红线行动”等林业综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区域联防制度,建立市、镇、村三级扑火队伍,完善一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加强造林苗木“两证一签”管理,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薇甘菊、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控,全市未发生检疫事故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