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丽 严丹 梁英梅 车少冬
高血压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流动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高于正常人群,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无任何临床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头痛、疲劳、心律失常、心悸、耳鸣等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且据调查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概率高,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应借助药物疗法等实现对病情的长期控制[2]。临床常采用常规护理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生理需求为重点展开护理服务,但是缺乏对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干预,这样容易造成患者护理依从性低,临床整体疗效不佳的情况[3]。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而优质护理作为护理模式的一种,主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患者作为重心,针对性落实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加强对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4]。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围绕患者开展,主要采用管理医院环境、运动指导、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来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5]。本研究主要以我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选取2020年1—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4名老年高血压病(HB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无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条件:重大器质性病变、精神病史、智力残缺、沟通障碍、资料数据不完整、中途退出本研究、不愿加入到此研究的患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2~85岁,平均68.71±0.47岁;病程:3~11年,平均5.64±0.44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1~84岁,平均68.75±0.51岁;病程:2~12年,平均5.61±0.4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实施得到伦理委员会的准可。
对照组给予病情宣教、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血压定期监测等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受到长期病情的影响,心理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这些情绪波动极易导致患者血压升高,所以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高血压诱发因素、危害性、症状表现、治疗措施、预后效果等知识内容,告知患者有效的生活干预与药物干预,能够使BP值保持稳定,并不会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从而使患者正视病情,保持乐观心态,快速适应患者角色,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6]。此外,护理人员叮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鼓励,平时多带领患者参加户外活动,以此来放松患者的身心。护理人员可以构建由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组成的微信、QQ群,相同疾病类型患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7]。
(2)饮食指导:高血压病患者“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日常护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调护,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减少患者每日钠盐的摄入量,确保日常饮食中的食盐在6 g以下,平时可以用小勺进行衡量。养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减少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食物的摄入,降低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具体在饮食中可以增加纤维素、富含钾元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水果、蔬菜、豆类、低脂奶制品等。
(3)运动指导:在患者血压稳定时,护士需要基于患者的病情确立运动计划,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例如适当做一些慢跑、步行、太极等有氧运动,同时运动强度需做到循序渐进,切记空腹运动,具体可以在用餐后的30~60 min进行运动锻炼,护理人员在指导运动过程中及时评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通过长期运动锻炼,达到改善患者体质,降低疾病不良影响的目的。
(4)用药护理:除常规告知患者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种类之外,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原因在于老龄患者极易出现记忆力下降,易发生药物漏服、药物错服等不良事件,缺乏较高的用药依从性,因此,护士为了充分保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坚持用药,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定期随访,取得患者及家属治疗中的配合,可告知家属于患者平时生活中在药品包装盒上用大字标签注明用药类型与服药时间,并在用药时间定制闹钟,确保患者及时科学用药[8],使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环境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士需要为患者营造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对于病房需定期开窗透气,同时实施紫外线消毒操作,使得空气内细菌含量下降[9]。病房中要配置齐全的饮水机、电视等设施,从而增加环境的温馨感,以免患者对环境过于陌生出现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针对居家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也要嘱家属为患者创造和谐安静的环境,鼓励家属参与到治疗护理工作中,对家属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做好家属特别是患者配偶的思想工作,让家属认识到家人的支持和家庭环境对于患者疾病恢复的重要性,使家属给予患者提供全面支持。
(6)健康宣教:叮嘱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切记情绪大起大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采用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高血压病患者和高发群体进行宣传教育,加强患者及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强调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科学行为方式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10]。
(1)干预前后血压变化:主要指标为收缩压、舒张压等。
(2)护理满意度:评估工具为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法,在具体内容上涉及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等,合计100分,评分正向相关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体基于分值,把护理满意度划分成3个等级,若<69分,代表“不满意”,70~84分,代表“基本满意”,85~100分,代表“非常满意”。
(3)生活质量(QOL):评估工具为SF-36评分量表,涉及4个维度(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愈高,患者QOL愈佳。
采用SPSS 23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比较(mmHg)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受到饮食结构改变、社会环境变化、生活压力、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老年高血压病发病率不断提升,根据我国最近期高血压病患病率数据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年龄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27.9%,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并发症如脑出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存在较高致残率、病死率,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疾病临床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与QOL存在极大威胁[11],为了预防持续高血压损害患者心、脑、肾等各个重要脏器,需要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长期而优质的治疗与护理,从而延缓疾病发展。当前我国在药物干预以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功能为目的的前提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全面实施优质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同时可实行责任包干制护理,这样患者从入院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的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减轻其内心的焦虑不安和紧张、抑郁等情绪,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由此增强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同时QOL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皆提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优质护理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13],特别是提倡责任制护理,更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心理护理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信赖护理人员,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14],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心理护理,还有利于患者调整心态,减少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有效控制血压。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掌握必要的自护技能[15],提高患者药物治疗和服药的依从性,同时也有利于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获得家庭支持。适当的运动和饮食指导,能够提升患者机体防御能力,对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防范作用。因此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可获得明显效果,患者的血压能够获得有效控制,提升患者的QOL与预后水平,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