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性特点、心理因素与社会支持的分析

2022-05-10 23:44王鑫丽赵瑞莲李健王唯平
智慧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神经质缺血性进展

王鑫丽,赵瑞莲,李健,王唯平

(1.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心理科,山东 潍坊 261031;3.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二科,山东 潍坊 261031)

0 引言

急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脑血管病主要病种,不仅引起患病群体的致残致死,还影响了心身健康,如卒中后情感异常、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等。文献研究报道抑郁10.9%~20%,心境恶劣3.1%,适应障碍6.9%,焦虑5.9%~23%。且真实病程中医护患三方往往关注程度不够,影响了患者临床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质量及回归社会能力,也是促使卒中复发的重要因素。穿支动脉病变型卒中目前研究标准各异、病因机制复杂、评判血管方式偏颇,且病情易进展,限于病变功能部位,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诊治策略、疗效争议,近期预后不良,导致患者心理与疾病负担加重,引起临床医护重视与探讨[1-5]。研究报道提示脑卒中与患者的个性因素与心理转变关系密切,但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探讨117例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个性特点、心理因素与社会支持,以增强该患病群体的诊疗及康复预后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5月诊治的117例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标准,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经颅脑MRI证实,入院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较入院时运动功能项增加≥1分或总分增加≥2分[5]。排除标准:①脑出血、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痴呆及认知障碍等疾病;②既往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③严重的听力、视力及语言功能障碍;④严重的心肝肾、呼吸、内分泌者;⑤血液及肿瘤疾病;⑥中途退出、资料不全、不配合者。符合研究标准117例为观察组,年龄(59.83±14.62)岁,男68例,女49例。同时选取非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缺血性脑卒中117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2.35±13.16)岁,男63例,女5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两组人群知情了解,分别签名授权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获批。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自设量表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年龄、城乡住址、婚姻、文化程度住院费用支付状况等;②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心理健康状况,5级评分、10项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总分;③采用艾森克个性评定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s,EPQ)评估个性化心理因素,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 )、掩饰(L)[6];④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SRS)分为主观、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总支持,体现了个体对社会支持系统感受程度[7]。

1.2.2 实施方法

研究者统一向所有研究对象,介绍进行调查目的、方法,采取一对一调查,对结果详细登记记录,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两组间应用χ2检验比较。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状况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职业、收入、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总分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状况资料的比较

表2 两组SCL-90评分比较

2.2 两组艾森克个性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艾森克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神经质(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内外向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掩饰(L)与精神质(P)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EPQ分值比较

2.3 两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比较

社会支持量表结果提示社会总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差异显著,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客观支持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SRS分值比较

3 讨论

情感障碍较为常见,与脑卒中伴随或共病,增加、诱发或加重脑卒中诊治干预,降低防治及功能康复依从性,明显增加疾病复发、功能残疾与死亡率,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生存质量,明确加重疾病经济负担[8-10]。既往研究显示与焦虑抑郁家族史及白质网络微结构损伤、不同单胺类神经解剖通路功能异常及卒中相关因素如病变部位等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征在卒中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8-10]。

穿支动脉病变型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诊治中以动脉硬化及心源性干预策略为标准,加之其病变特点,除易出现言语肢体功能障碍、病情易恶化、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受限、个人家庭经济负担导致负性心理情绪变化外,患病个体的个性特征影响卒中后心理适应,同时心理特性是卒中后精神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等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SCL调查分析得出,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阳性项目总数、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过分担忧、脾气暴躁、不配合诊治,过分放大肢体言语功能障碍表现,一味地执着于药物、他人现身说法、上级医院,甚至怀疑医护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加重促进脑卒中进展恶化。

个性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个体行为,有神经质、外向性、经验开放性、认同能力和责任心[11]。本研究通过艾森克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神经质(N)(50.47±9.31)明显高于对照组(45.43±10.56)(P<0.05),内外向分方面观察组(43.75±13.32)显著低于对照组(49.24±10.45)(P<0.01)。证实了患者神经质倾向明显,情绪较脆弱,性格较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自制力差,神经质高表示患者情绪化明显、易波动、焦虑出现频率高、易怒、烦躁,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不稳定、易冲动、反应过于强烈[12]。潘群[13]等曾将15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到研究中,结果显示内外向(11.24±4.21)与精力、精神健康呈正相关(P<0.05,P<0.01),而神经质(12.45±4.10)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高传伟[14]等学者对98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神经质分升高(8.93±4.5),而内外向分降低(12.17±4.87)。本研究与高传伟等学者研究相比,结论相似,而与潘群等学者研究相比较,神经质组结论相似,而内向组结论相反,考虑与研究对象的社会资料与背景不同有关,仍需进一步明确结论。个性特征在应急状态下易出现神经免疫功能紊乱,心肺内分泌器官功能并发症,加重病情,如患者具有显著抑郁、焦虑易感性,增加或加重心理疾患,延缓疾病康复及降低生存质量[8,14]。

社会支持是应激与病患间关键媒介因素,具有稀释缓冲应激,维持个体的情绪稳定。本研究发现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社会支持总分(27.58±8.81)、主观支持分(17.79±8.55)、支持利用度(7.86±3.45)显著低于对照组(30.76±9.47、17.79±8.55、7.86±3.45)(P<0.05),支持社会支持在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作用。因此脑卒中的诊治、预防,除了重视常见危险因素的干预控制外,还应重视病患社会心理因素的干预,降低负性事件导致应激反应、增强负性事件的应变承受能力、减少应激时间、增强患亲至亲纽带小环境关系、完善医养护社会保健软硬件设施、多媒体健康科学预防诊治宣传意识,获得医护患亲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从而切实有效的消除影响身心、疾病康复不利因素,降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8,14-20]。

综上所述,穿支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群体个性因素与心理变化特异性显著,影响其病变发展、诊治及预后,医护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在病变干预中应全面评估其个性及心理因素,为完善其诊疗策略及预后康复提供临床依据。但进展性穿支动脉病变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的样本例数少,期待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神经质缺血性进展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