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22-05-10 04:02尹梅花
家长·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小行为习惯教学方法

尹梅花

幼儿到了大班阶段,不论是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学思想的指导上,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都应该有意识地向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过渡,让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应该以幼儿阶段的教学为基础,让一年级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内容,很自然地接受。要充分认识两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同时也认识到相同之处,这样才能有效地衔接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学习效率。幼儿教学、小学教学各有特点,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各有千秋,但是幼儿最终要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大班阶段是在为一年级的教学做准备,但并不正确,因为幼儿三年时间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思想的树立,学习行为的养成,都是在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所以幼小课堂教学的衔接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环节都应有一个过渡衔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高兴兴地踏入小学的大门,开启漫漫人生之旅。

一、做好幼小衔接教学的准备

“未雨绸缪”说的就是凡事需要早做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那么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如何有效地进行衔接,让教育教学活动自然地展开,就需要一定的调查研究,研究幼儿的教材内容,了解幼儿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幼儿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幼儿在课堂学习方面的特点,知道他们的优点在什么地方,也要知道他们的弱点在哪里,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从幼儿课堂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还需要从幼儿本身来研究问题,幼儿的学习心理特征方面,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幼儿的学习研究做到“事无巨细,悉以咨之”后,才能在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胸有成竹。要做到“洞若观火”,还需掌握一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体例,了解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学习心理特征等,只有足够了解,才能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二、教材方面的衔接

以幼儿数学教学为例,幼小教学衔接应该以幼儿教材为基础,对幼儿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让他们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将来在一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能更好地学习。前面讲了要研究教材,那么幼儿教材,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大班教材“水果回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数量相等的水果,用线连接起来,送回相对应的“数字”家中。如给自己喜欢的“动物”排序号,谁最高排第一,谁最矮排末尾,学习有关“序数”的理念。如“比多少”一课里,谁种的茄子多,谁种的西红柿多,让幼儿找一找、比一比,这是“量的比较”的课堂教学。至于让幼儿直接认识单数和双数,10以内数的组合,更是直接的纯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内容上还有“几何形体”的认识,基本的三角形、四边形、圆这些图形,让幼儿认一认,同时画一画,加深印象。通过幼儿的一日常规生活的课堂教学,认识“时分”,知道了时间概念。通过超市购物活动,认识了人民币,初步接触货币,并能知道人民币的大小。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一年级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学习的范围,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两相比较,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重复的数学知识,学生兴趣不高,所以在教学中新旧知识如何很好地衔接起来,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材内容上,要把握好尺度,制定好策略,有效地过渡衔接,才能铺就一条课堂学习的大道,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成长。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幼儿的教学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不断地玩耍中学习知识,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教学方法以直观形象为主,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契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辅以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在“玩耍中学”是幼儿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方法,因学生家庭教育知识层次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加上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教学的方法就比较丰富了,但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仍然适合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且还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好动也是一年级学生最大的性格特点,那么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形式,让他们在动中学习、静中思考,动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样在课堂教学方法的衔接上,有所同而有所不同,相同的是教学的方法一样,基本的教学环节相同,不同的是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不同,所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的目的不同,教学的重点难点也不同,这样教学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了。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到了幼儿大班的时候,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减少一些游戏活动,增加一些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比如,学习工具的摆放秩序,书写坐势,专心听讲等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玩耍的时间少一点,学习知识的时间多一点,让课堂教学的形式趋近于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他们将来进入小学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准备,能适应小学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适应紧凑而充满乐趣的课堂节奏。教学方法上的衔接,确保了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有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一定会有学习方法上的衔接,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学方法影响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关乎学生的学习效率,关乎学习成绩的优劣,也关乎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学习,没有作业的压力,没有考试的压力,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因为小学所学知识需要考试,需要做相对较多的作业,學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鉴于这种情况,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日常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能自己学习。学习方法的衔接,主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意义。

培养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方面比较多,第一是态度问题,要给幼儿多分享幼儿园和上小学后的学习等方面的区别,让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转变。第二是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成就感的促使下,幼儿主动地学习。教学的时候,教师设计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好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能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学习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幼儿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寻找学习的乐趣。日常生活中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活动,幼儿却乐此不疲,原因就是他们从中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每次成功后的愉悦感。同理,好吃的饮食,幼儿常吃不厌,原因也是通过吃能带来愉悦感。那么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了成就后,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愉悦感。具体的教学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果幼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具体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就语言这门课来说,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话能力与说话能力就是幼儿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得到周围人的赞赏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心中才会信心倍增,在自信心的促使下,进一步学习语言表达能力,以此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幼小衔接工作,就要培养幼儿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上小学后,幼儿就能尽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尽快融入小学这个大家庭。

五、幼小衔接家长的准备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了,将要步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真正开启人生之旅,很多家长非常地重视,有些家长还很焦虑,孩子到了小学是否跟上文化课的学习,是否可以和其他新的小朋友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带着诸多疑惑和焦虑,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家长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多用正面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如“你已经长大了,要成为一个小学生”“你是一个小大人了,能自己上小学了。”之类的话,勉励孩子,让孩子心中充满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从思想上解除孩子对上小学的恐惧心理。其次,全面关注孩子的生活心理等情况,看看孩子的一日常规生活是否很有规律,如果没有规律孩子上了小学,会难以接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自理能力。最后,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家长就要陪伴孩子一起面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养成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这样在小学期间,遇到问题就能独立处理,不等不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家长的思想问题,有的时候,家长的问题还比孩子大,家长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同时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可就是这种强烈的心理促使家长的攀比,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所以家长和孩子都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才能让幼儿顺利地进入校园,高高兴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六、幼小衔接期幼儿行为习惯的引导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未能适应早起上学的时间,比较懒散,那么培养他们生活有规律就是一项迫切的任务,首先要让幼儿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任何事情,应该有个时间的限制。一旦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起来了,他们就能按时地喝水、上下课、做作业等。幼儿做事还应该有条理,要让幼儿明白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比如,早上起来自己的被褥自己整理,洗脸刷牙吃早餐,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对幼儿来说,从幼儿园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等,也要进一步规范,尤其是学习习惯。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提出有效问题的习惯,有的孩子不停地提问,但是所提问题都是些无意义的问题,没有一点点的实际意义,所以家长应该提醒孩子,让孩子在提问题的时候多想想,怎么样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在孩子真正进入教室学习知识的时候,就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有的幼儿不停地说话,但是他的语言表达毫无逻辑条理,经常是言不由衷,答非所问。那么,家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多引导孩子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心里应该想清楚再表达,要经过思考后。这种语言逻辑方面的训练,其实在幼儿园里幼儿已经得到了很好地训练,但是跟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一年级教师,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尽快地拿出训练方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幼儿在进入小学以前,幼儿应该了解小学的校纪校规,不然进入小学后,不适应小学的规章制度,因违反校规制度受到惩罚而影响学习生活。到了小学,在学习方面,应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在合作,那么幼儿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幼儿园学习期间,教师应该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合作是一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分享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总的来说,幼小衔接,需要衔接的内容非常的多,从外部条件来说,需要家长的思想准备工作,需要教师的思想准备工作,更需要小朋友的思想准备工作,然后从日常生活入手,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一点一点地做起,逐渐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体验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

七、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学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最直接的组织教学,幼儿以“动”为主,让他们在动中学习思考,而小学生则以“静”为主,在冷静的思考中学习知识。这一动一静的区别,恰好说明了两个不同学段的学习不同之处。幼小教学衔接,需要幼儿教师研究小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教材内容的衔接方面,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方面,教师都需要与小学课堂教学对接好,让幼儿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向小学课堂学习模式过渡。同样的道理,小学教师也应该研究幼儿课堂教学的规律,以便利用幼儿现有的知识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幼儿现有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06)的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幼小行为习惯教学方法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苦恼的“幼小衔接”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甜蜜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