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2022-05-10 04:02张添秀
家长·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本文章阅读教学

张添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半壁江山,处于最核心、最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使命。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学生的阅读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阅读教学策略更顯得举足轻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渗透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细化文本内容和层次结构,使学生在逐字逐句阅读中领会文本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个目标,为小学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研究提出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改革和创新,总体上呈现出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效果逐渐提升的良好局面。但是,结合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个体行为来看,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学校各项评比,以及家长期望值过高的影响,教师仍然没能完全做到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主体,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学信条,追求阅读教学的“短平快”,导致阅读教学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的状况。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参考资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资源也变得丰富多元。特别是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出于赚流量、牟利润等目的,无原则地迎合师生需求,教学资源内容变得全面具体,针对性强,基本上不用思考就可以找到现成的、标准的参考资料。同时,各种教材全解、语文宝典等参考书浩如烟海,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册。这些教学参考资料,不仅明确了文本重点难点,还提供了教学答案和教学建议,甚至将教师在教学中的每句话都详细呈现。参考资料在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同时,也导致部分教师文本理解能力逐渐下降,甚至一部分教师离开参考资料后会感到寸步难行,在阅读教学备课这一环节,通常会借助甚至依赖教学参考资料。这也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失去主观意识,甚至完全按照教学参考进行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省时省力,但是缺乏个性化特点,无法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阅读兴趣,最终导致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特别在实施“双减”政策形势下,大部分家长将这些参考资料视为“葵花宝典”,学生在预习和完成作业时都依赖教材全解,这些现象及结果无不令人担忧。

(二)主观意识解读文本

与上述内容相反,部分教师在教学教程中能将文本教学与实际体验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主观意识为主,忽略学生实际认识水平这一问题,不经意间植入一些个人思想、个人观点、个人经验;有的为了最大限度将文本细化,会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理解充分渗入挖掘文本含义,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有的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将答案抛给学生。这样,学生缺乏自主分析,紧跟教师思路,“师云亦云”,由课堂的“主角”变为“配角”,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更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插入一些关于文章作者、主人公,及相关事件的“八卦”“野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时,对历史人物的一些个人见解、看法便随口而出,甚至违背历史的客观公正原则,讲一些片面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这样的主观意识教学行为,表面看似无关紧要,增加课堂趣味,让学生大开眼界,实质却是有害的、错误的,会不经意间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过度关注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多样化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到阅读教学课堂中。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响应新课标教学需求,过度关注阅读方法。有的在朗读环节一味地追求“读”的方法,积极采用齐读、伴读、轮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方法指导和引领,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感知,并未达到细读品位和赏读感悟的最终目标。有的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注重引导学生圈圈画画好词好句,然后给予解文释义,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理解了词句却没有深层次把握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有的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把背诵课文、理解文本作为阅读的方法和目标,对文本缺少理解和感悟,导致阅读教学重形式过程,轻结果效率。

(四)盲目拓展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拓展主要是以教材文本为中心向背景材料、相关信息等四周辐射。通过阅读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帮助深度理解文本内容。然而,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有的关联到诸多学科知识,有的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有的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也使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逢阅读必拓展”的现象。教师在讲解教材文本的同时,往往会有意识地拓展课外知识,在备课时花大把时间和精力搜集一大堆素材信息搬上课堂。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阅读,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容易冲淡阅读主题。显然,这种盲目拓展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如有的教师为了通过阅读拓展帮助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张手抄报来达成目标。经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赞成这样的阅读拓展作业,这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造成学生课业的负担。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所搜集到的内容基本上是网上查阅资料所得,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创意。甚至有的学生依赖家长帮忙完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相关策略

新形势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策略,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在整体感知基础上进行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分析研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是学生能掌握文本的整体意义,掌握文章的综合信息,而后站在作者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并通过细读文本掌握文章语言风格、词句内容、思想情感。如果没有整体上的感知,学生面对文本细读就会无从下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为了突出重点而直奔重点,为了理清脉络而从头到尾逐一分析文本,教师应从文本整体感知入手,再从文本细读上下功夫。

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参考用书,重点进行关键语段的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文中有关榕树描写内容,分析榕树的又大又美又茂盛。学生阅读后虽然能感受到榕树的美,认为“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但对文章表现的“自然美、生态美”理解不到位。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文本内在语言含义的深入分析,不利于学生切身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而通过引导学生通读文章,使学生掌握文本整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细化文本内容。组织学生从头到尾阅读文章内容,并为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以大榕树为鸟儿提供安逸的生存空间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掌握文章传达的情感,切身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

(二)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开展文本细读

小学生在阅读课堂中,时常会受外界因素干扰分散注意力,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朗读时“溜号”行为,严重影响了后续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如果此时教师再将自身主观意识或专业化解读强行灌输给学生,肯定会降低阅读效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遵循学生阶段性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深入浅出”式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进行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其中“深入”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浅出”的重点在于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行为。要实現这一目标,一要以文本为核心,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度理解文本内容,然后结合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文本研究、阅读拓展等方面为文本细读的“深入”奠定基础;二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文本细读的深度,把握文本细读节奏的快慢,理解的深浅,杜绝将教师主观意识和个人理解直接传递给学生;三要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个性发展特点,灵活组织教学,做到“浅出”。只有满足以上需求,才能使学生读得透、悟得深。

例如,《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周总理一夜工作的状况,写出周总理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生活简朴、作风严谨的高尚品格。因为这篇文章简洁朴实,学生初读时难免会觉得内容平实,甚至找不到“好语好句”,由表及里理解文章深刻含义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细读则能够发现“画一个小圆圈”“两把小转椅”“几粒花生米”……一个个精妙之处,从细节之处彰显伟人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设计、文本研究等参考内容,为学生简单介绍周总理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认识,从而为学生“深入”研究文章内容奠定基础。此外,教师需要结合学生阶段性特征,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通过细读找出文章中描写周总理辛苦工作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周总理审阅文件的语段,弄清“看什么?画什么?想什么?问什么?”梳理文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升华情感。最后,联系自己和身边人“熬夜”的事例,联系自己和身边人的学习或办公条件,以“浅出”的教学方式感悟周总理的辛苦和简朴。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仅能紧跟教师思路,还能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适当延伸课外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并灵活运用到各种文本阅读中。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教材文本基础上适当拓展课外知识,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的重要措施,是文本细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将文本细读与阅读拓展有效融合?一要在课内教学过程中,重视挖掘文本深度,使学生掌握细读技巧。引导学生将重点和难点内容标记到相关语句或段落的旁边,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为日后学生复习巩固提供便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要通过课外延伸拓展阅读灵活运用细读方法。所谓“课内得法、课外获益”。 教师需要在课内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基础水平进行分析,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例如, 学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尤金的《绿毛龟》,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需要结合课内细读方式,通过精读、慢读、细读、批注等方式,探究文章含义,汲取文章精华,从而提升文学素养。

(四)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阅读活动

组织阅读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文本细读技巧。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诸如“亲子阅读”“书香校园”等主题阅读活动,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掌握阅读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做好阅读笔记,结合学生阅读情况,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学生能在文本细读中获取知识,体会阅读的趣味和喜悦。如教学《七律·长征》这一课时,课后笔者安排了一个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搜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哪些战斗、困难;画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利用假期到长征出发地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观寿公祠参观,了解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前夕及长征出发前最后一战松毛岭战斗的情况;了解我们家乡龙岩有哪些参加过长征的革命前辈等。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让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学习、理解了文本内容,又提高了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体验。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人生境界作为教学宗旨,通过情感渗透、启发思维、幽默点染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分析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细读技巧,使学生多层次了解文章结构,切身体会文章传达思想情感,并在品词酌句中提高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素养,真正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文本文章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