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机制

2022-05-10 04:02刘世位
家长·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农村课程

刘世位

在网络时代下,所有的活动其实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这也使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在看不见的信息下进行运作,但是其实这背后也是需要通过人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满足其他人日常生活的需求,这也是劳动带来的成果。因此,即使是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其实也不能脱离劳动而进行生存,所以在小学阶段中,则必须针对劳动教育课程机制进行有效落实,更要结合农村小学劳动课程教育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开展劳动教育而言,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主要阵地。但是,随着当前教育方向的不断改革,即使在农村地区,劳动教育其实也逐渐被教师与家长所忽略。毕竟,比起劳动实践来看,教师与家长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学生也会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同时,受信息时代的影响,城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很多农村其实也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其实更加剧了学生脱离现实的实际问题,从而出现弊端。

一、转变观念,培养劳动意识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落实,针对农村小学而言,其实很多学生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实也受这种体制的影响,很多学生往往会将兴趣放在其他技能的学习上,而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来看,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并且普遍也存在着学生劳动实践以及劳动意识观念十分缺乏的现象。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教育水平突飞猛进,但纵观全局来看,目前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仍然存在许多弊端。相对城市教育,农村教育的问题显而易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是改革的重点,需要受到格外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變革的深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多技能的精英已刻不容缓。对此,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此才能使学生的劳动观念得以转变。比如,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看,其自身在认知观念上仍处于一个较为朦胧的状态,因此学生对自然的探索欲望极其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在劳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定一个情景,然后当学生进入情景后,再给学生制造一定的困难。这时,学生往往会想通过身边的资源以及物品进行破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与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过实际的劳动体验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认可和表扬,更要在观念上让学生认同掌握劳动技能的重要性,以此才能实现帮助学生进行观念的转变。

二、课堂引入,集体开展活动

深度挖掘目前阶段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将会帮助教师分析并得出正确科学的教学引导方法,进一步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经过分析发现,缺乏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是目前阶段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未真正理解劳动教育的根本意义,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运用于基础性的学科中,对此类不需要参与考试及测试的学科并不重视,进而导致劳动与技术教育逐渐被忽视。

对小学农村课堂而言,学生十分依赖教师,所以为了使学生能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列入课堂的实践内容中,这样既能实现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能使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真正获得一个良好的体验,并认同这种观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劳动教育所占的比例不能过高,不能为了劳动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来看,教师其实可以利用学生的自由课堂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身的教育方式,并通过拟定计划实现有的放矢地对劳动教育学习课程进行优化。

三、立足节日,开展劳动实践

对劳动与生活来说,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毕竟,劳动是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活动,而生活又需要依靠劳动而得以发展。因此,针对农村的小学生来看,实现通过参与生活,并以劳动实践为主进行教育,其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有着十分的助益。针对目前阶段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根本成因并探究具体解决方案,以合理化的对策进行解决,将会有效促进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劳动与技术综合水平,从而促进实现发展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根本目的。对此,首要条件便是加强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要加强重视此课程的核心内容,全面提升教育效果。农村小学教师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综合素养发展目标渗透教育体系中,通过劳动与技术教学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效果。另外,提升劳动与技术教学效果的基础是,以完善化的教学方案设计作为核心,充分体现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及完整性,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实现教育发展目的。对此,教师可以分别通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时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角度作为基础与核心,保证教学环节与教学方向以综合性教育目标为核心,从而促进实现教育的基本目的。与此同时,对我国的发展来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其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传统节日以及民俗文化,而这些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其实也是为了弘扬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壮举。对此,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实就可以透过这些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实现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劳动教育的认同,也能在传统文化延伸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包粽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劳动实际,也可以透过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发展而言有着怎样的助益。这样既能实现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能实现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

四、家校融合,落实家庭劳动

家校合作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课题,而且能有效发挥家长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得以提升。因此,在基本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也要单独给班级的家长开一次家长会,并让家长能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家校融合为主,让学生能在家庭中实现参与劳动,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龄的学生进行特征分析,同时设计学生在家庭中要承担的劳动内容。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看,要让学生在家庭中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带、整理自己的学习文具;三、四年级的学生要主动帮助家长收拾屋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五、六年级的学生要跟着家长一起学一些生活技能,如做饭、栽种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必须配合学校监督好自己的孩子,更要以考核为主对孩子的家务劳动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并通过家长的鼓励与引导,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对参与劳动活动呈现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将劳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五、研学旅行,开阔学生眼界

针对研学旅行来看,可以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学科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这样通过学生集体食宿、集体旅行的方式使学生走出校园,就能使学生在参与集体生活中,获得与平常生活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开阔视野实现加深学生与自然的亲近度,也能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认识到社会公共道德的重要性。比如,在举行活动时,教师要为研学旅行前做好准备,并嘱咐学生进行自主购买研学旅行中所要应用的物品。同时,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为本次活动的目的达成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真正以自我能力发展为主实现自主生活。

六、推广劳动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积极性

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适应程度与他们在课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相对密切的关系。在农村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学生,他们对农村土地的热爱程度要远超于其他学生。因此,教师可以推广一定的劳动课程内容,使学生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劳动经验,运用到对课程劳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农村大量的土地和家养牲畜,试验课程教材中提到的水利灌溉、饲料喂养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有意识、有目标地完成积极劳动,并根据他们在劳动中的表现,填写对学生每日劳动量和劳动时间的记录,了解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每日用于回顾教材言论的时间,更好地用客观事实,推广劳动课程教育中的有效内容。比如,学生尝试利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对农村100亩农田的灌溉。他们首先要测算水源和农田之间的距离,用工具连接桶装水或洁净水源,再完成对工具的基本操作,让灌溉水源由高至低的流向农田。然后,观察被水源灌溉的区域,检查是否有被水过度淹没的区域,配合当地农民完成对农田浇灌质量的测试。教师要记录学生完成工具操作和准备工作的时间,了解他们的劳动效率和劳动的有效性,并对其中值得他人借鉴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存在客观经验上的推广,让学生获得完成劳动的成就感和激励,增强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大力支持农村小学教学建设,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小学进行工作和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带到农村小学,在培养专业教师的同时,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用具也有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并投入小学教学中使用。

七、总结课程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劳动经验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活动形式较多,其中真正能影响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活动内容,才是值得推广的劳动教育。大多数学生在脑力和体力方面都有着比较强烈的活跃意识,他们能根据教师所说明的劳动原理,尝试完成对工具的操作和对知识的运用,因此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收获,不仅仅取决于课程本身要求他们劳动的特性,更取决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劳动经验的提升。据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劳动课程相关活动形式,让他们能积累更多的劳动经验和知识成果,不断以开拓进取的劳动学习精神,认识更多有助于改造劳动效率和工具的科学技术,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劳动青年。比如,学生依据农民要求收割稻草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可通过研学旅行、家庭劳动等形式,了解当地对稻草的处理要求和收割工具。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准备好进入农田的工作后,可以达到收割一定量稻草的活动目的,认识到使用镰刀工具更能提高劳动效率。在家庭劳动中,学生可配合当地农民家庭的劳动要求,使用拖拉机完成大部分收割稻草的操作,用镰刀割下不易折断的稻草,认识到机械设备在大范围劳动中的主要作用。这两种活动形式,都有利于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积累劳动经验,使劳动教育的成果比较显著。教师在总结以上结论时,要重点说明学生劳动经验的所得,让他们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活动过程研讨,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

八、评价课程教育成果,落实劳动技能讲解

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方向是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了解主要的劳动途径和劳动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学习实践经验。劳动教育使学生更能通过观察,了解他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因此,看不到结果的劳动教育远不如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其他教育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行为。教师要以定期调换劳动分组的方法,使大部分学生能在劳动中与他人沟通交流自己的学习经历,让学生通过尝试劳动、模仿他人劳动、得出劳动结论的学习与思考,充分认识到劳动技能对一个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教师应重点讲解他们从事不同劳动活动的技能,評价每节课的课程学生教育成果,让劳动教育具备影响学生的公正性和独一性,提升他们学习劳动教育课程的主动行为能力。比如,完成农田病虫害和杂草的劳动清理任务时,学生要掌握使用农药工具的基本技能,准确掌握其总量和喷洒部位,这样才能保证农田不受到农药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可通过基本的喷洒操作,让学生尝试和掌握这门技能,最终,根据他们除草效率和清理病虫害的实际效果,评价这节课是否帮助学生学习到了有用的技能,总结和讲解其操作要领。

九、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下,教师必须实现针对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为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要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各项工作中,以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机制为主,满足学生发展的诉求。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规划课题“劳动教育课程在农村小学的落实机制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235)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劳动农村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