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2022-05-10 06:25仇淑梅
家长·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初中语文

仇淑梅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劳动与教育的关系是紧密的。那么在初中阶段的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将劳动的意识深深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劳动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态度。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所收获,懂得团结友爱,养成良好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升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客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劳动也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但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品格。

一、初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劳动教育渗透意识淡薄

初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现状,一方面是学校的劳动教育意识淡薄,不少学校认为升学率是第一指标,必然轻视了劳动在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薄弱,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将知识的讲解设定为课堂的重要内容,甚至初三阶段的教师,面对升学压力,会占用学生的体育、劳作等其他课程,忽视了在此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劳动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要想真正做到教育教学和劳动教育的相结合,必须正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劳动意识的提高。

(二)劳动教育渗透方式不当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会试着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但是教育渗透的方式并不合适,未能起到真正地在教育中树立劳动意识的作用。例如,可以将劳动教育安排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活动,不少教师会直接给出主题,比如“劳动”“光荣”等主题,只是浮于表面,对于学生提高劳动意识没有明显效果。劳动教育效果不具有持久性。初中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文化课为主,部分的劳动教育在课程的渗透,只是浮于表面。为了避免学校的劳动教育浮于形式,必须要注意劳动教育渗透方式的改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

(三)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劳动教育接受积极性较差

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他们会自觉地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科本身内容的巩固上,为此他们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进行积极的转化,而是将它视为在自己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不必要负担。劳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效果和教师没有提升学生的重视意识有着重要的关系,今后初中语文教师既需要对劳动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相应的革新,与此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极接受劳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程度。

二、劳动教育渗透对学生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中国俗语也常说“劳动最光荣”。应该注重把劳动的意识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进行有效的、逐步的渗透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大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被父母要求一切以学习为第一任务,而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类似于刷完、扫地、拖地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劳动,培养平等劳动意识,充分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用平等的思想和态度对待每一份辛勤劳动,每一份伟大的职业。

(二)培养学生尊重并且热爱劳动的意识

八荣八耻的观念认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培养“以辛勤的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辱”的意识。勤劳节俭,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的奋斗精神。当代初中生所缺乏的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部分学生甚至沉迷手机游戏,缺失理想信念。初中生作为祖国的人才,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自主劳动,热爱劳动。学生只有尊重并且热爱劳动,才能体会到每一份劳动成果的得来不易,更加珍惜劳动,从而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复兴任务。

(三)借助劳动教育来展现语文学科的全面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践行过程中,劳动教育是能全面体现一个学生学科学习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为此,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能提升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主动性,进而能带动班级的学生借助劳动教育来综合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教育。

三、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根据学生特性,制订教学计划

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劳动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阶段特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且班级内不同的学生在劳动是具有差异的,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意识不到自己班级学生在参与劳动学习中的差异性,那么很有可能会致使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劳动特长来修养自己的品格,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堂中的劳动教育产生疲乏心理。为此,在渗透劳动教育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洞察和发掘自己班级学生的劳动参与差异性,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以此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参与具有劳动教育渗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实现新技能和新品格的发展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敬业与乐业》课文时,更加侧重的是学生品格的培养和锤炼。而不能像讲解小学课程《邓小平爷爷种树》那样只是强调劳动这一动作,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心得体会。因而在本节课中的教学过程,带领学生探究什么是敬业,有业和乐业?为什么要敬业和乐业?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且《敬业与乐业》这一课所讲述的内容本身就是劳动实践的具体表现,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将敬业作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要求,并且把乐业作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重要目的。这样才能把教材主题与劳动教育进行紧密的联系结合,进而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識的同时践行劳动意识。初中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经验的丰富,对于事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面概念,因材施教更能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

(二)在语文学习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阅读和写作。要想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也要从这两方面考虑。教师可以通过课文讲解融入劳动教育。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写作教学板块进行相应的革新,以塑造学生的劳动能力为导向来逐步渗透相应的劳动教育因素,从而能引导学生在领悟语文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劳动意识进行深化。由于初中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并且完全依据教材进行语文教学课堂的构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中语文课本中只有专业的语文知识和技巧,其中的优良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也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去挖掘、搜寻。在当前初中语文所使用的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为此,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贯穿到知识教学当中来,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一并进行劳动教育。因此,初中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初中语文中细节性的劳动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讲解完《愚公移山》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到我们国家修建铁路的工人们,体会他们的艰辛与坚持,加深对劳动的感知。让学生将对劳动的见解写到作文中。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因此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题目,以劳动为主题,题材不限,内容不限,要求学生写出劳动和自身的联系,从而思考劳动的意义。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和《愚公移山》相似主题的课外劳动教育读物,一方面能拓展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学生的劳动写作实践并从中不断积累素材。将劳动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环节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能引起学生的共情,有利于劳动意识的培养。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现阶段以多元化教学方式为主,其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更注重教师的带领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和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初中语文教师基于劳动教育渗透的教学目的,已经相应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更改,为了使自己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初中语文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借助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来缓解自己在维护班级教学秩序上的负担。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也要深化自己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劳动教育渗透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氛围中感悟到劳动教育的元素。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扫地、打扫卫生、做家务劳动等,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认知能力、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结合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基本软硬件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术,以此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效果,更好培育学生。教师可以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组建劳动实践小组,带领学生参与相关劳动实践,一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一边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能。比如,我国很多民族地区位于西南山区,多高山、丘陵等,会种植诸如茶叶、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借助这些资源可以开展对应的劳动实践活动,教授学生相关劳动技术。以采茶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帮助茶农采茶,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因园制宜的原则,需要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让茶农教授学生基本的采茶技术,主要是掐采、提手采、双手采,通过先示范、再指导、最后实践的方式,更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采茶技术,提高劳动实践的效果。教师可以开展“走出来”教学。

例如,学习《爱莲说》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公园里的荷花,用文字或者是图画记录下来莲花的颜色、形状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人们种莲花,采莲子,挖莲藕的过程。学生一边观看,教师可以一边讲解采莲人的辛苦和不易,他们需要进入到污泥里,才能拔出莲藕,引导思考理解劳动的艰辛,以此来提高共情能力。此外,《爱莲说》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歌颂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因此在引导学生观看采藕的劳动教育视频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同时学习莲的品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参与过程中也加强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相关学习。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将劳动意识灵活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劳动观念。

(四)教师加强劳动教育意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明灯,要想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必须先增强教师的劳动意识。如果教师自身都没有建设起强大的劳动教育意识,那么他们既无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打造完善的劳动教育渗透教学策略,也无法引導学生正确全面地吸收劳动教育中蕴涵的知识。教育部门应组织语文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学习,并且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培养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学校也可以制定相关的规定,比如,不可以占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并且多组织公开课,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如何把语文学习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是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教师本身也应加强自身教育理论学习,更改固有的落后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劳动观。并且,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实践以身作则原则来不断强化自己的劳动意识,只有自己的劳动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才能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且也能提升自己将劳动教育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构建过程中的自觉意识。教师加强了劳动教育意识,就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这将有利于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体系面临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劳动意识教育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重的作用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中,主动进行劳动教育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意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容,这两个方面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因此,劳动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入,要注意掌握融入方式,符合初中生的阶段特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语文的课本知识信息和学习技能的培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要懂得把握尺度和分寸。

注:本文为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指向劳动素养的初中主题活动教学策略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0JXY2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初中语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热爱劳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