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且基础的学科,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探寻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其中就包括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思维导图因其清晰的结构图和高效的知识网络建构过程,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着积极作用.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对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752)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先简要概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价值,然后分析思维导图和核心素养存在的关系,最后探寻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说明其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阐明数学知识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课堂整个结构更清晰,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由于小學生缺乏想象能力,他们习惯于用具体的思维来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这会导致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弱,进而影响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思维导图可以显示出数学知识的层次性,其图像非常清晰、有序,这种清晰简洁的知识框架或结构,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抽象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具体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小学生了解那些抽象而模糊的学习内容,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题,最终实现课堂结构优化、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形成等目标.另外,将某一章节知识点或一个数学模块进行整合,然后根据一定的内在练习不断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逻辑性非常强的思维导图,是将零散知识图片化、模块化的具体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知识整理、知识模块化的过程,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思维导图和核心素养存在的关系
首先,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不断学习时形成的和拥有的重要素质和关键能力,以适应他们未来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发展思维能力是小学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的目的.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重视思维导图的使用,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点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度一致.由此观之,小学数学教师若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价值,就能够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带来更大帮助.
其次,实际上思维导图的特征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非常相似,都是从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思维.只是小学生的年龄还太小,形成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具体性与形象性.此时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想将思维导图和自身的教学融合起来,就要利用符合小学生思维特征的关键点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思维导图可以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打破长期以来容易枯燥和僵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氛围.
最后,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各层次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导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思维导图既是知识模块化、网络化的体现,又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外显表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这种外显的方式,可以展现个人内在的核心素养或学习品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让学生经历自主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将碎片化的知识网络化,让知识不断内化于心,同时借助思维导图不断展现个人的素养魅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不断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主张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运用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用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灵活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结构,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直观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等运算方式,而且要了解运算过程中采用的算法、算理,特别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数位对齐、计算结束要验算等.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小学生容易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数位对齐、进位等概念上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进位、加法搞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估算、口算、笔算、积、重点、总结六个方面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让学生对所讲知识、所用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更清楚地了解.
(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很难理解那些复杂而又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果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恐惧心理,对表达相近的知识点也极易混淆,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好的认知能力,才会有更强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对该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够,如不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容易混淆分数的几个基本性质等,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异常艰难.为此,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如图2)为学生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清晰的线条帮助小学生理解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的不同与联系,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小数如何转化为分数或分数如何转化为小数,让学生对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产生更清楚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解决了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让学习效果更明显.
(三)高效梳理课堂已学知识,不断巩固学习效果
很多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都相对较差,课堂上的笔记更是记得非常混乱,根本没有有效突出知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这样对学生的课后复习非常不利,从而影响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内化.如果小学数学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教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那么可以让学生习得有效的总结方法,并在绘图中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教师不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
例如,教师在讲“因数和倍数”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加上小学生尚不具备抽象思维,故对该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此时教师采用更直观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将会对本节课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思维导图框架,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因数、倍数的概念进行总结.特别是对2,3,5的倍数的特征可以用不同颜色加以描绘,鲜明的颜色往往可以帮助小学生对相近知识概念加以区分.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高效梳理了本节课所学知识,让他们从此不再混淆因数和倍数两个原本完全不同的概念,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更好的巩固.
(四)有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协助教师优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初制订的教学策略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下一轮的教学形势.教师必须善于利用反馈,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记录学生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还要记录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以及相互交流中的奇妙想法.这不仅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促进个人创新意识的发展,还可以实现自己的个性化数学学习.
例如,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约分”这节课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没有将“约分一般是交叉约”这个特点总结出来,教师可以将这个事件记录下来.这一事件说明学生对约分的这个特点理解不够深入,还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着重讲一讲.再如,教师在让学生绘制“倍数与因数”这节课的思维导图时,发现有些同学用示意图来表示倍数关系.对于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做法,教师除了要及时给予表扬之外,还需要审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以便在本班推广这种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绘制时反馈出來的信息,更好地帮助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让学生绘制出更好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四、在小学数学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为学生“减负”,以适为先
在“双减”大环境下,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双减”目的.为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应过于频繁,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应用.如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且兴趣维持时间可能较短,特别是在同一种事物反复出现时,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其次,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应适量.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毕竟有限,特别是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那么教师就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标准要求学生,而应灵活应用和布置思维导图任务.在出示思维导图讲解知识点时,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二)注重兴趣的激发,化繁为简
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驱力,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里面,大多数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因为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才会对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学得更深入.所以,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如果思维导图设计得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不断优化思维导图,以最佳、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注重活动自主性,体现个性
教学对象是有生命和有思想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思想、能力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更要体现其个性化.例如,有些比较重要的章节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而这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不能强迫学生而使其成为一项强迫性的作业或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特别是对绘制思维导图时使用的模块、线条、颜色等,应由学生自主选择.
结 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对日常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且思维导图和数学核心素养之间也存在着重要联系.所以,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数学课堂结构,积极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要借助思维导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还要凭借思维导图高效梳理课堂已学知识,不断巩固学习效果;更要通过思维导图有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协助教师优化教学.只有这样,才会为小学生日后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淑英.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中旬), 2019(12):140-141.
[2]赵燕红. 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 好日子, 2019(007):1.
[3]左汝超. 发展思维,高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新思考[J]. 好家长, 2019(32):58.
[4]翟都良. 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旬), 2019(3):78.
[5]文小红. 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理念下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阅读教学的研究[J].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023):1.
[6]张永莲.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新课程(上旬), 2019(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