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艺术影响下的设计风格“复苏”

2022-05-10 23:39李明顾茂
中国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

李明 顾茂

摘要:欧普艺术起源于1955年的法国艺术运动,在随后的发展中因受到波普设计运动的冲击而低迷。近几年酸性设计兴起,它看似是一种崭新的设计风格,然而却是以欧普艺术理念为主的风格“复苏”,同时具有面向未来、颠覆传统和超越现实的精神特质。笔者通过研究欧普艺术的风格理念和历史嬗变,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进一步探讨了受欧普艺术影响的酸性设计中的字体设计、色彩搭配及质感呈现。

关键词:欧普艺术 酸性设计 审美形式 设计应用

一、视觉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

欧普艺术(Op Ar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社会。“Op”即“Optical”的缩写,“Optical”的释义为“视力的、光学的、幻觉的”,因此欧普艺术又称为“视觉和光学”的艺术。[1]欧普艺术是通过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线条以及色彩等元素进行重复、交错的排布与组合,创作扭曲变形、具有多重视觉感受的空间,给人以视觉错乱印象的艺术形式。欧普艺术的创作并非随机而来,而是通过实验论证、科学计算、系统分析得出的结果,遵循着严谨的设计逻辑。欧普艺术相比其他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设计史中虽然只是短暂出现,但它仍然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各类艺术创作,乃至当代的艺术创作。融入欧普艺术的平面设计,多利用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图形、色彩的排布与组合,将不同深浅的色彩进行交融、渐变处理及空间透视变化营造,形成使人眩晕、晃动的效果。具有此种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常出现于现今的各类广告、海报等设计领域,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创造出一种别出心裁的艺术体验。

欧普艺术现有形式的产生,是吸取并结合了包豪斯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艺术与视知觉》中的设计理念。[2]欧普风格的作品中,多使用几何构图和营造正负空间关系,在白底上用高纯度的色彩进行结构组合,注重视觉上的秩序感,这些都凸显了包豪斯的形式风格。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ph Albers)、莫霍里·纳吉(Moholy Nag)、维克托·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都是包豪斯时期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早期在《论艺术精神》一书中对色彩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进行了探讨,这与欧普艺术作品所追求的视错觉效果不谋而合;阿尔伯斯和纳吉共同将光感测试带入包豪斯的课程中,为色彩搭配属性的探索做出了贡献。阿尔伯斯也常在其作品中呈现不同配色方案和有限几何图案之间的相互联系,[3]这使得他成为欧普艺术的奠基者;毕业于包豪斯的“欧普艺术之父”瓦萨雷里的创作也受到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影响,多使用线条、形状、色彩的排列组合引起不同的视错觉效果,使静止的画面具有使人眼花缭乱的流动效果。[4]

阿恩海姆曾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对视觉功效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知觉与外物的异质性和同构性,外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觉感知组织活动、人的情感和视觉艺术形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当这几种“形式力”的作用方式在结构上保持一致时,才有可能唤起审美经验。[5]这些理论带给欧普艺术家们很大的启发,使他们认识到可以利用黑白或彩色几何图形的复杂排列,造成形状和色彩的颠簸,给人以视觉混乱的印象。波普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便来自人类视神经在接触画面的过程中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光效和视错觉。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探索视觉艺术与感性心理的关系,力图证明严谨的科学设计也可以刺激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衍生出视觉形象,从而达到与传统艺术形式等同的审美感受。[6]

早期欧普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运用尺子、圆规等工具进行精密的科学测量计算,这与其他凭借艺术家主观意识、无须测量计算的艺术创作方法大相径庭。欧普艺术作品的创作呈现似乎早早就显现出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表现的特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的诞生和普及为艺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设计的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7]这让欧普艺术的创作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使欧普艺术中几何图形元素和多元色彩的重复组合的创作变得更加精确且简便,[8]也让欧普风格开始渗入版式、环艺、服饰等以往不曾到达的设计领域。[9]

在欧普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们在不断地探索欧普风格呈现的视觉法则。从英国女画家布里奇特·赖利(Bridget Riley)的作品《火1》(Blaze 1)中能够看出欧普艺术作品在早期图形使用变化单一,颜色也多为简单的黑白对比。而在瓦萨雷里的系列作品中能看到欧普艺术作品的创作在后期逐渐演化为色彩使用更加丰富、色彩对比效果更加强烈、图形变换更加多维立体。这样的演化结果使观者在视觉上的体验感更加丰富且更具冲击力,也体现出欧普艺术逐渐强调作品应具有强烈的排列对比效果。

二、酸性设计:欧普艺术的当代嬗变

欧普艺术进入大众视野源于1965年由美国前卫艺术家群体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敏感之眼”(The Responsive Eye)沙龙会。展会上的各类艺术作品都在试图表现视觉中具有运动概念的主张,通过二维平面以具有强烈对比的色彩和几何造型来刺激观众的视觉,使之出现晃动、扭曲或错位的視觉感受。其目的是单纯地探索由人类视觉效应作用产生的艺术感受,以视觉冲击唤起观者的视觉经验,试图向人们说明用文字也无法成功描绘的体验。[10]这些欧普艺术作品对于当时人们的传统审美有着极强的冲击,并风靡一时。而后来欧普艺术的衰落是由于受到波普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兴起的影响,也是因为其创作手法过于复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但随着时代发展,设计和绘图手段均开始电子化,因此欧普艺术创作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完美实现,这大大推动了欧普艺术的再次兴起。

2007年,沉寂多年的欧普艺术再次闯入大众视野,多个艺术家协会在美国哥伦布艺术馆举办了名为“视觉神经:1960年代的视知觉艺术”的展览,在德国法兰克福艺术馆举办了“欧普艺术”展等,这些展览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欧普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复苏”。这些展览多展出瓦萨雷里、布里奇特·莱利等欧普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传统的平面欧普艺术作品和数字媒体化的欧普艺术作品形式,这些作品所营造的强烈眩晕感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欧普艺术的风潮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后式微,但它将技术融入重视视觉表现、感官体验和心理反应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当下艺术家的创作。[11]2007年美国的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意大利的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日本的川久保玲等设计师品牌,相继推出了融入欧普艺术的系列服饰。

现代设计中的酸性设计秉承了欧普艺术的设计表现形式,在色彩和图形上给人以视觉冲击力,虽然整体上弱化了欧普艺术所给人的抽象感受,但酸性设计融入了其他艺术手法,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酸性设计在本质上是对20世纪欧普艺术的一种复刻,是一种纯粹的复古设计,这两者之间有一种承袭关系,在文化、情绪和设计的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共鸣,都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极致享乐的主张。酸性设计常使用的元素最早出现于融入了欧普艺术的海报作品中,那些如梦似幻的鲜艳色彩、扭曲的线条和字体、看似杂乱无章的拼贴方式,还有形式化的设计表现和早期欧普艺术家试图向观者传达视幻后感受的作品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一样。然而酸性设计与欧普艺术相比也有其自身的时代特征:首先表现在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不断创新具有动感的机能形式和面向未来的科技感;其次,酸性设计主要通过重叠、扭曲等手法带给人们迷幻的视觉体验;最后,酸性设计为营造迷离、先锋、科幻之感,常反复使用几何形且扭曲的金属质感并配以锯齿状字体,整体版式设计多为满版型,辅以高饱和的色彩,以呈现失调、混乱和共存的状态。

其实,酸性设计中的“酸”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味觉中的酸,而是指化学的“酸”,即致幻剂LCD中的一种成分,而在设计领域里指的是一种迷幻物质带给使用者的视觉体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酸性美学。“酸性”其实有着多重含义,并且带有比其名称更深的文化内涵,更像是一种新时代的“朋克精神”,在挑战主流审美下的反设计浪潮,预示着对当下审美价值的质疑、对美学边界的探索以及对传统美感和欲望的重新定义。从不同形式的酸性设计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当代青年们的生活态度,即反映了一种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他们希望通过作品发出自己微弱的声音,并对有效解决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产生影响。

三、当代酸性设计审美形式的探索

(一)酸性设计中的字体设计

酸性设计中常使用装饰性很强的衬线字体,并注重对字体线条、质感的设计呈现,酸性设计中多使用哥特体、特效体、几何体等。这些字体常被赋予具有未来感的银色、具有光泽感的彩虹色、具有磨砂质感的黑色等,甚至塑造成熔化的铅管滴下的水滴形。这些字體偶尔会使用未来主义风格进行质感呈现,比如液态金属、透明且有光泽的玻璃、耀眼的激光图案等质感。它们不受传统设计原则的约束。在同一画面中使用多种字体是酸性设计的显著特征。

哥特体在酸性设计中的应用率极高,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字体,线条粗细对比强烈,且注重边角的设计。哥特体和罗马体一样都有很多变体,但罗马体是官方认证的标准字体,有着标准的字体规范,而哥特体却没有。但正因为哥特体没有受到标准规范的约束,所以其书写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这也是哥特体受到设计师群体喜爱的重要原因,这让哥特体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传承。[12]酸性设计中的海报设计多使用哥特体,设计师们会将哥特字体数字化,使用黑色、蓝色、深红等作为主色,以炫彩繁缛的形式使字体看起来更加精致高档,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除此之外,哥特字体还可以表现出神秘、压抑的氛围,与设计师的个人情绪表达保持一致,是在无形中也成为一种视觉语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入平面设计领域,使得字体设计的形式变化趋于多样化,酸性设计中的特效字体便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类。特效字体通过计算机特效技术和仿真处理实现了三维动态化的字体效果,呈现出区别于传统二维字体的视觉语言,注重形体塑造的逼真感和自然感。这些新的字体设计形式给人们带来了视知觉的新体验。酸性设计中的特效字体注重肌理效果的塑造,主要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赋予字体预设的质地或效果,使字体呈现更加生动。

几何字体是酸性设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字体形式,其视觉感、造型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酸性设计的呈现风格,即多使用几何形进行设计表达。几何字体的设计通常以抽象化的几何结构来进行设计构思。其笔画常被归纳为正方形、菱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然后将这些绘画进行巧妙组合,使偏旁部首、线与面、图形与符号达到和谐统一,在保持字体基本形态的基础上赋予个性化的创意。[13]

(二)酸性设计的色彩搭配

酸性设计的色彩风格拥有欧普风格的色彩属性,如经常使用三原色,在色彩表现上不遵循传统的色彩搭配规则,也不区分主色和辅色,甚至让色彩相互重叠、融合,以便产生颤抖错位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孟菲斯设计中也有体现。

酸性设计中多使用高明度、高饱和度的渐变色和对比色,且大多以深色如黑色、灰色、紫色等搭配高饱和度的荧光色、耀眼的流体渐变色等,使色彩形成对比。这样的色彩搭配为酸性设计作品带来了附加属性,营造了炫酷的气氛,传递了创新精神。在很多使用了酸性设计的海报作品中,会使用大量霓虹灯的色彩,将酸性设计与现代风格结合,通过色彩的反差对比营造一种科技感和未来感,使画面充满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

酸性设计中,使用同类色搭配虽视觉冲击力较弱但整体色调会更加协调,使画面更具整体性;使用互补色搭配时,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使受众产生一种视觉满足感,在某些主题设计上还可以营造出躁动、澎湃的感觉,也可搭配一些同类色和近似色,使其在整体上更加和谐统一。酸性设计中运用撞色的色彩搭配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配色能力,应根据不同主题内容进行色彩关系设计,如果颜色选择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色彩搭配是酸性设计中提升视觉吸引力的重要环节,其色彩搭配所营造的氛围也常徘徊于复古潮流与未来科幻之间。如2021年奥斯卡金像奖(Oscars)邀请了七位艺术家以“电影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为题进行了海报创作,挪威设计师马格努斯·沃尔·马蒂亚森(Magnus Voll Mathiassen)的设计作品便使用了酸性设计,其运用大量互补色、渐变色并将主体物进行了液态化呈现,其细节看似杂乱无章,但画面整體呈现出独特美感,这是一种让人眩晕、充满感官刺激、打破传统美感的色彩设计让人过目不忘。

(三)酸性设计的质感呈现

酸性设计中常以液态金属、激光、玻璃、塑料、铝箔等质感进行设计表达。不同的质感具备不同的色彩、肌理和装饰效果,质感使用恰当能够增强酸性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质感的制作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而成的,运用计算机图像输入输出设备和设计软件对静态或动态视觉画面进行处理,通过建模、渲染和色彩输出等制作步骤使酸性设计中的质感呈现更加真实、自然。

在当代的酸性设计中,许多设计师热衷于通过液态金属质感来进行设计表现,液态金属是一种不定形、可流动的金属,具有可塑性。设计师们多将迷幻艺术融入液态金属质感呈现,以营造科幻感与超现实感,彰显怀旧与未来的融合、迷幻与混乱的交织。近年来,液态金属质感被诸多品牌和一些主打青年文化的媒体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如Dazed、Tunica和032c等杂志都在其产品和线上宣传平台中使用了液态金属质感的设计呈现。

酸性设计作品中也常使用激光质感进行设计表达,激光质感属于当代设计领域新开拓的质感表现。激光质感是模拟了激光镀铝卡纸的视觉效果,激光镀铝卡纸是将激光全息图案或文字信号通过压膜的方式加载到喷铝纸表面,在阳光下会呈现如激光般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由于激光质感光彩夺目,且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无论在静态设计中还是在动态设计中均会呈现出其独有的视觉效果。所以,设计师们多喜爱将激光质感应用于酸性设计中,以体现酸性视感,塑造新锐的视觉表现,提升画面质感,让作品拥有更多值得考究的设计细节。

塑料、玻璃的质感可塑性强,可表现出光亮、凉爽、透明、平滑等效果,能给人以明亮、透彻、优雅之感,使酸性设计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装饰形态和美感。塑料、玻璃质感在酸性设计中的呈现手段,通常比较有效且实用的实现方法是模拟环境映射光的效果,有时也会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以此打造磨砂质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14]图8的海报设计综合运用了塑料、玻璃质感,设计新颖独特,将玻璃的平滑光泽和透明塑料的柔和雅致相结合,突出了酸性设计独特的质感呈现。

四、结语

欧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却又在20世纪70年代衰落,根本原因是因为设计呈现手段不适应当时的创作条件,而现在欧普艺术则是乘借“新技术”之势,助力艺术“复苏”,实现了欧普艺术的当代转化。酸性设计便是在欧普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在设计表现上又拥有新的视觉特点的新锐前卫的设计风格。

注释:

[1]黄紫娟.欧普艺术对织物设计的启示[J].上海纺织科技,2013(03):40-41.

[2]方汉文.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方怿.保罗·兰德设计语言的思想来源探析[J].美术大观,2012(12):120-121.

[4]孟琪.论埃利亚松美学思想下的空间与视知觉[D].武汉纺织大学,2017.

[5]金成辉.论“气韵”与“格式塔质”的共通性[J].艺术研究,2010(01):122-123.

[6]郭开鹤.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李新华.电脑图形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对设计教育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57-159.

[8]马颖.欧普艺术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77-180.

[9]李妮,牟峰.工业设计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10]陈铉织.欧普艺术的视觉研究[C]//.新异象论坛 N°09B艺术论文集.2011:155-165.

[11]杨舒文.欧普艺术的衰落与复兴[J].美术教育研究,2017,(17):49.

[12]郭静怡.浅谈哥特文化在当代字体设计中的体现[J].包装世界,2016(03):100-101.

[13]韦锦城.民国时期书刊封面字体设计形式美探论[J].莆田学院学报,2017,24(01):84-88.

[14]陈红娟.产品设计中材料情感特性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10):59-62.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
节能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探究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