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冉 刘高锋
[摘 要]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有利于农村特色产业长期培育,有利于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防返贫,有利于激发脱贫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高校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丰富农村产业发展内涵,多措并举搭建销售平台,大力拓展帮扶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品品牌和附加值,着力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激发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一条智力助贫、平台济困、产教融合相辅相成的消费帮扶之路。同时,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问题,比如加强多方位监管督促平台质量与服务并行,注重培育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加强媒体宣传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 ;消费帮扶 ;帮扶路径;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5-0094-03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国家设立了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帮扶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散[1]。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乡村振兴阶段将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高校作为拥有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的重要帮扶力量,在农村全面振兴阶段,也应当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健全消费帮扶长效机制,进一步探析高校消费帮扶路径,助力脱贫地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2]。
开展消费帮扶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延伸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链条、助力脱贫地区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也是汇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经,对于进一步高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一是消费帮扶有利于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防返贫。从经济收入角度来看,农村脱贫户虽已超过贫困线,但其脱贫基础仍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低[4];同时,因疫情影响、大病、意外伤害及自然灾害原因返贫风险较大,一旦失去帮扶政策,容易返贫致贫。实施消费帮扶,不仅可以让群众的劳动成果转化为经济来源增加收入,同时也可以让参与消费帮扶的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优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生态、无污染产品的购买需求,让消费帮扶实现双重意义[5]。
二是消费帮扶有利于农村特色产业长期培育。消费帮扶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手段、一个路径,目的还是要帮助脱贫地区培育培植致富增收的龙头企业,通过指导带动当地企业进入良性发展,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6]。消费帮扶能够让脱贫地区的群众逐渐认识、适应和接受社会公益性帮扶与市场性产品交易的转变,用社会消费需求来不断优化脱贫地区的生产方式、完善销售路径,为脱贫地区的产品和生产服务拓展市场。消费帮扶最终要努力的方向是通过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产品,不断促进和带动脱贫地区产品品质的提升,通过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将脱贫地区产业逐渐拉回到市场轨道上来[7]。
三是消费帮扶有利于激发脱贫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实施消费帮扶可以让社会各界力量更加便捷地参与乡村振兴,进而拓宽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覆盖范围,不断激发脱贫地区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和内生动力[8],调动脱贫地区人口致富奔小康的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产业实现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同时依托互联网和电商等新型消费平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得帮扶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让更多人加入帮扶队伍持续贡献智慧、共享资源。
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专业优势,助力脱贫地区创建民族特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拓展销售渠道,着力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激发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帮助脱贫地区开拓出一条智力助贫、平台济困、产教融合相辅相成的消费帮扶之路,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持续贡献高校方案[9]。
(一)彰显高校学科优势,助推产业内涵发展
结合教学课程安排和科学研究需要,立足脱贫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乡村振兴大课堂,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融合,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田野调查,为脱贫地区产业内涵式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同时结合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专门性干部和技术人才需要,精心组织策划设计相关培训课程,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工作队伍,更好地助推当地产业内涵发展[10]。
1.开展品牌策划设计,提升宣传推广效果,让帮扶更有准度。针对脱贫地区的产业特点和产品特色,在商标注册、产品深加工和市場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对接,围绕电商文旅、产品包装设计、品牌打造等方面,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实训等,形成合作机制,助力脱贫地区产品品牌开发和宣传推广,不断增强当地产品的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2.加强电商专业指导,开拓电商发展思路,让帮扶更有准度。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了解脱贫地区农村合作社与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围绕农产品数字贸易和跨境实务管控进行精准对接,就脱贫地区的农产品国际化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参与全球供应链模式、农产品贸易平台对接、合同管理、风险管控等提供实操建议,并设计针对脱贫地区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增强电商从业者的运营思维和专业能力,为脱贫地区电商发展开阔思路。
3.深入田野调查提供政策建议,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让帮扶更有高度。立足脱贫地区发展需求,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通过在定点帮扶地区设立乡村振兴研究基地等方式,构建智力引进、调查研究、政策设计与试验、资源嫁接一体化的乡村振兴助力模式,从贫困治理政策、农村经营主体培育、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激发、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法治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现代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脱贫地区发展建设提供科学实用的意见建议,实现帮扶升级优化。
(二)搭建销售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高校要结合脱贫地区生态优势,立足市场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搭建帮扶产品销售平台,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经济效益,促进脱贫地区人口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1.搭建网上商城高校专区,实现线上销售平台化,让帮扶更有深度。产品只有进入市场、销售出去,才能推动消费帮扶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积极联络社会各界力量,推动脱贫地区产品线上渠道的开通建设。例如,推动脱贫地区农产品入驻教育部“e帮扶”销售平台、金融机构网上银行扶贫商城(高校专区)、各大平台购物网站帮扶专区等,真正帮助脱贫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开拓销售渠道、优化产品销售模式和销售方式,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
2.设立校内帮扶专柜,实现师生帮扶便捷化,让帮扶更有温度。高校拥有相对稳定的师生消费群体,在高校研究布放消费帮扶专柜、上架帮扶产品,在服务师生需求的同时,可进一步拓宽帮扶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助力帮扶地区产品销售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3.资助电商便民超市项目落地,实现电商体验人性化,让帮扶更有维度。对于易地搬迁安置点电商便民超市项目提供运营指导,在提高农产品与市场的流通对接、提高产品便捷化供应的同时,帮助广大农户提升利润增长空间,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打造优质农产品上下行一体化产业销售链条,完善农副产品电商生态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线上线下便捷体验的完美结合。
(三)实施品牌提升,增强产业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高校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助力脱贫地区在品牌提升上下真功夫、硬功夫,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打造特色品牌,丰富产业发展新内涵。
1.推动产品品牌认证,实现产业发展品牌化,让帮扶更有力度。在国家品牌强农建设的大环境下,促进脱贫地区产品品牌更好发展,推动企业用好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产品认证、原产地品牌建设与保护等相关政策,进行“三品一标”等品牌认证,充分挖掘、培育和打造更多独具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提升独特产品品质,进一步助力脱贫地区特色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2.引进先进外部资源,促进生产模式创新化,让帮扶更有强度。积极联络外部农业品牌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在脱贫地区建厂或设立分支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和品牌资源,推广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困难群众开展订单式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打造名优特产品区域品牌。
(四)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帮扶合力
高校要广泛动员校内和号召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消费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发布消费帮扶倡议书,鼓励食堂、工会优先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带动教职员工、校属企业、校友、地方校友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等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以购代扶等方式积极踊跃购买脱贫地区帮扶产品。同时,与定点帮扶各成员单位开展密切沟通,就产品销售、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帮扶合力发挥等达成共识。此外,充分发挥高校帮扶联盟的重要作用,共享消费帮扶经验,借助联盟资源为脱贫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1.多方位监管督促质量与服务并行,推动消费帮扶全链条精细化,让帮扶更有宽度。高校要积极对接脱贫地区政府及相关企业,做好帮扶产品“质量、货源、物流、价格”等多环节多方位监管,督促当地加强对产品质量、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监督,保证电商平台和线下平台做好一条龙服务,对于消费者反馈的问题及时沟通,有效解决,给消费者创造良好的购物体验,避免因产品质量、物流运输等问题影响消费帮扶参与者的帮扶热情,引发社会舆情和负面影响。
2.注重培育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体系化,让帮扶更有厚度。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没有稳固的产业,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在开展消费帮扶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深挖产业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支持脱贫地区扩大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助推产业升级,为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不断助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长期培养,以更加强大的力量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3.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推动消费帮扶工作内涵化,让帮扶更有广度。准确把握消费帮扶工作新内涵,不断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既要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方案规划,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做好沟通、引导、组织、对接、服务、反馈等工作;也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将脱贫地区产品与市场真实需求真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供需对接的良性循环,让消费帮扶实现规范、有序、健康、良性发展。
4.加强媒体宣传为爱发力,推动产品宣传推广精益化,让帮扶更有速度。借助自媒体平台制作并发布脱贫地区农产品直播带货预热宣传短片,动员学校帮扶援派干部和学生开展直播带货等形式,帮助推介帮扶产品,带动帮扶產品销售。同时,主动与校外媒体互动,共同加强宣传策划,积极提供宣传素材,推送帮扶工作的特色、亮点,积极争取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生动讲好高校帮扶故事。
[1]董彦岭.产业振兴: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建设[M].中原农民出版社,2019.
[2]刘学武,杨国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20(06):87-93.
[3]蒋吉德,高超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19(20)2-6.
[4]韩广富,叶光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0):136-143.
[5]李文.消费扶贫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J].人民论坛,2021(28):81-83.
[6]李才.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1):91-97.
[7]韩嵩,秦玉友.新时代高校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0):1-5.
[8]葛笑如,刘硕.十九大以来的乡村振兴研究文献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1-8.
[9]江南.乡村振兴,需激发内生动力[N].人民日报.2019-08-21(005).
[10]郁静娴,胡婧怡,闫旭.消费扶贫:对接需求现双赢[N].人民日报.20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