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走出去与讲好中国故事

2022-05-10 10:16孙宜学
国际传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孙宜学

【内容摘要】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和中华文化走出去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既要明确中国“好故事”的内涵,也要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在国际传播中应当重视传播中华文化,而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当中要讲好中国特色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与亲和力,搭建中国与世界民心相通的桥梁,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中国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国际传播能力支撑,同时也可推动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则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中华文化走出去与国际传播能力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不断提高。但相对于海外日益增长的“中国需求”,以及消解一些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对中国的负面认知的迫切需要,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仍然偏弱,在内容和方法的精准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必须要明确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怎么才能讲好;既要有顶层设计之谋,更要有精准落地之策。我们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选择、有针对性、有步骤、有目标地将中国故事讲出去,讲进去。

一、讲好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 助力世界文化和谐共生

中华文明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不同民族文化和谐相处、进而追求天下归心的文明综合体。“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万国咸宁”是中国古人追求的世界大同理想。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一)认识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因差异而多彩,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万花园。中国故事作为一株根深叶茂的民族花,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故事一起相映成辉,共同装扮了世界的春夏秋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所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差异性,并基于差异性对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进行细致调研分析,进而确立差异化的讲述手段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要主动去“探幽寻微”,以求“曲径通幽”,细致入心,在差异化中寻找中国故事与所在国故事的共同点,以同求同,然后以同传异,最后以异容同。充分尊重外国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故事的本土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导建立各国故事交流的平台,推动各国故事之间互鉴互学,推动不同“国别故事”之间实现“跨本土”融合,形成相关理论,提炼成熟经验。这样不但能使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最大化、泛在化,也能更直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政治交流。

(二)处理好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处理好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能否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前提条件。客观世界是交换的世界,有物质文明的交换也有精神文明的交换。我们要讲的中国故事里要包含我们有而别人没有且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推动具有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走出去,这样的故事是世界渴望认知的,是对人类共同发展有益的,是能丰富世界生活和文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秉承文化平等态度,以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其他民族发掘并坚持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任何有传播价值的文化符号,在重视传播手段的同时,都更应找到自身的文化逻辑、情感逻辑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合理对应逻辑,让接受对象能感同身受,潜移默化接受并喜爱传播者要传播的文化精神。只有入乡随俗,客观深入研究融合不同文化的异同,外来文化才能在异质文化中生存并去异质化而成为所在国文化的内在组成成分。这是所有历经沧桑、命运跌宕起伏却依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符号的共同特征。因此,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在坚持文化相通性的前提下,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相互了解,加深相互认识,基于文化多元共生理念传播本民族文化。

在西方意识形态偏见视域内,中华文化是异质文化。为了迟滞中国的崛起,西方一些国家正采取多种手段,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通过文化全球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为了消解西方文明自带的这种偏见和傲慢,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地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文化的世界同质性。我们要让世界知道,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方面,在捍卫民族尊严和个人尊严方面,中華民族和世界上任何民族、中国人和世界上任何个人都没有区别。

在中华民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之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在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难以预测的影响前所未有,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交融、交锋较以往更加频繁,甚至更加激烈。而中国越发展,就必然越要面向世界,也必然要面对越来越激烈复杂的文化冲突。当前,“中国威胁论”不断变换面孔出现,且越来越具有欺骗性,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充满恐惧,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加以预防。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中国智慧协同世界一切追求和平进步的力量,打破人为的心理阻隔,实现不同文明的无障碍交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合力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为中国形象的世界性建构营造良性内外环境。

二、讲好自强不息的中国故事 普适人类生存发展规律

我们向国外民众讲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就是讲述真实的历史中国故事、当代中国故事和未来中国故事。中国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本身就是一部苦难与奋斗的历史,是一部不畏艰难险阻、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历史,本身已经形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统,本身就是中国好故事的底本和阐发源。

(一)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2021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要让世界全面、立体、客观认识中国,就必须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繁荣昌盛的关系。近现代以来,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民族自觉—自新—自强—自信—自尊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动和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足以令人客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故事是当代中国故事的显著表现形态。以中国共产党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人民,在抗“疫”战争中所体现出的“只为苍生不为身”的牺牲精神,就是世界上一切追求正义和和平的国家、民族共同需要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我们应及时向世界直接讲,联系国外同类故事讲,讲好这个故事,从而及时消除国际反华势力正在钩织的“疫情偏见”,以正视听。这是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听到的声音,可以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对人类的信心。

(二)讲述中国百姓的生活故事

中国故事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故事,是由一个个中国生活细节积累而成的群体故事。江海源于细流,泰山积于细壤。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喜怒哀乐,都具有世界性,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愿意了解、愿意听的好故事。因此,讲好中国生活中的细节故事、点滴故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小故事,实际上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当前,向世界客观展示日常化、生活化的当代中国,可以更好地帮助海外听众形成完整的中国观,推动世界与时俱进认知和研究历史中国、未来中国。

中国抗“疫”故事、绿水青山故事、大象迁徙故事,等等,这些源于当代中国最真实的生存观和世界观的日常表现形态,是日用而不觉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现实的真实面貌。

中国生活故事就是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故事。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向世界所讲的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的一个个小故事,共同组成了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故事。任何一种文化都融汇在这种文化所养育的人的血液中,文化养人,人载文化。正是因此,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就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就在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起点,仍在国内,那就是中国故事的一个个载体,即每一个中国人。在国际视野下讲好自己的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向世界呈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中国。

(三)外国人讲述的中国故事

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中国故事走进世界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主动加入到讲中国故事的行列。在华留学生是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有海外成长经历,又有中国生活体验,还有国际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经验;既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也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实践证明,在国际传播中“讲故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来华留学生可以成长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讲述者。我们要通过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吸引他们主动走进最真实的中国生活语境和社会环境,像盐一样融入中国当代生活的海洋,与中国老百姓一起生活,贴近中国的心脏感受中国的心跳,感悟中国国情,思考中国胸怀,从而获得真实的中国生活体验,并能以所在国乐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世界讲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故事落地无音,润物无声。

事实证明,借“洋眼”“洋嘴”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当代巨大的发展成就同步为世界所感知。他们是中国故事走出去的一道道门、一座座桥,与中国人民一道,共同向世界描绘一个真实的中国、发展的中国、负责任的中国。

三、讲好休戚与共的人类故事 共推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时代,也是文化一体化时代。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世界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入口,也是出口,是果,也是因。世界一体化态势下,任何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交流都不再囿于一个或数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文化自成一个生态循环,实现一体化运动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胸怀也有能力弃坦途就荒径,辟不毛为沃野,真正发挥民心互通功能,让中华优秀文化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成为世界文化生态体系中一个“熟视无睹”的常态存在,使中国的发展切实畅通地施惠于世界的美好未来。

(一)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中国故事的核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有国界,人心无界。推动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打造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能够担起重任,负起责任,把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共同努力变成现实。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中国领导人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让亿万人同心同力,使天堑变通途,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心心相通。2019年9月27日,國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倡导每个国家必须遵循统一的价值标准,不是推进一种或少数文明的单方主张,也不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更不是一种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一种文明替代另一种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不同国家在掌握独立命运基础上为共同命运奋斗,在独立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在自尊基础上实现相互尊重。历史与事实证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只有彼此尊重,命运与共,协同发展,国家的命运才会融入人类共同的命运,才会真正形成命运相连相依的共同体。

(二)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未来的关系

中华民族历经列强欺凌,备受屈辱,更加懂得民族尊严的可贵、和平的珍贵,这也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之竭心尽力的历史基础和未来承诺,将中国人对中国梦的美好期盼变成全人类的共同期盼,推动各个国家、地区“各美其美”的同时相互支持,共同为同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未来而奋斗。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推动“天下太平”的誓言,也是历经五千年仍生机勃勃的中华文明自古就有的使命担当和责任的自然延续,必能为当前处于多极化发展的世界带来团结和谐的新局面。

世界多元文化仍将伴随着碰撞和摩擦持续交流,中国故事走出去所面对的阻力和障碍也必将长期存在且复杂多变,其中既有文化的因素、经济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目前,我们对世界“中国热”的判断与世界对“中国热”的直接感知并不一致,还有较大的落差。要向世界講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找到这些落差,并推动消除这些落差,包括因我们长期疏于向世界主动表达而形成的误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加深中国故事在世界的融入广度和深度,加快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以我为主,也要秉承世界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精准对接海外接受群体,形成给即所需、所愿能给的中国故事精准落地新局面,从而让中国智慧惠及世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四、中外媒体融通合作合力讲好中国故事

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故事的效果和质量。媒体应当有意识地根据中国故事传播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突破自身的局限,主动讲好中国故事。

(一)中国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

中国故事走出去,是要以中国文明消除文明隔阂,以文明和平共存等超越文明优越与霸权,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文化多样性目前仍占世界发展主流,中国要通过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结构,都离不开媒体的阐释与沟通工作。也就是说,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讲了能不能让外国听众听懂,听懂后还能理解和赞赏,与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密切相关。中国媒体要更主动、更精准回应世界关切,加强协力协同协调,从源头上确立统一的中国故事资源库和话语体系,确立中国故事关键词和传播效度评价体系,确立“话语出口”质量标准,以普适性的价值观为基础,以本土化的话语方式为媒介,既讲好中国故事,又注重增强中华文化感召力与亲和力,以中国故事冲淡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冲突,培养对象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和喜爱, 民心通了,路就顺了,中国故事就好讲了,讲了别人就容易懂了,信了。从这个角度讲,新闻媒体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必需的中外文化的“暖心工程”。

(二)打造中国故事同心圆中外媒体圈

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实际上,向世界所讲的中国故事本身就是沟通不同文化的“媒体”,因此,借力媒体实现中国故事与其他民族故事互通交流的同时,也自然会实现媒体之间的自身交流。中国媒体在推动中国故事走进世界的同时,也必定会走向世界,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媒体合作搭建讲中国故事的平台与桥梁,共同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但目前,在讲中国故事时,国外媒体常常以主观视角解读客观事实,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解读,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误读。这说明中外媒体就同一中国故事的阐释还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与协同。中国媒体要加强与海外媒体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圆心,以共同讲清中国故事中的和平发展理念和互惠互利为目的,形成中外媒体同心圆,中外媒体合力向世界阐释中国发展的中国目标和世界目标,坚定推动相互理解,不断提升相互信任度,推动世界成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可以同行的幸福村。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