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为
(沈阳中置盛京老年病医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0)
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导致骨质量显著降低,骨相关疾病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由于灵活性降低及骨质较脆等原因,老年患者极易出现骨折现象,骨科就诊的老年患者中,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占比较大,在全身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占3%~4%,占髋部骨折的50%,如果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其行动能力及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2-3]。但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内科疾病,若长时间卧床,且未能接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易并发肺部、泌尿系统等疾病,病死率为15%~2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第3版《外科学》[5]中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均为老年患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既往合并髋关节及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入院患者均行相关身体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持续皮牵引患肢,并开展术前准备工作,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实施全身麻醉。
实验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辅助患者取仰卧位,于患侧髋外侧行直切切口,将髋关节暴露在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操作时注意不要破坏关节附近的筋膜,评估暴露的股骨头,分析骨折程度,清理粉碎性骨折组织,清理时切忌动作过大,保障股动脉中无骨髓内脂肪组织,以免股动脉被脂肪堵塞。髓腔阔髓后,将适合大小的假体放入其中,采用骨水泥技术进行安装,调整好前倾角度,保持股骨头中心和大转子顶端处于同一平面上,收紧钢丝,缝合伤口。术后48 h 后进行功能锻炼,术后7 d,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床下非负重及负重行走锻炼。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rew,DHS)固定法治疗。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借助X 光对骨折进行复位,于髋关节外侧行切口,分开肌群,切断粗隆处下1 cm的股外侧肌,切开前1/3部的臀中肌,固定碎骨块,于股骨颈下1/3处放置导针正位像,股骨颈中央为侧位像,阔髓后安装钢板,并缝合伤口。
对照组术后48 h 由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按摩小腿肌肉,1 周后鼓励患者进行相应锻炼,术后2 周行X 片检查,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较好后进行行走训练,3周后进行负重行走。
术后严密监测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每12小时皮下注射5 000 U 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同时给予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河北金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4268),并观察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及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关节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和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假体松动、关节畸形、严重疼痛等)。髋关节功能评价:于术后4 周,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6],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关节活动度(5分)及畸形(4分)4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关节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实验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8.51±6.97)分,高于对照组的(70.46±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7,P<0.05)。
2.3 两组术后非植入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非植入物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术后关节负重时间(d)21.32±2.34 8.57±1.86 26.977<0.05例数40 40手术时间(min)72.42±13.20 76.33±11.35 1.421>0.05术中出血量(ml)165.56±28.14 184.64±26.73 3.109<0.05术后卧床时间(d)8.80±1.28 3.43±0.85 22.104<0.05
表3 两组术后非植入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术后植入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植入物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植入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国内临床医师多支持及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目前,内固定手术备受广大医师的青睐,但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晚,易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恢复速度较慢[9]。随着医学工作者对该病手术方法的持续研究,半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理想,但临床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是否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还存在争议[10]。
半髋关节置换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骨质愈合缓慢对康复产生的不利影响,临床在慢性股骨头疾病,如股骨头坏死等中最先运用该术式作为代替疗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工作者逐渐发现该术式治疗股骨头远端急性损伤疗效显著,因此,半髋关节置换越来越被患者认可,患者术后不易受其他疾病干扰,还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关节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非植入物及植入物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杨冬松等[11]研究指出,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可有效促使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为,半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对粗隆骨折展开有效固定,并重建股骨距,同时假体还能稳定粗隆间骨折块,以有效恢复股骨近端骨皮质的完整性,达到良好的近端支撑效果。半髋关节置换术所使用的假体还能分散应力,降低假体单位面积的承载负荷,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展开髋关节负重行走锻炼。另外,半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巩固性较强的术式,可缩短负重时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有利于预后,较DHS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更适用于老年骨折患者。
综上所述,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