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韩飞洋
(作者单位:济南德润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高考评价体系更是强调情境是落实“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重要载体。历史学科情境指历史事物发生或进行的具体、客观的社会环境,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如何创设运用问题情境,为二轮复习提供借鉴指导呢?本文现以“新航路开辟”为例,对近五年所涉高考真题情境、考情等进行分析汇总,就优化二轮复习策略谈谈自己的见解。
根据上述统计,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一直是高考的热门考点,2017—2021年间共考查23次。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多以简单的学习情境为主,主观题则是学术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共同构建的复杂情境。从考查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为高频考点,特别是影响部分的“殖民扩张”“全球性流动”“物种交换”“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因此,“新航路开辟”专题二轮复习的重点应放在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影响,尤其是世界进程的影响、物种交流的特点、人类认识视野的改变,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启示。
刘芃曾强调:“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研究高考试题,能够准确而透彻地掌握考情,为备考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着力点。通过表1 可以看出,高考命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为更好地认识问题情境,笔者将从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方面试举典型高考真题,谈谈情境命题如何贯彻落实“四层”“四翼”高考要求。
表1 2017—2021 年涉及新航路开辟的高考试题汇总
基础性指“学生应掌握的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要求“以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这需要创设“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问题”,即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试题将“基础”“学习”与“必备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如2021 年全国乙卷第32 题。
例1.(2021·全国乙 卷·32)16 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 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D)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该题通过文字史料,对16 至18 世纪特许公司的发展进行叙述,以学习情境为载体,考查“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等基本概念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将历史事件放置到具体背景下的思维方法,体现高考命题的“基础性”。
综合性指“学生相关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纵向整合能力及综合运用水平”,要求“以多项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复杂情境作为载体”。这需要创设“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即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反思,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同时,生活情境创设也有助于学生知识获取、实践操作、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的养成。如2020 年北京卷第20 题。
例2.(2020·北京卷·20)“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材料一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 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tea 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
材料二“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图1
(1)读上图,cha 与tea 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答本题学生需提取材料中两种发音的起源及传播路径,迁移运用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等所学知识,进而归纳组织答案。本题借助“茶”字发音传播史这一生活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架构起“历史知识”“历史分析”“历史认知”三者之间的思维桥梁,体现高考命题的综合性。
应用性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要求“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这需要创设“如某种社会风俗的来源、某一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即社会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正确的历史观。如2019 年全国卷Ⅰ第33 题。
例3.(2019·全国卷Ⅰ·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D)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该题将相邻的美国和拉美地区进行比较,两者历史背景相似,结果迥异。这需要学生迁移所学知识,两者分属于英国和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而近代英国与西葡最大的不同在于,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西葡两国则仍固守传统的封建制度,这是美、拉两地经济发展迥异的原因之一。这道题通过西方殖民国家移植本国生产方式,造成拉美国家现代化发展迟滞这一社会情境的反面教训,指出本国国情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侧面折射殖民侵略的破坏性之深,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正确看待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弊端。
创新性指“学生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水平”,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或设问方式”。这需要通过创设“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即“学术情境”来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例4。
例4.(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9)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52 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 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 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 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 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 年9 月23 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 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 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 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 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本题创新性很强,设问新颖,答案开放,为学生探究提供广阔空间。本题通过《咖啡馆的文化史》相关记载创设学术情境,提出“咖啡馆的历史既是经济史也是社会史”这一观点,借助英国不同时期咖啡馆的变迁,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二轮复习是对一轮复习的巩固与升华,在深研高考试题情境的基础上,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强化学科能力素养,进而优化二轮复习效果。
二轮复习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既要打通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拓展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打通教材的横向和纵向对比、联系,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学生不断适应高考试题的命题思维。以“新航路开辟”专题二轮复习为例,教师以“经济全球化”为脉络主线,构建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知识网络,呈现图表式学习情境,如表2。
表2
除了相关知识的“前挂后延”式拓展完善外,二轮复习还要关注重点知识细节,注重知识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就需要教师善用问题链,进行由果溯因的追问。如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师可以借助玉米、棉花传播等生活情境,进行问题追问:
为什么最先是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追求什么?为什么如此渴望黄金?为什么觉得东方有黄金?为什么要开辟新的航路?航海家的勇气和行动来自何方?为什么此时西欧能进行新航路开辟?
其中,关于黄金需求量大的原因,还可以联系中古时期西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探究,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图2
二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围绕思维突破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素养。通过设置学术情境、社会情境等,辩证看待史料信息,深化学生对史实的理解,从而有效应对命题变化,形成稳定的应试能力。以“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说”辨析为例。
材料一
表3
材料二
表4 土耳其扩张过程与新航路开辟大事年表对照表
材料三历史地图:传统旧商路和新航路路线对比
材料四从15 世纪80 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西欧知识分子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此后,“在神学上对伊斯兰的恐惧转向种族上对土耳其人的敌意”。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根据以上材料,试自拟题目并作答。(至少3 道,题型不限)
总之,二轮复习是课本知识点巩固深化和解题思维能力升华的重要阶段。分析与探究高考真题中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考情,充分掌握教材,使高三备考工作有的放矢。因此,教师要不断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合理设计二轮复习策略,拓展知识复习角度,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思维的训练,贯彻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高学生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