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L油田污水回注层位优选及方案优化

2022-05-09 08:05王中华吴东明陈秋月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柱油藏水量

路 强 王中华 吴东明 陈秋月 张 雨

(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0 引 言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已经开展污水回注工作[1]:大庆油田处理含油污水达6.1×108m3/a,处理后污水全部回注油层[2];2014年,胜利油田平均产生采油污水76.59×104m3/d,实现了全年采油废水100%回注[3];海上油田大排量污水回注井为渤海的CFD11-1A11井,该井于2011年8月完井注水,回注量高达14 000 m3/d。国外类似的污水回注油田有秘鲁1AB/8区块,污水回注量为17×104m3/d。

污水回注既可以补偿地层压力,又可以解决油田产出水处理难问题,是油田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正确方向[4]。

L油田为海上裂缝型礁灰岩底水油藏,采用天然水驱水平井开发,经过20余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产水2.68×104m3/d,高峰产水4.4×104m3/d。除小部分利用外,其他生产污水均经过处理后直接排海,节能减排压力大。本文以L油田为靶区,研究以回注方式解决生产污水处理问题。

1 回注层位优选

1.1 回注层优选原则

岳建伟等[5]、刘启楠等[6]提出回注层的优选原则,结合L油藏的实际情况,确定回注层优选原则如下:

1)回注层不宜选择主力产层和上产接替层;

2)所选层位渗透率高,吸水能力强;

3)隔夹层发育,避免污水污染其他储集层;

4)所选层位储集空间大。

1.2 回注层位可行性分析

1.2.1 浅层回注污水可行性分析

L油藏纵向上油层划分为8个岩性段:L1~L8。L1~L7层段为主要含油段,主要生产层段在L1~L2,L8层段为提供驱动能量的底水层。通过研究表明,生产层内回注生产污水不可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断层、裂缝、溶洞发育

生产层属于中高孔渗储层,断层、裂缝、溶洞发育,分布复杂,非均质性严重,L油田层内非均质性参数见表1。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没有完善的注采井网,产层内高强度污水回注必将导致储层物性好的区域压力升高,生产井暴性水淹,形成无效水循环,很难有驱油效果。

表1 L油田层内非均质性参数

2)油藏底水能量充足

油田利用天然能量开发20年以来,地层压力未下降,说明油藏存在无限大水体补充能量。底水突破之后,生产井不同阶段测试的泵吸入口压力呈上升趋势,表明油藏为刚性水驱的能量补充方式,不需要补充能量。

1.2.2 L8层回注污水可行性分析

L油田L8层为大底水,是天然能量补给层,经过20年的开发,地层能量未见下降,表明底水水体大,可作为污水回注层。

1)L8储层特征

F层地层厚度分布为250~395 m,大部分地区为水层,仅在西部高于油水接触面的局部地区形成小范围的油层。岩性以藻屑、有孔虫泥粒灰岩、珊瑚藻屑泥粒灰岩夹薄层粒状灰岩和少量群体珊瑚为主,段中孔隙相当发育,连通性好,测井孔隙度可达26.8%~31.0%,渗透率为625~1 097 mD,储层物性好。

2)L8储层微裂缝发育

蚂蚁体属性可以全面地展现油藏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6-10]。在L油田蚂蚁体连井剖面(图1)上,L8层下部的裂缝系统发育密集,垂直缝系统与高角度倾斜缝系统发育;而在L油田蚂蚁体顺层切片(图2)上,裂缝系统沿断层发育,靠近大断裂附近的裂缝网络尤为密集。L8层段微裂缝发育,为储层流体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和存储空间,为L8层段作为回注污水承接层创造了良好条件。

图1 L油田蚂蚁体连井剖面

图2 L油田蚂蚁体顺层切片

3)L8层与生产层位之间隔夹层发育

L8层与生产层位之间的L7层段厚为16.3~18.4 m,由珊瑚-珊瑚藻黏结岩、珊瑚藻黏结岩、泥粒灰岩及藻屑-有孔虫泥粒、粒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组成,发育微裂缝,但充填严重,总体岩性较致密,孔隙度分布在10%~25%,渗透率分布6.02~366.65 mD,渗透率级差61,平面上变化大,局部隔层发育(图3),属于相对低孔、低渗段。段中物性好的油层与物性差的油层不等厚间互出现,表现为上部油层物性比下部好,特别是该段底部靠近L8层段处发育了一套低孔渗层,对L8层的底水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图3 L8层隔层分布

4)L8层水体大小的确定

应用物质平衡方法[11],可以计算天然水侵量We,具体见式(1)。

(1)

式中:Np为累计产油量,m3(地面);Wp为累计产水量,m3(地面);N为油的原始储量,m3(地面);Bo为压力降到P时原油在地层中的体积系数,m3/m3;Bw为水的体积系数,m3/m3;Boi为原油体积系数,m3/m3;Δp为油藏的地层压力降,MPa。

对于有限水体的弹性水驱油藏,当油藏压力降波及整个天然水域范围后,则油藏的天然水侵量We可以用式(2)表示。

We=Vpw(Cw+Cf)Δp

(2)

式中:Vpw为天然水域水体体积,m3;Cw为天然水域地层水压缩系数,MPa-1;Cf为天然水域地层岩石压缩系数,MPa-1。

根据式(1)和式(2)计算得到Vpw的表达式(3)。

(3)

水体倍数n表达式为式(4):

(4)

计算结果表明,若油田压降为0.5 MPa,则水体倍数为286倍。通常,大于100倍水体为活跃性水体,200倍的水体即可认为是刚性驱动的水体,L油田的底水即为刚性驱动的水体。

2 吸水能力及回注井数的确定

2.1 吸水能力分析

L油田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没有注入井资料,因此L8层注入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2.1.1 试采数据确定吸水能力

L油田由3口评价井钻到了F层,其中两口井对F层进行了试采,试采成果见表2,L油田L8层的比吸水指数为119~196 m3/(d·MPa·m)。

表2 L油田F层试采成果

2.1.2 相渗曲线法确定吸水能力

依据相渗曲线特征和油水黏度计算比吸水指数,即在稳定流条件下,比吸水指数与比采油指数可以用式(5)表示。

(5)

式中:J′w、J′o分别为地层条件下的比吸水指数、比采油指数,m3/(d·MPa·m);Krw、Kro分别为水相、油相的相对渗透率,f;Sor、Swi分别为残余油、束缚水的饱和度,f;μw、μo分别为水、油黏度,mPa·s;d为注、采井距,m;rc为完井半径,m;So、Sw分别为油井表皮系数、水井表皮系数,f;re为井眼半径,m。

考虑油、水井表皮系数为0,式(5)可简写为式(6)。

(6)

根据式(6)及油藏的平均比采油指数、油水黏度比、束缚水饱和度时油相相对渗透率和残余油饱和度时水相相对渗透率,可以求出比吸水指数。经计算L油田的比吸水指数为32.9~420 m3/(d·MPa·m),平均为169 m3/(d·MPa·m)。

2.1.3 相似油田类比确定回注层吸水能力

渤海区域秦皇岛36-2油田馆陶Ⅱ组,底水油藏平均孔隙度29%,平均渗透率3 012 mD,底水层厚度360 m左右,目前认为水体无限大。

该油田评价井试水资料表明,其比吸水指数为124~172 m3/(d·MPa·m)。该油田在大规模向馆陶Ⅱ组回注生产污水前,开展先导性注水能力试验,根据注水指示曲线,计算出比吸水指数为107.2 m3/(d·MPa·m)。秦皇岛32-6油田馆陶Ⅱ组的比吸水指数在107~172 m3/(d·MPa·m),与L油田的比吸水指数有一定可比性。

2.2 回注井数确定

经验表明,试采数据和相渗曲线法确定的比吸水指数往往偏大,在实际应用中,均取0.5~0.7的系数,因此单井注水量在12 000~20 000 m3/d,生产污水全部回注方案需要注水井3~4口。L油田L8层吸水能力确定数据见表3。

表3 L油田L8层吸水能力确定

在实际注水过程中,单井注水量还要考虑注水工艺方面的因素。

1)管柱摩阻的影响

根据油藏计算的注水量,在大排量注水过程中,下入5-1/2″、7″、9-5/8″套管作为注入管柱,所产生的管柱摩阻差别非常大,其中下入5-1/2″管柱,在注水量达1.2×104m3/d时,摩阻为17.29 MPa,摩阻很大。考虑套管保护下入7″管柱,在注水量达1.2×104m3/d时,摩阻为5.16 MPa,摩阻在可控范围内。下入9-5/8″管柱,在注水量达1.2×104m3/d时,摩阻为1.14 MPa。考虑到摩阻,单井注水量不能超过1.2×104m3/d。

2)岩心速敏的影响

速敏实验结论表明:速敏损害率12.0%,损害程度弱,临界流速1.5 mL/min。经过计算,临界注水量在2 000 m3/d 以下,不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比渤海油田30 m油层厚度注入500 m3/d,临界速度也是1.5 mL/min;则在300 m厚度时,注入能力可以达到5 000 m3/d;如果注水量为12 000 m3/d,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则注入速度过高,容易对地层造成伤害。

3)管柱振动和冲蚀影响

对下入5-1/2″、7″、9-5/8″管柱做注水管柱分析:5-1/2″管柱注水量5 000 m3/d,冲蚀速率5.03 m/s;7″管柱注水量8 000 m3/d,冲蚀速率4.78 m/s;9-5/8″管柱注水量15 000 m3/d,临界冲蚀速率4.57 m/s。

4)井口最大注入压力

通过对3种尺寸注入管柱的注入压力计算,5-1/2″套管注入井口压力明显偏高,单井注水量1×104m3/d时,井口压力就达到17.7 MPa,无法满足工程要求。7″套管与9-5/8″套管在注水量1.5×104m3/d时,压力分别为12.7 MPa和6.85 MPa,均符合油藏与工程要求。

因此,L油田需部署4口污水回注井。

3 污水回注方案优化

3.1 井位优选

根据L8储层的特点并考虑注水对上部生产井的影响,制定以下原则优选注水井位:

1)注水井位于储层物性好的位置;

2)L8层顶部隔夹层发育;

3)与断层有一定距离,150 m以上;

4)有利于海管管网的部署及改造。

根据上述原则,在L8层部署4口回注井,回注井井位如图4所示。

图4 回注井井位

3.2 注水井段深度优化

设计3种不同注入深度50,100,150 m的对比方案,研究不同深度位置注水对吸水量的影响及在不同深度注水L8层顶压力的变化。

1)不同深度压力预测

结果表明:1 MPa注水压差下,在50 m深度处注水,L8层顶面压力增大0.9 MPa;在100 m深度处注水,L8层顶面压力增大0.52 MPa;在150 m深度处注水,L8层顶面压力增大0.43 MPa,其中100 m深度与150 m深度反射到L8层顶面的压力差别不大。注水段越深,注水后所产生的压力对上部的生产井影响越小,考虑钻井成本,优选100 m深度注水。

2)不同深度注水量预测

在1 MPa注水压差下,3种不同深度50,100,150 m下注水量方案对比,如图5所示,距L层顶50 m的情况明显好于后两者。距L层顶50 m处吸水量初期最大能达到10×104m3以上,其中100 m和150 m两种情况相差不大,100 m深度能满足方案要求的高峰期4.8×104m3的回注量。

图5 不同深度回注层位的吸水量

3.3 回注方案优化

在图4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两种不同井型的回注井网。

方案一:1口定向井,3口大斜度井,大斜度段长730 m,井入靶点距离F层顶端30 m,井底靶点距离F层顶端200 m。

方案二:4口水平井,水平段长710 m。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地层压力来看,两种方案回注20年后L8层顶表面的压力增量分别为0.450,0.396 MPa,差别不大。这表明两种方案回注20年后L8层地层压力基本没有影响,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

从注水量来看,两种方案在2 MPa的注水压差下均能满足方案要求的最大4.8×104m3的注水量,其中方案一的日注水量更大。随着回注时间的增长,方案二的日注水量递减趋势明显高于方案一,结果见图6。

图6 2 MPa注水压差下日注水量

相较于大斜度井,水平井井斜角更大,除钻井难度更大外,回注后期井下作业难度也更大,钻井成本及作业成本更高。

综合考虑地层压力、注水量、井下作业难度及钻井成本,方案一注水量更大,井下作业难度及钻井成本更低,因此优选方案一作为回注方案。

4 结 论

1)L油田上部浅层不具备污水回注的储层。L8层储层厚度大物性好,而且微裂缝发育,吸水能力强,水体大,回注到该层的污水量不会对生产层造成影响;且L7层储层物性差,隔夹层发育,对底水锥进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因此L8层具备生产污水回注的条件。

2)通过回注方案优化,推荐1口定向井,3口大斜度井,2 MPa注水压差的回注方案。该方案能满足注水量要求,且井数少,成本低,经济最优。

猜你喜欢
管柱油藏水量
快插式转向管柱伸缩轴工装的开发与使用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酒玉505 耗水特性的影响
高压高产气井测试管柱螺纹安全分析*
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特性及安全分析*
深层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汽驱实验研究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