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占全
(作者为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会员、沂蒙干部学院沂蒙精神研究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时代在变,精神永恒,沂蒙精神自抗日战争时期诞生以来,其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其实践表现不断更新,但其“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基本内涵始终没变。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必须从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史中寻求规律、经验和智慧,切实把握好弘扬沂蒙精神的主要着力点,真正把沂蒙精神转变为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
第一,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历史充分证明,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哪一个政治组织比中国共产党更有能力更加先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原因可以总结出很多条。首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其次是因为,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百转千回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和历史依据。
在沂蒙精神形成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山东各项革命工作的领导,逐步建立起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成功创建了党领导下的唯一以省为建制的抗日根据地。全民族抗战之初,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对建立民主政权的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再加上山东共产党过去长期处于地下地位,以至没有放手大胆地领导政权创建,错失了一些发展良机。1939 年,中共中央多次对山东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在“(国民党)旧政权跑了”的地方“委任(共产党的)新的专员、县长、区长、乡长,然后再行民选,以树立新立政权”“用一切努力争取政权”以“发展巩固与建立根据地”“决不应该放松争取县区乡政权的一切机会”。在党中央的关怀指导下,山东党组织对政权建设的认识发生了很大转变。1940 年6 月8日,山东分局要求各级党委关心政权工作,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争取抗战胜利及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作为重要任务。1940 年7、8 月间,在沂南县青驼寺召开了山东省各界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会上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组建了自己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省政权,标志着我们党领导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此后,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还加强了对经济建设、统战、群团、军事、减租减息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改善了财经和民生,夯实了党在山东的政治根基,使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伪顽的三角较量中逐步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至抗战胜利时,山东八路军发展到27 万人,“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北占东北,南下江南,都主要依靠山东”,山东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革命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地区涌现出的厉家寨、九间棚、兰陵代村等先进典型无一不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的。党的全面领导是沂蒙精神得以诞生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铁律。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发展自信心,确保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始终拥有最可靠的主心骨。
第二,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沂蒙精神对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夯实党的政治根基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启示作用。
从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历程看,若要真正做到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至少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党的优良作风展现出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第二,全党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第三,党员干部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积极作为、敢于担当。1940 年9 月,罗荣桓在山东根据地提出“建设铁的模范党军”必须普遍深入地建立和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1943 年3 月,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发出的《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开宗明义——“军队不但要以平等民主精神对待人民,而且把人民当作自己的母亲”。1944年1 月24 日(农历1943 年大年除夕),500 余名日伪军对我沭河西岸抗日堡垒村朱村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驻守在沭河东岸的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三营八连连长鄢思甲立即命令全连紧急集合,他果断地说,“枪声就是命令,我们不能让老百姓过鬼门关”。他随即带队赶至朱村投入战斗,经过近一天的激战,救下了朱村。朱村战斗共击毙敌伪40 余人,八连24 位同志却永远长眠在朱村。此后,朱村群众每次过年过节的第一碗饺子先敬烈士后敬祖先。山东人民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真正打击日本侵略者、保护人民的文明威武之师,所以,才有了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竭力抚养革命后代,才有了自愿嫁给第一个报名参加共产党军队的梁怀玉,才有了把6 个儿子送出参加八路军的老同盟会员刘心甫,才有了偷偷将小女儿卖掉换回小米做给八路军战士解饥荒的方兰亭等众多感天动地的沂蒙故事。
在新时代条件下,只要全党同志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积极奉献,自觉做沂蒙精神的忠实传人,自觉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就一定能与人民群众结成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第三,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始终加强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纪律建设,始终从守护民心的角度认真检视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与跟随,基于此,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鱼水关系得以构建,沂蒙精神得以铸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山东根据地认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干部、战士帮助老乡挑水、耕地、收割、打扫庭院,借用老乡东西按时归还,损坏群众的东西照价赔偿,这样做不仅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党关心群众生活、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的优良形象和作风,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民怨民愤的产生,避免了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的离心离德、渐行渐远,从而有效防范了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
罗荣桓同志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对民情民意的调查研究。1940 年8 月的一天,他和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一起,到郯(城)码(头)地区检查工作。这时正值高粱成熟收割的季节。郯城县政府为了保护青纱帐,便于反“扫荡”,下了一道命令,要老百姓只割高粱穗,不准砍高粱秆。谁砍了高粱秆就抓到县政府来审问,有的群众为此还挨了打。罗荣桓知道后,耐心地对县政府的人员说,对群众不要强迫命令,可以动员群众晚砍些日子,但是群众要烧火,要腾地种地,高粱秆迟早是要砍的,不能动不动就抓人,更不准打人。罗荣桓强调要遵守群众纪律,要尊重群众而不能野蛮对待群众,要采取思想教育的方式打通群众思想,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样做无疑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更好凝聚民心汇聚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党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面临着诸多来自国际、国内、党内的挑战和风险,但最根本的挑战和风险还是来自党内,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一切可能脱离群众的风险和做法化解在萌芽,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