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杰
提要: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命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集中展开学术探究和阐释,短期内推出大批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基本聚焦于伟大建党精神提出的重大意义、形成逻辑、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以及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的关系等,为学界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进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选题的同质化、研究史料的薄弱化、研究方法的单一化。在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过程中,应当坚持感悟讲话文本与研读既有成果、比较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开阔思路与拓宽学术视野相结合,立足中共党史学科的具体情境,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基本规范,逐步形成学术体系,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炼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并标定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崭新命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命题集中展开学术探究和阐释,短期内推出了大批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学界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仍缺乏整体性认知。面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作出客观评析。通过规范的思维方式把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上升为学术化的研究范式,从而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全面系统研究中实现方法论自觉。从方法论的维度来回应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对这一重大命题更具针对性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伟大政党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在建党百年这个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命题,从理论上凝练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贯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既是对历史的总结,又是对现实的关照。这意味着对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发生学自觉和对未来永恒价值的高度肯定。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学理上的根本遵循。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特殊历史时刻,由党的总书记在党中央举行的盛大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研究者们认为,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活动的一个标志性政治宣示和理论创新,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对建党的贡献,为我们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先驱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遵循。这一伟大精神的提炼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集中表达和全面概括,赋予了新时代党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华社播发署名钟华论的文章用“三个新高度”阐明了其创新的理论意义,即“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二,实践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根本标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血脉的根本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根本动力。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传承和发展的基因,并贯穿到党的奋斗史全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起点,是百年党史的根脉、中国共产党精神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活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实践宗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
第三,现实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伟大开篇和高度凝练,是我们党精神特质的生动写照,是我们的安身之魂、立命之本。新时代既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还要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这一伟大精神深深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激励引导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改天换地的建国大业、翻天覆地的改革事业、惊天动地的复兴勋业,不断绽放出时代光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形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实践基础,一个世纪前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也不例外。伟大建党精神特指建党时期形成的精神,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概括。
第一,历史依据。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不断奋起抗争,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先驱们,在苦苦求索中,看清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感受到了劳苦大众中蕴藏的磅礴伟力,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产生于近代以来中国迫切需要新思想、新组织的时代期待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中组织和发动群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伟大建党精神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得以萌发。这一伟大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
第二、理论来源。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前行。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传统的三重作用,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时代内容、思想基础和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土壤中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义无反顾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必然将这些文化因子发扬光大并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源自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一大召开,从北大红楼到上海石库门再到嘉兴红船,从北京、上海、长沙等国内城市到法国、日本等海外地区,一大批先进分子经过艰苦努力、冲破重重阻挠,完成了建党大业,突破了一时、一地、一事的局限,从更大时空范围全面反映伟大建党历程。“南陈北李”在这里相约建党,进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创建,由此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斗实践中继承发扬,书写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看,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反映;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看,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密切联系的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中形成的红船精神的凝练和升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炼概括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学界从不同视角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层面进行阐释和解读。
第一,从大历史观的视角进行解读。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要运用大历史观,树立纵深而宽广的大历史观,才能将这极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远、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也才能更为准确地透视这一伟大精神的结构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伟大觉醒的历史产物,也是民族复兴曙光初现的光芒。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对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升华,建党之后形成的各种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核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第二,从伟大建党精神四个层面的逻辑关系展开分析。有研究者认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也有研究者以问答的形式开展论述,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句话恰巧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追问。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求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立党为什么?立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兴党凭什么?凭的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强党靠什么?靠的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整个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着力回答“能不能干”问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通一致的统一体,着力回答共产党人“想不想干”的问题;不怕牺牲、勇于斗争,是一股革命加拼命的风骨和品质,着力回答共产党人“如何去干”的问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党的忠诚之心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的一致和统一,着力回答共产党人“为谁去干”的问题。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管党治党的全部实践。
第三,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特征和本质展开阐释。全面认识和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特性,有助于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我们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特质。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特征体现为党性与人民性相融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契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革命性与创新性相协调。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开创性、深厚的源头性、持续的先进性、鲜明的人民性,牢牢把握这些特质,有助于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深刻理解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更加明晰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研究者们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兴党过程中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强党目标的精神之源。这一伟大精神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真理光芒,是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新征程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昭示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要锤炼鲜明的政治品格,不断清除和克服各种不符合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的消极因素的侵蚀,强化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
第二,强国的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丰富的建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传承,使一个创建初期仅有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其时代价值就在于用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让伟大建党精神成为新时代不竭的精神动力。所彰显的主体创造力量,既是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精神内能,也是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的价值向导。伟大建党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要把其作为新型智库理论创新、咨政建言、意识形态斗争和为人民做学问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引领。
第三,育人的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信仰之钙,赓续好红色精神血脉,保持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磅礴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大力实施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培植理想信念、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青年是开风气之先的先锋力量,理所当然应自觉肩负起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的神圣使命,这是中国青年的无限荣光。生逢盛世,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当代青年,更要以青年的担当和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意志品质,勇立时代潮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界在对伟大建党精神展开学理性探究的同时,也把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进行比较研究,多维度阐释其“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
第一,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二者具有不同的所指对象,并不是同一逻辑层面的概念表达,也不是处于时间先后的排列关系。严格地说,是源和本、根和魂的关系,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一致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谱系之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蕴含着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孕育和生成的理论之源、宗旨之源、意志之源和品德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延展和传承,是时代任务和时代价值的集中体现。蕴含红色基因,内含着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走向何方”的精神密码,是整个精神谱系的“源代码”“根目录”。
第二,伟大建党精神与革命精神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的全部创建活动所形成的建党精神的综合表述,包括所有建党活动及其精神内涵。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一部分,它是从党的创建活动的一个特定环节上升发出来的,是相对来说更为具体的精神形态,由于红船精神的独特象征性优势,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象征性表达。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呈现,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要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沂蒙精神之间“源”与“流”、“纲”与“目”的内在联系,在伟大建党精神统领下,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总之,诸多革命精神,都有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殊品格,但都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孵化器”或“工作母机”,其深刻内涵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学界从重大意义、形成逻辑、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以及与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拓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空间,并在研究取向和路径上,既注重回顾历史,又注重关照现实,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提供了参考,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短时间之内就产生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夯实了基础。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不仅是党史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也成为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和理解。当然,由于伟大建党精神提出的时间较短,目前学界对这一命题的研究仍显薄弱,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
学界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基本围绕内涵和价值等展开阐释,选题同质化明显,重复性研究较为普遍,一般描述性成果多,学术研究性成果少。究其原因,学界存在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学术思路没有充分打开等问题。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包含了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论述,而且也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气质和品格。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国内视野,还要有国际视野。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的国际影响和胸怀天下的格局,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学界在拓展视野方面存在不足。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伟大政党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向百年大党强党,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来说,最基础性的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是如何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为什么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有什么依据。对此,需要深挖史料,把承载、孕育并最终形成这一伟大精神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等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呈现出来,用详实的史料来支撑学术观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史料的运用明显不够。
很多研究者还没有突破党史研究的范式和思维,研究路径被限制在单一学科或某一两门学科范围内,缺乏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的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开拓性和创新性。从目前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价值逻辑的史料支撑、建党精神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关系等,均有待深入研究。要解决这些学理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此外,尚未看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证研究和专著类的研究成果。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学界对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进路:一是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体会这一精神所呈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思想境界和优良传统,深刻理解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定位。二是从大历史观,即从时间上的长远史观、空间上的世界史观、主题上的整体史观、本质上的规律史观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三是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把握这一伟大精神。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方法论的思考有益于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时代阐释,给学界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要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伟大建党精神,这些研究方法还远远不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应在研读既有研究成果、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拓宽学术视野中,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命题,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明确解答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精神之源”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很清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伟大建党精神,促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百年前先驱们创建起来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接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伟大建党精神文本的提炼概括看,集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和起点,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深刻论述”。伟大建党精神的提炼概括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为学界开展对中国共产党先驱者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为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理论遵循。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大命题提出后,在短时间内就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考,也有感性的表达,甚至有些研究者的观点仍值得商榷,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我们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既有研究成果,感悟既有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精神谱系的研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作出的贡献。
学术界对于伟大建党精神,从不同侧面、不同维度进行了研究,但往往是独立研究多,比较研究少,未能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全貌。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两个“精神之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楼精神、先驱精神、新民学会精神、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抗战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女排精神、特区精神、抗震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世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北斗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航空报国精神、上海精神、丝路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方面的对比研究应进一步深化,既要有对比的理论思考,也要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关注面要力求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趋势,从单纯的党史党建领域扩展到政治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学科领域和方向。
用整体性视角审视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还有明显不足。既要研究国外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学术动态和代表观点,也要关注在不同语境下国外研究者的困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由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举行跨越时空的“云端”峰会,解答了萦绕在他们心头的疑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伟大建党精神为深刻理解这个疑问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国外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结论的提炼概括有独到见解,相对于目前党史党建研究中叙述性研究占主流的情况,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具针对性、理论思辩性。按照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逻辑,是革命先驱们在创建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没有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也就谈不上形成伟大建党精神。据此,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要与建党先驱人物研究结合起来,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应得到应有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需要研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却是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背后的先驱们也要进行研究。在重视建党先驱人物研究的同时,还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者应自觉地坚持把感悟讲话文本与研读既有研究成果、比较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开阔思路与拓宽学术视野等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提升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理论创新与政策制定的思想资源。当然,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学术化探索需要学界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立足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具体情境,吸收和借鉴多种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规范与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学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