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亦祥 肖剑
【内容提要】军队国际形象是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通过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生动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途径。由于受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际传媒格局和话语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海外涉中国军队议题等长期遭遇西方媒体妖魔化报道,极大损害了我军良好的国际形象。基于此,中国军队海外形象塑造应把握“四个关系”:“群体”与“个体”形象统筹塑造、“说理”与“陈情”议题结合设置、“说我”与“说他”内容对比宣传、“隐形”与“显性”传播区分把握,为讲好新时代中国强军故事营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关键词】中国军队 党的领导 军事外宣 形象塑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成立以来历经风雨而巍然挺立,涌现出大批人民英雄,书写下无数感人故事。这些珍贵题材本该弘扬海内外,却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舆论优势进行丑化抹黑。面对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把握好“四个关系”,通过主动对外讲好中国军队的感人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中国军队良好形象,已成为我国军事外宣的重要课题。
一、“群体”与“个体”形象统筹塑造
群体形象的塑造是展现中国军队整体形象最直接的途径,而个体形象塑造则有助于强化受众对群体形象的感知,体现出军人群体形象下的个体差异,更有利于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形象。
(一)统揽群体形象塑造
1.能打仗、打胜仗的“威武之师”形象
军队的国际形象虽有多个层面,但其核心属性是军队的战斗性。为此,应重点突出中国军队的作战素养和作战水平,以及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就,如通过报道航天、深海探测技术等先进科技,展现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2.纪律严明、服务人民的“文明之师”形象
纪律严明是中国军队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军队品德作风方面形象的鲜明特点。应牢牢把握住“文明之师”的内涵,大力宣扬中国军队在奉献意识、军人道德、服务意识、军民情深等精神层面特点,积极向世界传播“文明之师”的形象。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睦邻友好的“和平之师”形象
纵观当今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各族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推动构建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大国军队形象,一方面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景相契合,另一方面可以有力回击敌对势力鼓吹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良好形象,为中国争取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持。
(二)兼顾个体形象塑造
中国军队个体的形象塑造是为了更好展现军队群体形象。个体形象的塑造并非要脱离群体形象而孤立存在,而是要浓缩群体形象的内涵本质,使抽象的军队形象更加具象化,更加真實可感。可以将典型人物与普通人物结合起来,使中国军队群体中的个体形象展现得更加生动、全面。如退伍老兵张富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等的动人事迹,都曾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如维和部队普通战士形象、抗疫救灾中普通军人等群体,与民众距离更近,其行为和情感、思想都体现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更容易突破国家、民族界限,与受众产生共情。另外,可以采用富有生活化的场景来展现中国军队形象,找到与异质文化受众的情感契合点,用好小视角、讲好小故事,通过亲切、鲜活的军营生活,从小处着手,展现军人风采。①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素材时应注意差异化和丰富性,避免概念化、脸谱化。例如,可以选择军民团结故事、军队爱情故事、军人互助故事等题材,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从侧面展现中国军队的形象。
二、“说理”与“陈情”议题结合设置
就中国军队海外形象塑造而言,如果仅注重“理”的宣传而忽视“情”的渲染,很容易引起各国民众的抵触情绪;而如果只注重“情”而忽视说理,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国军队整体形象偏“软”,也有可能会导致民众对中国军队形象理解的片面化。
(一)关于“说理”议题的设置
1.说明中国军队的根本性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是其军魂,也是其独特的政治优势。②在对外传播中,应向西方民众重点阐明为什么党对中国军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澄清因国情不同而带来的所谓“军队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杜撰。
2.阐述中国军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使命与追求
要通过议题设置让各国民众意识到,中国军队参与维和、支援各国的初衷并不是谋求霸权或干涉别国内政,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反恐维和、救援抢险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但是部分西方媒体却将这种行为恶意解读,导致很多民众对中国军队产生了误解。要充分了解民众的误解之源并有针对性设置议题化解误会。
3.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处置涉及中国军队的负面舆情
一方面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舆论的批评,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找角度进行批驳,及时回应国际关切。同时,对于一些客观、友好的海外媒体,可为其提供更多客观有效的信息,引导他们发声。要有意为西方媒体提供有利于中国的客观信源,引导他们进行客观报道。
(二)关于“陈情”议题的设置
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设置“陈情”议题。一是中国军人的个人情感。如中国军人的爱党爱国之情、“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军人之间和谐互助的战友之情等,这些情感不仅大多容易获得各国民众的普遍认同与接受,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军人的温情及对祖国人民浓烈的爱,进而对其形象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二是中国军队对世界各国的友爱。主要包括中国军队在维护世界和平及睦邻友好、抢险救灾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与牺牲,体现中国军队对世界各国的“大爱”,展现中国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我”与“说他”内容对比传播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热爱和平、反对恐怖主义,从不搞霸权政治,更不会欺凌他国、发动战争,这与少数霸权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在一些军事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对比
长期以来,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重要力量,美国军队却恰恰相反。仅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多场战争,以“维和”“反恐”为借口参与或干涉的战争、引发的冲突更是不胜枚举。而从1990年到2020年,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万余人次,在维和任务区新建、修复道路1万余千米,接诊病人17万余人次,是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用实际行动兑现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郑重承诺。④采用适当对比宣传,更能够凸显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二)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对比
中国军队在国际灾难救援中,彰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军队向古巴、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提供的救援物资已达2亿元人民币。在尼泊尔地震救援、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等行动中,中国军队迅速驰援,展现出大爱无疆的精神和过硬的军队素养。④而一些西方国家却热衷于对战争和地区冲突进行支援。对这类事件进行对比宣传,是反击对我国攻击抹黑的有力手段。
(三)在军队纪律、军人道德规范方面的对比
作风优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一直以來,“鱼水情深”是对我国军民关系的最佳诠释。美军却频繁曝出各类丑闻,甚至包括偷渡人口、贩毒、性侵等恶性案件。从该层面进行适当对比,也能够突出中国军队的优良形象。
四、“隐形”与“显性”传播区分把握
在面对不同受众群体时,可按其对华态度加以甄别,采取相应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分众”思维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隐性传播强化亲善认知
对于俄罗斯、古巴等对中国比较友善的国家,可以采用隐性传播的方式。所谓隐性传播,是指通过恰当的方式和内容,将思想、文化等价值观念潜隐在传播内容当中,这种方式更容易被这些国家受众所接受。因为这些国家民众能够用比较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军队,无需用比较官方或较为强硬的措辞来宣传中国军队的态度、理念,用隐性传播更多阐释中国军队在维和、驰援、跨国友谊等方面的贡献,更容易引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二)显性传播消除恶意误解
对于一些与中国关系比较疏远,甚至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国家,由于其民众长期受西方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对中国军队存在较深误解,在宣传中国军队相关信息时,要做到旗帜鲜明,以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首先要设置“既定”议题,积极客观地反映中国军队的现实情况,主动传播中国军队形象,占领舆论制高点;其次要设置“反制”议题,回应西方媒体对中国军队的质疑,及时澄清负面猜疑和谣传;最后还要设置“焦点”议题,对西方媒体恶意报道进行驳斥,如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军费不透明”等敏感问题,应积极把握舆论斗争的主动权。
五、结语
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和传播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妄图煽动利用中国周边国家民族情绪持续抹黑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行径还在加剧,塑造中国军队良好海外形象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必须科学把握四个辩证关系,优化对外传播理念和策略,为讲好新时代中国强军故事营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风险与治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BSH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孙亦祥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信息与网络舆论系副教授,新闻学博士;肖剑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严兴平:《论跨文化语境中我军形象传播》,《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96-99页。
②李宏涛:《中国军队海外媒体形象塑造探析》,《对外传播》2013年第4期,第27-29页。
③金歆:《彰显大国担当 军民鱼水情深》,《人民日报》2019年9月26日,第 11 版。
④汪红伟:《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军事外交的责任担当》,《公关世界》2018年第19期,第40-45页。
责编: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