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时代,数字化工具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对外形象极具现实意义。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要充分利用一系列数字交流媒介开展多层次政党外交对外宣介党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的大背景下有效利用云平台进行交流、沟通、联动与培训,增进他国主要政党领袖及青年后备人才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进而促进他国民众对党的了解。此外要及时通过新媒体以可视化语言向外界民众展现中国共产党正面、立体、鲜活且“接地气”的形象,逐步培养他国民众对党积极正面的情绪认知。在美西方不断强化意识形态之争的情形下,也必须认识到党的对外形象传播并非朝夕之功,今后要稳步建立党对外形象传播长效机制,挖掘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消解西方话语霸权,不断消除外界误解,逐渐形成正反馈,从而稳步提升党的对外形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数字化工具 政党外交 新媒体 对外形象
作为中国共产党促进外界了解自身政策、增进自身对外形象以及提升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工具主要包括数字化宣介、数字化交流和数字化长效运行三方面内容。党的国际形象既包括理性层面理解,也包括感性层次情绪认知,同时还应是一种长期稳固的状态。2022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视频会议平台、新媒体等数字化工具开展党的形象对外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促进国际社会各阶层人士更客观、更深入、更具体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同时逐步培养积极正向的感性认知。党良好外部形象的树立,既有赖于数字化工具的有效运用,也有赖于传播受众、传播内容及展现形式,还与对外传播的可持续密切相关。
一、充分利用云平台开展网络政党外交,促进国外社会中坚力量对党政策的理解
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正面国际形象,让外界有效理解党的各项政策是基础。促进外界知晓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实行的各项政策是塑造党对外形象的核心内容。现代政治中,政党在大多数国家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国外主要政党充分理解党的政策对塑造党对外良好形象作用尤为关键。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与各国政党的党际交往,本着党际交往四项基本原则发展与各国政党的关系。政党外交在我国总体外交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尤其是在增进国外主要政党对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理解方面作用更是无法代替。在现代社会,政党在绝大多数国家政治生态中都是最主要的政治行为体,政党在各国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外主要政党中的形象,既可以向政府层面传导,又可以向民众层面扩展,利于党的形象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巨大成就,但国外疫情依旧严重,对党际面对面实体性交流造成了现实的困难,数字化视频会议平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召开视频会议加强政党顶层设计
运用云平台增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其他国家主要政党领导人之间的交流并形成制度性安排。定期举行政党领导人间多边或双边视频会议,就重要议题进行交流,增进双方对彼此政策的了解,尤其是在适当时机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共同参加的网络高层对话会议。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这次对话会向1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政党着重介绍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向各国政党领导人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开放、务实的形象。“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取得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成为对外传播话语场域构建的范例。”①参会政党最终形成《北京倡议》,各国政党共同倡议政党要做伙伴关系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促进者、文明互鉴的践行者,同时还倡议将对话会机制化,并期待对话会再次举办。
然而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对各国政党高层实体交往造成了现实阻碍。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不断将新冠疫情“政治化”,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泼脏水。一部分国家政党和民众受西方强势话语影响也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产生误解。这种情势下,亟需创新方式开展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政党高层间交流,宣传党领导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方略,分享公共卫生治理经验,消除外界误解。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充分运用视频会议这一数字化工具开展中外政党高层双边、多边对话尤为必要,这一方式在2021年得到成功应用。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来自16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一万多名代表在线出席峰会,规模空前。与会政党领导人围绕“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这一主题,就抗击疫情、消除贫困、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进行广泛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在线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向世界“全面展示了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②。本次峰会上多国政党领导人称赞“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③。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開这一重要时刻,可以继续采取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多边或双边政党间高层对话会议,向世界介绍党的二十大,增进各国主要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以实际行动化解一些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污名化。
(二)运用云平台推动政党多议题交流
在高层开展云对话进行政策沟通与顶层规划的同时,还需要灵活运用数字化工具在各层面进行多种议题和多样形式的交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还需注重以政党形象引领国家形象塑造,以政党治理对话推进全球治理合作,以政党经验交流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④
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专门负责中国共产党对外交流部门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在线交流。首先,要发挥党对外工作专门机构的作用,与他国政党保持日常机制化交流。如中国共产党与统一俄罗斯党已经形成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2020年和2021年,该机制第八次与九次会议皆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两党在抗疫、地方合作及反对外部干涉等议题上进行了深入交流,两党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其次,在保持日常交流的同时,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专门宣讲和沟通。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中联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介会,并向朝鲜、越南、老挝、古巴党中央代表通报了本次会议精神。2022年1月24日,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党共商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40多个政党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及代表100多人参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出席并作主旨讲话。宋涛部长在讲话中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演讲的主要内容,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地区国家政党一道,发挥政党政治引领和战略沟通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同时,要用好政党共商机制和“政党+”等平台优势。与会东南亚、南亚各国政党领导人表示愿同中国共产党加强“一带一路”政党共商,推动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康丝路”“数字丝路”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更多造福各国人民。本次视频会议最终通过《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党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共谋发展合作的共同倡议》。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将引起国外多国政府、政党及工商业人士关注,大会召开后及时举行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系列宣讲会和对话会将会有效促进各国政党及民众对党的二十大的了解,增强外界与中国进一步增进合作的信心。第三,响应他国政党需求开展网络培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亚非拉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的关注。很多国家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有着浓厚兴趣。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各国不同政党实际需求通过网络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和研讨会,向他国政党分享中国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党提供智力支持。疫情发生后,中联部已同塞内加尔、柬埔寨、叙利亚、马达加斯加、伊朗等多国政党举办干部网络研修班,交流治国理政、防疫抗疫、社区治理、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在地方层面,推动增强地方党委与他国地方党务机关的常态化交流,如2021年5月18日,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西北四省省委书记年度会晤机制第一次会议以视频方式进行,为促进中越相邻地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云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多种交流平台相结合,兼顾便捷性、流畅性与安全性。202721CF-2710-420B-86C7-1BA5BC2CE632
(三)积极鼓励智库交流增进政策理解
在智库与专业学者层面,就党的各项政策与他国智库进行交流。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视频会议在增进各国智库交流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各国研究人员通过云端会议缓解了无法进行跨国面对面沟通的困境。国内学者可以与他国学者合作,联合在其所在国家数字媒体上发布相关文章、评论或视频,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积极建议并促成他国学者单独在本国传统媒体及自媒体上发表文字性介绍或者视频讲解。此外,还要加强与国外政党所属智库的交流。如德国主要政党多建有专门智库作为自身思想和政策储备库,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与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联系密切,艾伯特基金会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最重要的思想库,这两大“党派智库”对各自政党都发挥着政策咨询作用。美国各智库实质上也具有政党倾向性,当属性一致的政党胜选后,智库研究人员甚至会通过“旋转门”机制直接在美国政府重要部门担任要职。
青年群体思维活跃,在使用数字化工具中更具有优势,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展开中国共产党青年党员与国外主要政党青年党员对话,同时举办相关征文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中外青年党员间的友谊,进一步增进国外青年群体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为今后合作奠定基础。如2021年4月22日,共青团中央与巴西劳工党青年团联合举办了“我和我的党”中巴青年党员线上对话活动,通过共青团这一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开展与他国政党青年组织进行交流,各国青年在真诚友好的氛围中增进了情感。在“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阿拉伯国家青年征文活动”中,伊拉克、阿曼、黎巴嫩等14个阿拉伯国家青年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彼此情感与认同,为将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及时通过新媒体展现党的鲜活形象,增进国外各界普通民众对党积极的认知
在有针对性展开云端政党外交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同时,还要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培养国外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积极认知,消除误解和猜疑。在路径上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更加注重形象化和可视化表达,通过典型图片和短视频等实现跨语言无障碍传播。在内容上要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既要呈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也要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疫、脱贫、扫黑、环保等方面的成就。在展现形式上注意长短视频相结合,注重英语与其他语种相结合,也要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同时,根据不同类型国家选择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做到差异化传播。
(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兼顾,实现传播路径融通
传统媒体依旧具有很大影響力,在向外界展示党的形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化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传统媒体遭遇了一定的挑战,其中一些重要媒体不断尝试数字化转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权威的综合性中文日报,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做好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其中心任务。但在急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人民日报》(海外版)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海外版通过数字化转型助推海外传播,获得了一定效果。在推进本国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要借助他国媒体提升党的形象。2021年5月12日,尼日利亚学者约瑟夫·戈瓦尔教授在尼日利亚主流报纸《蓝图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取得全球性成就的关键》一文。作者在文中特别提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相信中国将在世界和平与发展、捍卫世界秩序方面作出新贡献。⑤通过国外民众熟悉的本国媒体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增强说服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手机普及率提高,应用程序(APP)成为了很多普通民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学习强国”应用程序在国内使用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各项政策的了解,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研发符合国外用户使用习惯的海外版本或同类应用。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个人以自己的视角向外传播信息,不仅在国内大受好评,在优兔、脸书等国外社交媒体上也大受欢迎。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自媒体的个人视角了解了中国,拉近了外界与中国的距离。可以探索通过自媒体平台,激发并引导以百姓视角讲述党的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各方面成就。
(二)历史征程与现实成就并重,与各国民众相共情
2021年,中国共产党隆重庆祝百年华诞,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经历了40多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实现了“富起来”,正在向“强起来”昂首前进。特别是2019年年底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不仅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并在2020年和2021年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可以预见中国将继续保持这一势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
成就并不必然转化为国际影响力,还需通过适当途径增进外界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国情的了解。“用目标受众的话语逻辑对其进行传播,激发国际读者的共鸣。”⑥这一过程中,要注重由国情到共情,在众多内容中着重选取让国外民众产生共鸣的历史与现实,使国外民众能够与本国历史记忆和现实处境相“链接”,激发“共情”。如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多国疫情至今依旧形势严峻。中国的抗疫成就、有效社区治理能引起很多国家民众共鸣。“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海外博主凭借其自身独特的身份、优质的内容发布和一定数量的粉丝基础,扮演起新时代跨文化传播者的身份。”⑦同时,很多国家受疫情打击致使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继续快速发展,人民就业稳定,这也是一个受关注的议题。此外,很多国家黑恶势力猖獗,严重影响民众生活。中国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扫黑除恶行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提升了人民安全感。扫黑除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这一主题也同样能够激发他国民众的共鸣。202721CF-2710-420B-86C7-1BA5BC2CE632
(三)可视表达与多种语言协作,多措并举讲好党的故事
通过数字化工具对外传播党的形象,在呈现形式上首先要注重长短视频结合。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现代快节奏生活更使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可视化呈现具有跨语言效果,内容鲜活的短视频更容易吸引受众。同时,也可借助推出一系列历史与现实题材的影视剧来细节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历史题材电视剧如《觉醒年代》,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历史上代表性人物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再如《理想照耀中国》,通过不同年代40组人物不同经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故事。现实题材影视剧如《山海情》《温暖的味道》《一呼百应》《扫黑·决战》等。《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移民在党员干部帮助下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故事,展示了基层党员的风采。《温暖的味道》讲述了大槐树村“第一书记”利用网络推广大槐树村生态蔬菜和特色旅游的故事。《最美逆行》《一呼百应》《在一起》等讲述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故事。《扫黑·决战》是以多个真实案例为蓝本创作的扫黑除恶题材的电影。在长短视频结合中,还要注意微电影这一新兴形式的使用,通过微电影讲好党的故事。
在制作短视频、微电影及翻译优秀影视剧过程中,要注重多语言并用。英文在世界上影响力巨大,处于强势地位,相关视频最好配上英文字幕,有条件地进行英文配音。同时要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也要努力发展小语种传播,促进国外民众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对外传播在大多情况下为跨文化传播,来华留学生群体既有本国文化背景,又对中国各方面有一定了解,是破解跨文化传播困境的重要群体,也是沟通中国与外界的桥梁之一。留学生群体在中国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方方面面。“需要结合留学生特点和实际,担起时代使命、完善内容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能力建设,真正形成强大合力。”⑧在自媒体上,留学生分享在华学习及生活的点滴,尤其是分享在中国疫情过后稳定有序且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逐步建立党对外形象传播长效机制,推动数字化工具精准有效传播实质内容
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党的对外形象,向外界讲好党的故事是一项长期工程,同时也内嵌于中国故事之中,提升党的形象与提升中国形象是有机整体。提升党的形象,最根本的是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打铁必须自身硬”。
(一)形成数字化传播与实体交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在积极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党的国际形象时,也要认清这一工作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尤其是美西方不断抹黑中国以及强化意识形态之争的背景下,通过视频会议以及新媒体传播在短期内消除外界误解作用有限。在西方一定程度上拥有“话语霸权”的状况下,党对外形象传播可持续化运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党对外形象传播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在疫情缓解之后,将数字化交流与实体交流有机结合,做到“两条腿”走路。同时,推动党对外传播专业化建设,充分认识当今时代及今后一段时间人才需求新走向,关注内容、研发和运营等类型人才的需求,发现并培养相关专门人才。
(二)将党对外形象与中国整体形象进行有机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朝着乡村振兴稳步迈进。航天科技也发展迅猛,继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自月球成功返回后,2021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对火星“绕落巡”,“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落火星,引起了国外各界关注。这些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党的故事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故事内嵌于中国故事。在运用数字化工具推动党对外形象传播时,要将党的对外形象传播与中国整体形象传播有机融合。
(三)党对外形象传播关键在于“打铁必须自身硬”
新时代,在开发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党的对外形象时,也要认识到数字化工具有其效用边界,要避免过度使用而产生非本意效果。视频会议、短视频等数字化工具作为手段有其价值,但本身并不能够解决党对外形象传播中的所有问题,最根本性问题是持续做好自己。“肩负起‘强起来的伟大使命须要中国共产党‘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要求。”⑨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带领各族人民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自身硬”最具说服力,是数字化传播途径“搭载”的核心内容,也是数字化工具能够发挥作用的灵魂要义。
本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建思政(德育)项目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创新形式研究”(项目编号:190115)阶段性成果。
周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讲师,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注释」
①王景云:《对外传播话语场域的构成、运行与评估——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为例》,《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79页。
②宋涛:《引领前行方向 共创美好未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當代世界》2021年第7期,第14页。
③严瑜:《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7月10日,第5版。
④罗建波:《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的百年探索》,《西亚北非》2021年第3期,第3页。
⑤Joseph Golwa, “The people-centered philosophy of CPC key to Chinas global achievements”, Blueprint,https://www.blueprint.ng/the-peoplecentered-philosophy-of-cpc-key-to-chinas-global-achievements/, May 11,2021.
⑥胡园园:《共情叙事:中国脱贫故事对外传播的突破口》,《对外传播》2021年第4期,第17页。
⑦康睿:《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抗疫故事的路径选择》,《传媒论坛》2021年第8期,第169页。
⑧邓波、龚攀、刘伟:《面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思考》,《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年第5期,第28页。
⑨李海波、谢平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与党的建设新要求》,《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111页。
责编:谭震202721CF-2710-420B-86C7-1BA5BC2CE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