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红梅 李琦
摘 要:持续参与科普培训对提升农户科学素质具有关键作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外部环境划分为参与环境和人际环境两个维度,将农户结果期望划分为素质结果期望和收入结果期望两个维度,采用陕西省305户农户随机分层抽样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和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素质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人际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收入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提出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增强科普培训的实用性以满足农户结果期望等提升农户持续参与科普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外部环境;结果期望
中图分类号:F325.14;G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2)03-0130-11
收稿日期:2021-08-06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2.03.16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21KRM051)
作者简介:汪红梅,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2021年4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然而,根据中国科协2020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从2010年的1.83%提高到6.45%,与城镇居民的13.75%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学普及是一项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服务[1]。科学普及要以通俗的形式讲解技术问题,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2]。近年来科普的方式与内容逐渐多元化,农户能够通过远程视频、专家讲座、乡村E站、社区画廊、科技馆等多种方式接受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普教育。农户的持续参与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掌握、收入的增加、个人素质的提升[3-4]。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户科普培训的持续参与意愿?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农户持续参与决策的?探讨上述问题,对促进科普培训持续有效进行,进而提升农户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假说提出
我国科普工作早期,农村科普主要以识字运动普及, 新农具、农药化肥、作物新品种推广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科普内容不断拓展,科普形式逐渐丰富。除了技术推广外,政府也举办多种大型科普活动并开展科普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户科学素质[5]。目前,对农户参与培训的研究主要包括农业知识培训[6-8]、农业技术培训[9-10]等方面,学者们主要采用多元Logit模型研究农户支付意愿、参与意愿、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6,9-12]。对于农户持续参与的文献主要集中于技术采用[13-15]、作物种植[16-19]、政策参与[20-22]等领域,采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探讨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等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现有研究认为农户对参与的活动拥有体验和感知,并据此决定是否继续参与,同时农户的行为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研究较少涉及农户科普培训的持续参与意愿。科普培训并非一蹴而就,有研究表明,虽然农民参加科普培训的愿望强烈,但随着培训时长的增加,农户参与率逐渐下降[3];同时,农户认为一些培训缺乏连续性,后续培训不足[10],希望获得后续培训。
社会认知理论是分析持续参与意愿的良好框架,最早由Albert Bandura提出[23],强调个体认知、行為、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目前学者们采用该理论分析了消费者持续购买行为、虚拟社区的持续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4-26],强调用户的持续参与意愿受到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外部环境的影响。根据该理论,农户的持续参与意愿受到认知和环境的综合影响[27]:一方面,积极的认知有利于农户做出参与决策[28];另一方面,任何认知和行为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有利于行为实施的环境中农户能够减少认知偏差、促进自身行为决策[29]。在个体认知因素中,Bandura强调“自我效能”和“结果期望”[23]。自我效能是指对自身完成项目的信念感知,结果期望是指个人对完成项目后可获得的不同结果的判断。农户自我效能的影响可以在个人特征、家庭禀赋等因素上得到体现,本研究主要探讨结果期望的影响。
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文献尽管研究了科普培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但是缺少对变量之间关系的考察,即没有阐明作用机理。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识别出农户持续参与科普培训的关键影响因素,在“环境-个体认知-行为”逻辑上构建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分析框架,探讨外部环境、结果期望对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并探明外部环境是否通过结果期望对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产生间接影响。
研究将科普培训界定为由各级科协及研究院所等发起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科学思想宣传活动;将外部环境界定为农户在参与科普培训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将农户结果期望界定为农户对参与后续科普培训带来的收益和损失的判断;将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定义为农户在参与过某项科普培训的初始培训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选择参与后续培训的主观愿望。研究选取已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进行持续参与意愿分析,因为已经参与过科普培训的农户对参与科普培训的预期绩效感受更为直观,针对这部分农户的持续参与意愿分析也更能揭示科普培训推广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行为人进行某一特定行动时所处的外界环境。一个具有积极引导和良好示范的外界环境,对于农户参与科普培训具有积极影响。现有学者主要从农户社会资本[7]、政府政策宣传[30]、当地便利条件[31]等因素探讨外界环境对农户科普培训的行为意愿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均会对农户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32-34]。对于农户来说,持续的科普培训使得农户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问题,而在面临问题时,社会网络较大的农户能够通过向村干部、亲朋邻里、农技人员等进行学习,以较低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理解程度,进而更好参与科普培训[35]。同时,科普供给方对科普培训的大力宣传、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取培训的相关信息[36],进而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
研究表明,当政府行为和政策注重农户需求并能回应其诉求时,农户具有更强的参与动力[27]。同样,当科普供给方重视农户对科普培训的反馈时,农户的切实利益获得关照,实际问题能够被解决,农户就更愿意参与科普培训。本研究将外部环境分为农户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反馈情况、科普供给方了解频率,其中农户社会网络包括村庄“认识人数”和“借钱人数”,社会参与包括会议参与和活动参与,并通过因子分析将外部环境降维。由此,提出假说:
H1:外部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科普培训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结果期望越高时,其越具有参与意愿[37-38]。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可将农户对科普培训参与的结果分为提升综合素质和提升收益两方面[39]。在个人素质提升方面,许佳彬等指出,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能够拓宽农户绿色生产知识面,培养农户绿色生产观念[40];王力等指出,通过培训可以将信息有效传递给农户,帮助农户获得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观念[41];在收益提升方面,科普培训使农户掌握了新技术或进行新品种的种植,从而使得农户的农业产出增加、农业收入提升、家庭收入提升[42-43]。因此,本文将农户对科普培训的结果期望分为素质结果期望和收入结果期望两个维度,其中,前者包括观念改善、知识改善、能力改善、治理改善四个方面,后者包括家庭收入、农业收入、农业产出等三方面。由此,提出假说:
H2: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科普培训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亦有研究探索了农户认知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户丰富的社会资本会正向影响农户认知,进而提高农户的参与意愿[44-45]。Kathryn Vasilaky以SNP(基于社会网络的培训项目)为例,发现和普通项目相比,SNP项目能够增进农户的信息传授与分享,并使农户生产率提高了50%[46];李航飞研究发现农户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获取兰花生产知识信息,增强生产认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47];农户能够在与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交流以及熟人示范效应中更真切直观地体会科普培训带来的收益,提升参与科普培训的结果期望,从而影响自身持续参与意愿。冯林芳等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发现虽然当地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但多数普通农民没有意识或者没有意愿主动咨询农业科技信息[48]。当科普供给方愿意了解农户的需求、重视并回应农户的需求时,农户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增进对科普培训的了解,进而促进对科普培训的参与。由此,提出假说:
H3:结果期望在外部环境影响农户持续参与科普培训意愿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二、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9年7月在陕西省进行的调研,课题组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调研了陕北、陕南、关中的6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600户农户,共计发放调研问卷600份,剔除数据缺失与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589份,有效率为98.2%。之前参与过科普培训的农户共计305个,具有持续参与意愿的农户187个。本文利用305份有效数据,通過Stata 14.0分析农户持续参与意愿。
(二)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1.变量基本情况。当因变量为二分变量时可以采用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关键变量为外部环境、结果期望。外部环境包括参与环境和人际环境;结果期望包括素质结果期望和收入结果期望。其中,外部环境和结果期望由各因子旋转后得出。根据现有文献[8,11-13],将控制变量界定为农户个人和家庭特征,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经验、种植面积、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农业收入占比、农业人口占比等9个变量。农户个人和家庭特征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见表1。农户外部环境和结果期望因子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表3。
由于总体指标过多,本研究选取因子分析对所有指标进行降维。6个外部环境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703,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342.887(sig=0.000),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研究提取两个变量,结果如表2所示。因子1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户对会议的参与程度、对村庄活动的参与程度、科普供给方对农户科普培训需求了解情况以及农户对科普培训的反馈情况;因子2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户自身的社会网络情况。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参与环境,因子2命名为人际环境。
7个结果期望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777,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650.903(sig=0.000),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研究提取两个变量,并采用最大方差法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 结果如表3所示。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1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户对参与科普培训后对其所带来的观念、知识、能力、治理方面的期望;因子2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户对参与科普培训后的家庭收入、农业收入、农业产出的结果期望。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素质结果期望,因子2命名为收入结果期望。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理论框架图如图1所示。
2.农户差异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农户总体平均耕地经营规模为14.48亩,农户家庭總收入为44 854.35元,家庭人均收入为10 224.71元,农业收入为8 528.87元。2019年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有305户,占被调研总数的51.78%,未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有284户,占48.22%。统计发现,参加培训和未参加培训的农户在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指标上均有显著的统计差异(见表4)。
从耕地面积看,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耕地面积平均为8.116亩,未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耕地面积平均为22.475亩,两者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从农户的农业收入来看,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农业收入为11 692.400元,未参与科普培训的农户农业收入为4 908.520元,前者比后者高出6 783.878元,同时前者分布更为集中,两者在1%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在之后科普培训开展中,要注重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群体的宣传,注重其科普培训需求。
3.农户科普培训需求基本情况。从科普培训主要开展场所来看,46.8%的受访农户科普培训参与地点为村庄活动室,20.2%为田间地头,14.5%为村口室外;而51.4%受访农户希望在村庄活动室开展科普培训,29.2%为田间地头,仅有7.1%人群希望在村口室外。说明培训地点在供需上产生偏差,科普供给方应当重视农户诉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开展科普培训。在科普培训信息获取渠道方面,37.1%的受访农户从大众媒体(电视、报纸、书本)获取;30.9%从村镇宣传获取(科普画廊、资料手册、村镇干部宣传);20.8%从互联网媒介获取。表明农户对科普培训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传统方式。从科普培训开展方式来看,19.4%的农户更倾向于线上开展,其中直播视频方式占26.7%,公众号形式占24.1%;80.56%受访农户希望开展线下科普培训,其中集中培训占48.2%,专家人员面对面指导占35.4%,参观考察占7.6%,表明以互动为主的科普培训形式更为农户所需要。从科普培训内容来看,农户最需要的内容为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分别占受访人群的62.0%、60.6%、48.7%、46.7%;而自然科学知识仅占5.4%。表明农户在科普方面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同时农户的环境意识增强,但对自然科学知识兴趣不足。后续科普供给方在开展自然科学知识普及时应当注重方式方法,激发农户学习兴趣。
(三)模型构建
1.外部环境、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外部环境、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以农户是否具有持续参与意愿为因变量,取值为1或0,适合采用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具体形式如下:
P(Yi=1|Xi)=Φ(Xi)=α+βi OEi+γiREi+λiXi+μi(1)
式中,i表示不同的农户,P(Yi=1|Xi)表示农户i具有持续参与意愿的概率,Φ(Xi)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OE是外部环境变量,RE是结果期望变量,X是控制变量,α是常数项,βi、γi、λi、μi是随机干扰项。
为了验证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在进行二元Probit模型估计的同时,运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
2.中介效应检验。本文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期望在外部环境与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借鉴Baron等[49]的方法,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Yi=α0+α1OEi+∑α2Xi+ε1(2)
REi=β0+β1OEi+∑β2Xi+ε2(3)
Yi=γ0+γ1OEi+γ2REi+∑γ3Xi+ε3(4)
式中:Yi表示农户的持续参与意愿;OEi为外部环境,包括参与环境和人际环境;REi 为结果期望变量,包括素质结果期望、收入结果期望2个维度;Xi为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经验、耕地面积、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农业劳动力占比、农业收入占比。α、β、γ分别为待估计的变量系数;ε1、ε2、ε3为随机干扰项。
采用OSL模型完成3个方程的回归估计,并按照下列步骤对回归系数依次进行分析:第一步,检验系数α1,若显著,则继续第二步,反之中介效应检验结束;第二步,依次检验系数β1、γ2,如果都显著,意味OE对Y的影响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中介变量RE实现的,如果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不能下结论,进入Sobel检验和Bootstrap检验阶段;第三步,检验系数γ1,如果不显著,说明OE通过RE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Y,如果显著,则为部分中介作用。
为避免逐步回归法的缺陷,本文同时采用Sobel检验法和Bootstrap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对于Sobel检验,检验统计量为z=c^e^/Sce,其中Sce=c^2S2e+e^2 S2c,Sc、Se分别是估计系数c^和e^的标准误,若z统计量检验结果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外部环境、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
采用OLS模型通过方差膨胀因子(VIF)来对模型进行验证。最高VIF均小于4,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表5呈现了Probit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
1.农户个人特征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从个人特征来看,种植经验越丰富的人越愿意继续参与科普培训,同时,耕地面积对于持续参与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耕地面积大的农户拥有更加专业化的生产设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渠道,当前的科普培训内容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而不具有参与后续科普培训的意愿。
2.外部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参与环境、人际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农户的参与环境、人际环境水平越高,具有持续参与意愿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也验证了假设H1。
从参与环境来看,就社会参与而言,对村集体活动参与积极的农户对其所处的村庄和周围环境有较强的归属感,因此在科普培训活动中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當农户拥有有效的途径表达自己的科普培训建议,科普供给方能够主动了解并重视农户意见时,农户在科普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被解决,农户的持续参与意愿也就越强;从人际环境方面来看,在主要以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农村传统宗族社会中,社会网络作为组织动员的基础,发挥着沟通和团结农户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农户的行动成本,也能够促进农户的集体行动,增强农户的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
3.农户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农户素质结果期望、收入结果期望均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检验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农户的素质结果期望、收入结果期望越高,具有持续参与意愿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也验证了假设H2。说明,农户注重科普培训对知识、观念、能力有提升作用,对村庄治理有促进作用;同时,只有当农户认为完成科普培训能够提升其收入和农业产出时,农户才具有参与后续科普培训的意愿。
(二)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结果的稳健性,采用二元Logit模型与上文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见表6),发现参与环境、人际环境及素质结果期望、收入结果期望均能促进农户持续参与意愿。总体来看,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在回归系数大小、方向和显著性等方面都基本一致,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农户结果期望的中介效应检验
对于全样本农户,农户结果期望的中介效应表示外部环境通过影响农户结果期望进而影响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的效应。研究对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即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村干部、是否党员、种植经验、耕地面积,以及家庭特征中的农业人口比和农业收入比进行了控制。
如表7所示,模型1为农户素质结果期望和外部环境共同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情况。模型2为外部环境对素质结果期望的影响情况。模型3表示外部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情况,此时参与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在加入农户素质结果期望变量后,参与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作用系数由0.187减小到0.153,人际环境变量对持续参与意愿作用系数由0.178减小到0.155,表明农户素质结果期望在人际环境和参与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如表8所示,模型1为农户收入结果期望和外部环境共同对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情况;模型2为外部环境对农户收入结果期望的影响情况;模型3表示外部环境对科普培训的持续参与意愿直接影响情况。在加入农户收入结果期望变量后,外部环境中的参与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作用系数由0.187减小到0.172,表明农户收入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人际环境变量对持续参与意愿作用系数由0.178减小到0.172,但人际环境对收入结果期望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有待进一步检验。
本研究利用Sobel检验和Bootstrap检验对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根据检验结果,素质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人际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收入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假设H3。
针对科普培训的持续参与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环境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持续参与意愿之上,也可以通过农户素质结果期望、收入结果期望间接作用于持续参与意愿之上。人际环境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持续参与意愿之上,也可以通过农户素质结果期望间接作用于持续参与意愿之上。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陕西省305户农户随机分层抽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究外部环境、农户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具有科普培训参与经历的农户的参与意愿较高;二是参与环境、人际环境、农户素质结果期望、收入结果期望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是素质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人际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收入结果期望在参与环境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提升农户科普培训持续参与意愿的建议:
1.促进农户初次科普培训的参与。当地政府应利用海报、手册、横幅等传统媒体及新兴网络媒介,积极宣传科普培训,提高初始阶段村民对科普培训的知晓率、参与率。
2.营造良好的科普培训参与环境。当地政府可打造信息交流、技能培训平台,建立农户科普培训需求表达反馈机制,增加农户对科普培训的信息获取和反馈渠道,提高农户对科普培训的认知。科普人员在培训前应先与农户广泛交流,听取农户意见,让农户参与到科普培训计划制定中;在科普培训开展中通过预设问题、现场答疑、设立交流环节等增进农户参与感,而非简单的知识讲授;在开展后通过定期走访、线上答疑解惑等形式了解农户需求,进一步调整后续科普培训计划。
3.营造良好的科普培训人际环境。在培训内容上通过引入当地和邻村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在培训方式上通过成立科普小组、结对互助等方式增进村民互动合作频率;在参与氛围培育上,对于积极参与科普服务的农户给予奖励,鼓励农户参与村中集体事务,紧密村民联系。
4.增强科普培训的实用性。可充分调动村内种养大户、收入较高农户、基层干部和城市下乡群体共同参与,宣传科普培训带来的效益,提升农户综合认知程度和良性结果预期;同时通过田间地头培训、模拟情景等培训方式使农户更真切地感受到自身能力、知识、观念的变化与提升,从而提升其持续参与意愿。
参考文献:
[1] 王法硕,王翔.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研究——以“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为例[J].情报杂志,2016,35(08):179-184.
[2] 国务院办公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EB/OL].(2016-03-14)[2019-03-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14/content_5053247.htm.
[3] 陈华宁.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01):19-22.
[4] 熊雪,聂凤英,毕洁颖.贫困地区农户培训的收入效应——以云南、贵州和陕西为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7(06):97-107.
[5] 朱洪启.关于我国农村科普的思考[J].科普研究,2017,12(06):32-39.
[6] 蔡键,邵爽,左两军.农药知识培训:意愿、方式与实施主体选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02):168-178.
[7] 华春林,陆迁,姜雅莉,等.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教育培训项目影响因素分析[J].软科学,2013,27(04):94-98.
[8] 华春林,张灿强.农户响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教育引导机制的行为研究——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例[J].生态经济,2016,32(10):193-197.
[9] 刘人瑜,庄天慧,杨锦秀.民族地区农民参与培训的出资行为分析——以西南三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54-63.
[10] 刘清华.农村实用人才和普通农民技术培训现状与意愿分析——基于重庆山区1 259位农户的问卷调查[J].调研世界,2015(04):35-40.
[11] 朱奇彪,米松华,黄莉莉,等.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规模种植业农户的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05):1361-1367.
[12] 张亿钧,朱秋分,曹延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18(03):108-112.
[13] 余威震,罗小锋,黄炎忠,等.内在感知、外部环境与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J].农业技术经济,2019(05):66-74.
[14] 徐濤,赵敏娟,李二辉,等.规模化经营与农户“两型技术”持续采纳——以民勤县滴灌技术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2):37-43.
[15] LI S S,ZHU Y M,LI X D.Analysis of the Decisions of Farmers Working Different Sized Farms to Constantly Use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er[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8,9(02):146-153.
[16] 田逸飘,张卫国.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武陵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村410个样本农户的调研分析[J].西部论坛,2018,28(01):46-54.
[17] 王亚坤,王慧军,杨振立.我国谷子种植户持续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2):96-102.
[18] 李浩然,穆月英.金融资本对农户蔬菜持续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蔬菜,2019(11):63-69.
[19] 吴娜琳,李立,李二玲,等.特色种植的空间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03):428-436.
[20] 李立清.农户持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定性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五省2 207个农户的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12):49-61.
[21] 杨帆,曾维忠,张维康,等.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林业科学,2016,52(07):138-147.
[22] 王芸,吴秀敏,赵智晶.农户持续参与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137个农户的调查分析[J].农村经济,2012(09):36-39.
[23] BANDURA A.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03):361-384.
[24] 李东进,张宇东.消费者为何放弃: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形成的内在机制[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01):118-131.
[25] 王玉,杨倩,曹策俊.基于ISM的用户创新社区持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19,27(04):112-116.
[26] 周涛,陈可鑫,邓胜利.社群学习用户持续参与行为机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01):43-50.
[27] 徐雯,赵微.政治效能感、社会资本对农地整治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3):105-113.
[28] 石洪景,黄和亮.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04):209-213.
[29] 肖钰,齐振宏,杨彩艳,等.社会资本、生态认知与农户合理施肥行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03):249-262.
[30] 马艳艳,李鸿雁.农户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愿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银北地区265户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西北人口,2018,39(04):99-104.
[31] 何安华,刘同山,孔祥智.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技术培训参与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3):116-123.
[32] SONI R L,KOTHARI G L .Farmers Training Needs on Bt Cotton Technology in the Banswara District of Rajasthan[J].Journal of Progressive Agriculture,2012,3(01):76-78.
[33] 何可,张俊飚,张露,等.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与农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J].管理世界,2015(05):75-88.
[34] 蔡起华,朱玉春.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15(07): 57-69.
[35] 刘斐,夏显力.异质性预期、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农户有效参与[J].改革,2021(04):121-135.
[36] 徐金海,蒋乃华,秦伟伟.农民农业科技培训服务需求意愿及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35(12):66-72.
[37] 何丹丹,郭东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移动社区个体知识贡献影响因素研究——以个人结果期望为中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09):82-89.
[38] 张贇,甘臣,林梅昀,等.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农户参与农地股份合作制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06):762-768.
[39] 邵喜武,郭庆海.我国农村科普市场的需求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06(02):74-76.
[40] 许佳彬,王洋,李翠霞.环境规制政策情境下农户认知对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来自黑龙江省698个种植户数据的验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02):164-176.
[41] 王力,毛慧.植棉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行为分析——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棉区270份问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4(09):72-78.
[42] SCHREINEMACHERS P, WU M H,UDDIN M N,et al.Farmer Training in Off-season Vegetables:Effects on Income and Pesticide Use in Bangladesh[J].Food Policy,2016,61:132-140.
[43] MARIYONO J.Farmer Training to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Productivity of Soybean and Rice in Indone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19,68(06):1120-1140.
[44] 朱庆莹,陈银蓉,胡伟艳,等.社会资本、耕地价值认知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1):120-131.
[45] 吴贤荣,李晓玲,左巧丽.社会网络对农户农机节能减排技術采纳意愿的影响——基于价值认知的中介效应[J].世界农业,2020(11):54-64.
[46] KATHRYN VASIAKY.Female Social Networks and Farmer Training:Can Randomized Information Exchange Improve Outcom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3,95(02):376-383.
[47] 李航飞.社会网络、农户感知特征与兰花生产效率分析[J].北方园艺,2021(03):160-165.
[48] 冯林芳,高君.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研究——以余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7):451-454.
[49] 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06):1173-118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Participating in Popular Science Training
WANG Hongmei,LI Q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Continued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raining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farmers’ scientific literacy.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this study divide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to two dimensions,participatory environment and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and the outcome expectation of farmers into two dimensions: quality outcome expectation and income outcome expectation.Using the random stratified sampling data of 305 households in Shaanxi Province,the study uses the Probit model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popular science train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outcome expecta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to participate.Among them,quality outcome expecta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e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and income outcome expecta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 and sustained participation intention.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farmers’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in popular science training,such as creating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popular science training to meet farmers’ expectation of results.
Key words:popular science training;willingness to continue to participate;external environment;expected results
(责任编辑:王倩)